最近一场线上峰会特别重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多位著名教授参与,道出了一系列目前中国经济和中美关系,所面临的真实情况。



我们来看下北大卢锋教授的讲述:

1,中国继续追赶美国,但追赶速度大幅滑落。



中国经济定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GDP超越美国。

2011-2021这十年,中国持续追赶美国GDP,从实际GDP指数看,这十年追赶比例为158.8。

但是和前十年相比,有了明显下滑。



2001-2010的实际GDP指数,追赶比例为213.3。

从213变158,追赶速度下降了55% 。

这表示中国虽然依旧在持续追赶美国,但近十年的追赶速度已经出现较大下滑。

如果考虑到汇率,用汇率衡量美元GDP来折算的中国GDP增长率,那看的更明显。



这图讲的是中国GDP总量和美国GDP相比。

2001年,中国GDP与美国相比,仅有美国的11.8%,

2010年,这一占比提升到40.5%,

等于十年时间,中国GDP与美国相比,占比提升近28.7%,

那下个十年,2011-2021,中国GDP与美国相比,占比提升到71.8%,

从40.5%提升到71.8%,第二个十年,占比提升31.3%

第一个十年,占比提升28.7%,

第二个十年,占比提升31.3%,

第二个十年,比第一个十年更好,吗?



如果我们再仔细看的话,一个问题出在2017年以后。

2017-2021,这五年里,中国GDP追赶美国的占比,从63.3%,升到71.8%,仅仅只升了8.5% 。

等于五年才提升了8.5%,年均追赶1.7%,

这代表中国追赶美国速度,已经腰斩,

2001-2010,年均追赶速度3.0%,

2011-2016,年均追赶速度3.3%,

2017-2021,年均追赶速度1.7%,

为什么中国追赶美国的速度,在近五年里,腰斩了呢?

2017年,美国上了特朗普,全面转向打压中国,这就是一个直接原因。

2,中美相互投资:中国大幅减少,美国相对稳定。



蓝色线,美国对中国的投资,2015-2020,相对稳定,代表中国并没有使出太多,禁止外商投资的限制。

可再看红色线,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却大幅下滑。

2016年,中国对美投资,还有169亿美元,可到2019年,只有38.1亿了,少了130亿投资。

这代表美国政府,严格限制和阻挠中国对美国投资。

尤其是在5G领域,华为被打压,在高科技领域,从严审查带有中国资本背景的投资客。

3,中美旅游人数双向趋零,留学人数缓步下降。



中美相互的旅游人数大幅下降,不管是去美国旅游的,还是美国人来中国旅游的,都快没了。

这当然是因为疫情,而随着疫情的持续,中国出境游还是没有,而美国出境游,只是不去中国一个国家而已



从中国赴美留学生来看,2020年是赴美留学生正式进入负增长的一年,2021年,延续负增长态势。

赴美留学人数,越来越少,不管是因为美国那边对中国留学生审查更严了,还是想赴美留学的意愿真的少了,又或者疫情出不去了。

总之从2019年的37万人,下降到2021年的29.2万人。

5,人民币国际化稳步上升,但占比仍很低。

人民币的地位这两年不断提升,这是个好现象。



2016年,人民币在全球储备资产中占比,为1.1%

2021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8%,

人民币全球货币储备地位,稳步提升,但总占比却还有很长路要走。



从全球储备资产总占比来看:

美元常年在60%左右(蓝色线)。

而人民币目前为3%左右(红色线)。

差距较大。

从国际支付占比来看,同样如此



国际支付中,用美元支付占比45%左右。

而用人民币支付占比,仅为3%左右。

这么低的人民币支付占比,与中国作为世界主要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严重不符。

人民币国际化,路途长远,仍有很大努力空间。

6,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研发费用,与美国差距较大。



2021年,中国互联网企业们研发费用,超过250亿美元,创下新高。



同年,美国互联网企业们的研发费用,超过1600亿美元,也创下新高。

美国互联网企业的研发费用,比中国的多六倍左右。

这也不奇怪,美国互联网企业,打的是全球市场,中国互联网企业,打的是国内自己内卷。

加上这两年互联网企业日子越来越不好过,频频爆出裁员,就更别想他们再往外冲了,全都想着尽可能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吧。

而这也造成了下一个,更大的问题:

“孩子”,生不出来了。

6,“孩子”,生不出来了。

这里的“孩子”,指的不是真的孩子,而是创新经济的最大希望,“企业婴儿”,也叫独角兽企业。

独角兽企业三大标志:

(1),创立不到10年。

(2),估值超过10亿美元。

(3),没有上市。

独角兽企业,代表的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创新活力,他们就像一个个优质企业宝宝,未来都有可能发展成市值上千亿,影响全球的跨国企业。

独角兽企业,更是一个国家产业转型和升级能不能成功的,重要推动因素。

如果一个国家,全是老头,那这个国家还有未来吗?

