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计划制造一架新的安-225飞机——世界上最大运输机。

今年2月,受俄乌冲突的影响,全球唯一完工的最大运输机的安-225飞机在乌克兰安东诺夫机场被战火摧毁。

泽连斯基称,制造新的安-225飞机是为了纪念在俄乌冲突中阵亡的乌军飞行员。



电影《2012》中以安-225为原型的设定

“我们想要重造它(安-225),我们需要8亿美元的资金,但目前这笔资金没有着落。在现在的情况下,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国家形象的问题。为了纪念英雄而建造一架新的安-225是乌克兰作为一个国家正确的立场。”泽连斯基说。

安-225,那是一架长84米,翼展88.4 米,高度达五层楼的“世界之最”的飞机。乌克兰语叫它“玛利亚”,寓意梦想。

科幻电影《2012》出现过以“安-225”为原型的最大运输机“安-500”:世界末日降临,安-500从拉斯维加斯飞往中国,搭载人类登上诺亚方舟。

苏式美学

该如何形容安-225呢?首席飞行员德米特罗在一则纪录片中说,在天上驾驶安-225,与安东诺夫的其他飞机没两样,但一驶近地面时,看到众人聚集、举着手机拍照,甚至还听到欢呼声,“这时候才意识到,我驾驶的是世界最大运输机”。

安-225是总部位于乌克兰的安东诺夫公司设计的巨型飞机。它拥有创记录的翼展和机身长度,竖起来相当于 28 层楼高,比号称“空中巨无霸”的波音 747 和空客 A380大好几圈。它的载重量有惊人的250吨,甩了第二名的运输机100吨。这也是世界唯一一座六引擎推动的飞机。



1988年首飞的安-225

多位航天迷告诉记者,他们手机里珍藏了大量安-225起飞上天时的视频——飞机的涡流划过天际,将天空分成两半,“就跟给地球梳了中分了一样”。苏式美学带来的视觉震撼让人欲罢不能,“一架拉高了天空承重极限的大飞机,却是一袭白衣优雅地划过天空”,航天爱好者李周楠形容。

苏式的设计,秉承了“你大,我比你还大”的产品时代特征。中国民航从业者冯昊楠告诉南风窗,苏联的不少装备乃至今天都可谓是庞然大物。安-225脱胎于本就体型巨大的安124军用运输机,在此基础上增加两台发动机,延长机身,重新设计尾翼。

安-225的诞生同样具备时代特征和特殊使命。上世纪80年代,美苏太空竞赛进入末期,不受气候、地理条件限制的航天飞机成为多国攻坚重点。美国率先一步——改造波音747-100客机,实现航天飞机转场和运输。

1980年前后,苏联亦提出“暴风雪航天飞机”和“多用途航空航天系统”(MAKS)计划,这需要一架能运载 250 吨物资的运输机。

有这样的需求源于苏联国土广阔的现实——“暴风雪号”的本体、核心火箭、助推器、发射场不在同一地方。位于乌克兰的安东诺夫设计局在1985年接到任务:生产至少2架重型运输机,专门将体重60吨的“暴风雪号”运至发射场。

这就是安-225。



作为运载 250 吨物资的运输机而诞生的安-225

这一从1985年开始以举国之力投入设计的装备,研发进展飞速。以一架飞机正常进展看,从设计到研制再到正式服役,需要几十年。

而安-225只花了三年半。

为了赶工期,据核心设计师沃夫尼扬科回忆,数十万苏联的科学家、设计师、工程师、军人、飞行员、工人和其他专家直接或间接参与制造,一天工作12至14小时。

1988年12月21日,刚出厂的安-225首次试飞成功。在1989年巴黎航展上,它耗时三个半小时飞抵法国上空,驮着“暴风雪”号嗖地落地。这一亮相震撼全世界,一举打破200多项世界纪录。

巴黎航展的流行语变成了:“安-225就和苏联的领土一样大。” 

“太大了”

但安-225的高光时刻仅持续不到两年。

伴随苏联解体,驮载太空梦想的安-225和“暴风雪号”走向没落。前者,世界最大的运输机,根据安东诺夫设计局所在地被划归乌克兰所有。后者被哈萨克斯坦接管,二十年前因存放机库长久失修,发生坍塌被砸毁。

作为生于美苏对抗的产物,安-225被归至乌克兰后失去实际用途。第一架安-225独自呆在基辅机库一角长达7年,发动机等设备一度被拆卸,当成其他飞机的备用件。另一架只完成建造70%的安-225,因乌方资金紧张,被完全放弃。

两名航空从业人士告诉南风窗,安-225生于美苏太空竞赛的余晖,这决定了其经济性低下。即使在1999年,安-225经过安东诺夫航空公司花2000万重新改装,变身为现代商业货运飞机,它的适用场合仍非常有限。

民航从业者冯昊楠说,这一切源于安-225太大了。



体型巨大的安-225

“安-225去不了小机场。它过于大了,繁忙的机场也去不了。”

他说,飞行安全有一种叫尾流间隔的规定,即飞机起飞后会产生尾流影响后面的飞机。为了避免尾流影响,机场地面在允许飞机起飞时,都要注意留出足够的尾流间隔。

安-225飞行员德米特罗曾在采访时透露,正常飞机起飞间隔大概一分钟一班,但安-225需要约三倍时间确保安全。同时,安-225因地面调度难度高,应至少滑行10分钟才能起飞。上述要求对繁忙的国际机场是极大挑战。

