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5月17日报道,乌克兰军方正开始将残余部队从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撤离。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马里亚尔表示:超过260名乌军官兵已于本周一撤离钢铁厂,53名重伤员撤离到新亚速斯科克的医疗设施,另有211人则通过人道主义走廊前往奥列尼夫卡。尽管钢铁厂内依旧有部队驻留,但乌军表示他们将会尽快撤离。
▲亚速钢铁厂方向的胜利对俄军而言意义重大
在经历了数月的战斗和轰炸后,举世瞩目的亚速钢铁厂终于易手,路透社表示这很可能标志俄乌战争中历时最长的一次战斗彻底结束,也标志马里乌波尔市这个亚速营的首府被俄军控制,这必然标志着乌克兰的一次重大失败。军武菌认为,亚速钢铁厂攻坚战的胜利,绝对具有非凡意义,对新纳粹组织的打击程度可想而知。
军武菌注意到,号称固若金汤的亚速钢铁厂被逐步攻克,一个最关键因素就是俄军狠下心来投入大量高威力武器。历史上多次防御战中,防御方往往借助地形和要塞的助力,可以长时间抵挡进攻者并使其付出巨大损失。对进攻者而言,只有不惜血本使用多种高威力武器摧毁防御者的屏障,才能达到进攻目的。
号称能防御核弹!亚速钢铁厂有什么特点?
上世纪30年代,苏联将重工业作为国家头号发展重点,因此决定在乌克兰马里乌波尔建立世界最大的冶金厂,该厂最终在1933年完工,也成为亚速钢铁厂的前身,但当时该厂远没有后来那样坚固。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一度占领该厂直到斯大林格勒会战后被苏军夺回,但德军在撤退前已将此地破坏成一片废墟。
▲亚速钢铁厂因战争名闻世界
1944年,苏联开始在废墟基础上重建了该厂。不久后,冷战及核威慑时代开始了,苏联考虑到核战防御和战后重建,因此不少城市都修建了相应防御工事,而亚速钢铁厂地处苏联沿海工业重镇,必然会是西方重要攻击目标,因此自1948年开始,苏联就耗时八年开始在钢铁厂的地下部分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并使其具备了真正的三防能力。
该厂地下部分顶端为防御战术核弹和大威力钻地弹,仅钢筋混凝土就用了整整八米!每个工事的单独房间就有四米厚的围墙!而每座建筑各有五扇门,分别防御火焰、爆炸、化学、生化武器和辐射。就算某个房间被摧毁,也不会殃及其他房屋。此外苏联为提升该厂战时生存和生产能力,调度指挥中心和车间等区域被建在地下,外界的攻击就更难以对这些核心区域带来损害了。
▲冷战时,苏联高度强化了亚速钢铁厂的核战生存能力
从建筑面积来看,亚速钢铁厂的总面积达到11平方公里,内部六层隧道深度达到数十米,因此交通网络和通风系统都十分发达,甚至还有特定型号的火车作为交通工具!据称其内部储备的食物可供数千人坚持7年,其地下部分还打通了深层地下水,并配备水力和柴油发电机。这样一来,无论是饮用水还是发电用水都可谓源源不断。
此外,厂内还有光合、制氧、果蔬培育室、家禽家畜饲养区、养鱼池和垃圾处理系统,甚至连电影院和其他休闲娱乐设施也一应俱全。苏联解体后,亚速钢铁厂出口的钢铁每年收入就给乌克兰提供了10%的外汇,自2019年开始,乌军在原苏联地下防御设施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固,并安装了新的通风、液体轮换和光照系统,可用于指挥中心的区域也彻底翻新。
▲亚速钢铁厂地下部分隧道
据计算,亚速钢铁厂很可能具有防御微当量核弹的能力,由于其多重密封大门的存在,因此灌入易燃易爆液体/气体后引爆的方式也行不通。理论上水泥封堵出入口的方式相对有效,但俄军也无法接受。在俄军看来,必须捕获防守此地的新纳粹武装力量并公开审判,而传言可能同在厂内的西方特工也必然是其抓捕对象,这样一来,俄军就只能强攻了。
要啃硬骨头,俄军动用了什么特殊武器?
近期,网络上开始出现据称是顿涅茨克民兵组织拍摄的视频,视频显示俄军向亚速钢铁厂投放9M22C型燃烧弹。几乎就在同时,乌克兰就指责俄军在此类燃烧弹中添加了铝热剂,而铝热剂燃烧弹的主要用途就是摧毁建筑物和工事,其爆炸瞬间释放的热量可形成瞬间2500摄氏度的高温!在这样的攻击下,厚钢板也会在数秒内被烧穿!