在这一项上,中美的差距越拉越大。



历年全球独角兽企业增数,中国15年、16年、17年、18年,都引领全球。

19年之后掉了,2020年中国新增独角兽12家,美国65家

2021年,中国新增独角兽46家(这还是包括香港地区的),美国304家。

从统计的另一个角度看,更直观。



这是历年中美新增独角兽,在世界上的占比。

2015-2016年,中国新增独角兽企业,占世界一半,世界一半的独角兽婴儿,诞生在中国。

2017-2018,这一数字降低到40%,

再到了2020-2021年,中国新增独角兽企业仅占世界的11%和8%了。

在中国(包含香港),诞生的独角兽企业,肉眼可见的减少。

这直接代表着市场对于创新环境非常不友好,企业活力不断下降。

独角兽出不来,新蛋糕做不出来,一群老企业就可劲抢原有的蛋糕,不断加剧内卷问题。

2022年1-4月,美国诞生独角兽企业94家,中国(含香港)3个。

从世界角度来看,中国新增独角兽企业的能力,已经落到世界第六,落后于美国、欧盟、印度、英国、以色列。

独角兽是一个个高科技企业婴儿,很多独角兽会在成长过程中死亡,但成功的往往都是能带来巨大就业,巨大产值,以及助力国家产业转型的重要企业。

对中国经济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释放活力,最缺的也是创新活力,没有人敢再往前跑了,大家都站在原地,守着自己的地,不敢动。

7,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2022年一季度,中国工业成产增速明显下降,为-2.9%

而在消费端,状况更糟。



在消费端,中国2022年1季度商品零售增速,为-11.1%,消费能力,消费动力,消费潜力,都严重受到影响。

并且还有一个重要关键是:即便疫情好转了,报复性消费也不会出现。

会出现的,更可能是“报复性存钱”。

这波疫情冲击,最大伤害的无疑是信心,各种随意更改,随意加码的政策,让人活在一种巨大的不确定中。

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人才肯去消费,而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把钱存起来,以应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的变化,才是更多人的选择。

所以报复性消费,出现的可能性很小。

8,中国青年失业率,超过欧美.



从整体失业率看,中国6.2%,超过美国的3.6%,与欧盟接近

可从青年失业率看,却让人惊讶。



中国青年失业率,为18.2%,这是这些年都不曾出现过的数字。

青年失业率(16-24岁)为18.2%,

很多人有个误解,青年失业率高是正常的,16-24岁,不都还在读书吗?当然高。

可是大学生等在读书的学生,并不在18.2%的青年失业率统计范围里。

在校生,根本不算失业人口范畴。

我国统计局的失业人口统计标准,有三点:

(1),16岁以上。

(2),没工作,但在三个月内积极找工作。

(3),有合适工作的话,14天内就能工作。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点,才能纳入失业人口统计范畴。

在校学生,满足16岁以上,但极少有一个在校学生会在三个月内积极找工作的,在校生,更难“说退学就退学”,14天内就上岗的。

在校学生,根本就是“非劳力人口”,他们既不是失业统计范畴,也不是就业统计范畴。

所以这里18.2%的失业率,统计的主要是,16-24岁走上社会,努力找工作,却找不到工作的青年。

16岁就不读书,走上社会的。

21岁大专毕业,走上社会的。

22岁大学毕业,走上社会的。

统计的是这些人。

卢锋教授的原话是:


几年前我们做研究的时候,看到欧洲或新兴经济体的青年失业率,达到了20%,我们觉得这真是太难以想象了,这是面临多大的经济压力,才会出现这种状况啊。

现在中国的青年失业率到了18.2%,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警讯。

总的看下来,整场研讨会可以总结出这么几点:

1,中国经济还是潜力很大,无论是贸易战还是拉帮结派的打压,中国2020-2021年的经济表现,并不差。

2,但是未来不容乐观,主要是企业创新活力明显下降,独角兽企业生不出来了,大家都在吃老本,收缩裁员,继续内卷。

3,内需负增长,消费信心受到打击,报复性消费不会出现。

4,总体失业率和青年失业率都在攀高,就业压力严峻。

5,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并没有成功,怕就怕层层加码的政策自己遏制自己。

最后,真心希望所有疫情早日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