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丰

上海疫情接近尾声,各高校开始逐渐放假,允许外地学生回家。对经历了两个月封控的学生来说,这是难得的休息和身心调整的机会,很多人都向往“自由的呼吸”。

这两天的虹桥火车站,陆续出现大量离沪返乡学生,有些动车甚至被称为“返乡专列”。

返乡的过程至少要过三关,要从学校开出离校许可,要买到车票(消失多年的黄牛党再次出现),要想办法从学校抵达虹桥火车站。由于交通的困难,有江苏盐城的同学戏称,如果从上海“打车”(找黑车)回家,车费可能都要2万。

买到火车票的同学也发现,各地隔离的政策有很大不同。我有一位在上海读博士的朋友,因为是从成都考过去的,他很自然地想到回成都过暑假,了解一番后,很机智地改签回郑州了。网友称,在成都隔离要收费,每天房费500元左右,而郑州则是免费。

大致了解一下各地对待“离沪返乡大学生”的态度,差距不小。郑州、合肥、杭州等可能免费隔离,而成都和江苏的一些城市,则把大学生当成普通人群看待,正常收费。

身边也有在上海读大学的年轻朋友,了解到成都的隔离政策后,决定先到合肥,隔离期满后再返回成都。毕竟,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能够节约几千块钱,也是一个安慰。



| 图源:解放日报

而对大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在故乡和求学地之间,发现了一个新的城市,也许这也给他未来选择工作和生活目的地提供了新可能?

有一位老家在河南的学生,户口已经迁到上海。他咨询郑州官方公号“郑在办”,自己身份证是河南的号码,也是地道河南人,能不能回郑州隔离,“郑在办”在回复的时候,表示欢迎,“欢迎每一名在外地的河南孩子回家,迁的是户口,但抹不去河南人的印记。”

其实,回郑州隔离也是一件颇为复杂的事,如果老家在郑州以外的河南地市,大概率会通知老家派120车辆来接,也会收取一定费用。有学生反映收费在500元以上,但是有的地方则减少到没人十几块,比大巴车票还便宜——不少同学都感到暖心,甚至表态想“报效家乡”。

在成都,则有一些让人困惑的场面。“返乡专列”开到成都东站,等待学生的是一套成熟的“隔离方案”,但是他们没想到隔离收费,酒店每天400元-500元,每天餐费80-100元,这对大学生来说实在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很多学生表示不想到酒店去住,只有滞留在车站外面的转运地。

网上传出的成都隔离方案显示,从上海来蓉,属于“A类人员”,需要“7+7”隔离,前7天在酒店,自费;后7天居家隔离,但是如果自己没有可供隔离的住所,仍然需要自费在酒店。这个方案提到“货车司机除外”,算是一个温馨之举,因为前段时间有关货车司机困难的报道比较多,或者有专门的隔离方案。

地方相关部门在制定这个隔离方案的时候,可能没有考虑到“离沪返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虽然很多学生已经年满18岁,在法律意义上属于成年人,但是作为在校生,他们没有收入,在经济上仍然属于“未成年”,一个学生每年学费一万左右,对有些家庭来说已经是不小的负担,现在隔离两周再花七八千,实在艰难。

除了经济上的困难外,城市管理当局是不是可以考虑“同乡才俊”的精神和文化认同。四川自古多英杰,但也有“少不出川”的说法。立志到外地读书的年轻人,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在各地都意识到“青年就是未来”而争相出台人才引进政策的当下,让“同乡才俊”感受到故乡的温情,应该成为一个城市的自觉。

过去10年,成都成为“人才竞争”的优胜者,人口从1600万增长到2000万。考虑到这一层,成都让年轻人倍感压力与失望,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很多人喜欢成都,到这里工作,并不是因为这里有多少“机会”,而是因为它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有人情味的城市。

这样主张,绝不是强调“免费”的天经地义,因为“免费隔离”通常意味着财政埋单。

如果城市有实力,像一些地方那样出台“免费隔离”政策挺好,即便不能免费,帮助学生们找到更便宜的隔离方案也可。一些同学反映,隔离一天的房费要500,而在成都,很多正常住宿的酒店,每天房费才两三百。说到底,有些隔离酒店,可能会把隔离看成是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却需要突破这种经济考量。

学生在成都遇到的问题,很有可能是无心之失。但是,这对各地都是一个提醒。在舆论场上,如何对待返乡学生,其实也是城市声誉竞争的一部分。

很多城市都在出台吸引毕业生的政策,放宽落户限制,给予创业补贴,和这些“口惠而实未至”的口号相比,或许在学生困难的时候帮他们一把,更能打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