在中国,新冠疫情发生之前,安-225只在石家庄正定机场起落,备降天津机场。

冯昊楠告诉南风窗,安-225过去主要运送中国出口的地铁列车等超大型装备。但在疫情以后,由于天津滨海机场物流和疫情管控的便利性,安-225开始在天津起落。



安-225在中国执行地铁运送任务

安东诺夫公司官网写道,安-225起步价至少为100万美元。一位中国民航专家曾提供数据,若安-225一次加满油,需要370吨。每小时飞行六台发动机的耗油量约在22吨,再加上其他消耗,飞行成本约为6万美元/时。

高额费用和耗油,对于竞争激烈的航空业无疑十分奢侈。据航空博客All I Know Aviation的数据,安225每小时消耗的燃料是波音787和空客A350的近三倍。

但要论实际运输力,安-225已经远超市场需求。“作为商业需求,普通的客运货机已经足够完成运输任务,”航天爱好者网编辑林晓弈告诉南风窗。据了解,波音747、波音777等国际知名货机,载重量仅在12至25吨。

“美国航天产品一般交由公司研发,研制时会考虑通用性和成本控制,”冯昊楠说。而安-225由苏联动用举国之力、不计代价生产,代表的是苏联航空工业辉煌时期和探索太空的“玛利亚”梦想。 



安-225大型战略运输机的机身长度达到了84米,主翼的翼展达到了88.74米

梦想不再重生

市场需求决定世界最大的运输机仅此一架。3月初,安-225确认陨灭后,世界各国的航天迷都在叩问:能否重修再复飞?



当地时间2022年4月3日,安-225在俄乌冲突中被毁,飞机机身前半部分完全被毁,仅剩下3台发动机和残损的机身(图源:视觉中国)

安-225母公司乌克兰国防工业公司坚定表示,他们的“梦想”一定会重生。但该公司预计,重建安-225耗资30亿美元,耗时五年多。

不过,多位专业人士指出,重建安-225并非易事。如同它的出生,用尽大国智慧,当苏联解体后,安-225系列就像捏扁了的轮胎,早已失去建造动力。

这不仅因为经济上动力不足,更显著的问题是,该机型从设计、生产、采购列装、后勤维护流程已经全部脱节。

这与苏联国防工业的分布有直接关联。

受二战战事转移影响,苏联的军工研究所、制造厂分布各地。以安-225为例,基辅的安东诺夫局负责设计,俄罗斯西部的乌里扬诺夫斯克航空工厂承担生产。但一些例如机翼的重要零件,由现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生产。众多零部件在现阶段已经无法生产。



当地时间2022年4月3日,被炸毁的安-225机身(图源:视觉中国)

到了近年,随着共和国之间关系恶化,建造大国重器难上加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克里米亚危机导致俄乌关系恶化后,2015年,乌克兰军事和航天企业与俄罗斯终止了80%的合同,损失高达20亿格里夫纳(约合4.3亿人民币)。

前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罗夫在回忆录里曾解释,缘何乌克兰无法让辽宁舰前身“瓦良格”号巡洋舰完工:“主要的问题是——有可能完成这艘船吗?我明确地回答在国家解体的情况下,在包括众多共和国许多产业、研究与设计机构都不再存在或没有拨款的情况下,要建造这样一艘船…是不可能的。”

众多中国航天迷都预见了安-225一去不复返的前景,以及随之而去的,与星辰大海较劲的太空竞赛年代。



被炸毁的安-225(图源:视觉中国)

“那一场竞赛,你第一个上太空我就要率先登月,你发射航天飞机我就要追求超音速梦想。那是一个人类为了心中梦想一掷千金、夜以继日的和平时代。”李周楠说。安-225、协和超音速飞机、世界最大火箭“土星五号”、波音747等航天重器,均在冷战时期诞生。

令很多航天迷感到唏嘘的一幕是,1967年,苏俄成立50周年,多地鼓励民众写下对未来的畅想,制成“时间胶囊”,封存在墙中,50年后才允许打开。

2017年,俄罗斯多地政府从墙中取出时间胶囊,发现了众多对宇宙畅想的留言:

“我们的时代很有趣,想必你们的时代更甚。”



这面石板后面放着50年前的时间胶囊,写着在50年后的2017年打开

“我们相信,你们已经出色地开发了我们美丽的蓝色行星、开拓月球、在火星着陆,向宇宙深处进发。你们的太空船是不是已经冲出银河系了,是不是已经和外星文明进行了科学和文化合作?”

“我们刚刚向宇宙踏出第一步,你们应该可以飞往其他行星了吧?很多自然界的秘密已经发现了吧?核能可以控制了吧?元素的量可以根据人类意愿决定了吗?气候可以改变了吧?在北极可以种花了吧?”

一位航天迷说,安-225的陨灭似乎在提醒他,世界不再需要星辰大海了。

如今,泽连斯基宣布重新制造安-225,但不是以它在乌克兰语中“梦想”的名义,而是以它口中的“国家形象”之名义,并且再度不顾及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