▲9M22C型燃烧弹具有恐怖的杀伤能力
9M22C型燃烧弹是前苏联研发的,可用火箭炮发射。一门40管122毫米冰雹式火箭炮就能对25万平方米以上范围内的任何目标带来毁灭性打击,而且其火箭弹落地爆炸燃烧的持续时间也会超过2分钟!在俄军看来,如果不能在1-2周内攻克亚速钢铁厂,就不利于其在谈判中获得有利地位,甚至会让战争旷日持久并复杂化,因此才会投入此类武器。
目前,俄军现役官兵人数相对明显不足,特别是步兵在战争中消耗很大,因此面对亚速钢铁厂一类目标时,若无强大火力支援就必然损失惨重,因此除9M22C型燃烧弹外,俄军还动用了其他大量“硬核”武器。5月13日,苏-34战机首次挂载了KAB-1500LG激光制导炸弹出击,其目标必然是防御十分出色的乌克兰地面设施。
▲KAB-1500LG激光制导炸弹对钢筋混凝土要塞有很强的破坏力
全重1525公斤的KAB-1500LG激光制导炸弹仅战斗部就有1170公斤,并内置440公斤炸药,其投放高度为1-18千米,投放速度则为550千米-1100千米/小时。按照计算,其战斗部可击穿3米厚的加固混凝土,如果使用特制的钻地战斗部,击穿同等混凝土的厚度就会骤增到10米!除了钻地战斗部外,KAB-1500LG还有高爆型和温压型战斗部。
借助第二代技术的比例式导引头,因此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全天候作战能力,甚至也能打击慢速移动的目标。在叙利亚战场上,KAB-1500LG多次摧毁了极端组织藏身的加固掩体和大型建筑物,对地下/半地下的弹药库、隧道及铁路枢纽、桥梁和停泊状态的舰船也可做到一击必杀。为保障其破坏效果最大化,苏-34还专门挂载了可伸缩的机载光电瞄准系统。
▲在叙利亚,KAB-1500LG多次摧毁了极端组织的聚集点
与此同时,俄军还发布了2S4型240毫米自行迫击炮发射3F5半激光制导炮弹的照片。2S4型同样是苏联研发的攻坚武器,其弹种包括高爆、燃烧、子母、半主动激光制导甚至战术核炮弹等。其一发高爆弹的威力就等于5发155毫米榴弹,而燃烧弹的单发覆盖范围更可达7500平方米。如果有需要,它还可能发射当量为2000吨的战术核炮弹!
▲2S4重型迫击炮可有效摧毁地道出入口
本次发射的3F5半激光制导炮弹具有脉冲发动机弹道修正技术,弹重134公斤,装药32公斤,其前端还有激光半主动导引头,侦察小组可通过测距/照射设备协助其修正弹道。俄军认为,此类激光制导大口径迫击炮可精确破坏亚速钢铁厂的工事或地道入口,并通过精确射击摧毁普通工事,并通过特殊弹道垂直打击目标,进而让攻坚部队降低对空中打击的依赖。
如有需要,“炸弹之父”也要上阵
早在俄乌战争开始后不久,西方各国就通过多种中间方渠道向俄方询问,俄军是否会使用核武。随着俄军在前线的战损快速攀升后,西方对俄军使用核弹的担忧达到了顶峰。然而俄军却表示不排除使用威力仅次于核武的“炸弹之父”来打击马里乌波尔附近的一些乌军防御重点。
▲俄军表示,“炸弹之父”的威力仅次于微当量核弹
所谓“炸弹之父”其实是一种体积、重量和威力都十分惊人的超级温压弹,其真正学名为空爆热压式增强型炸弹。一旦引爆后就会在剧烈有氧燃烧的同时释放恐怖能量的冲击波,进而彻底杀死周边10平方千米内所有生命并摧毁相应区域内的大量建筑物。因此俄乌战争爆发后,西方就认为大量乌克兰城市可能遭到“炸弹之父”的轰炸。
军武菌注意到,此类温压武器都会在目标上空释放大量易燃气体并将其引爆,而“炸弹之父”抛洒的是一种由环氧乙烷和铝粉组成的混合物,而环氧乙烷这种无色气体一般常见于防冻剂等消费品。一旦遇到高温,它就会迅速膨胀进而燃烧爆炸,此时即便是坦克装甲车辆或半地下掩体等封闭要塞,也很容易遭到严重破坏。
▲温压弹的恐怖,是任何亲历战争者都终身难忘的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频繁使用11吨当量的GBU-43/B炸弹(“炸弹之母”)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藏身山洞进行打击,甚至导致阿富汗多处山区发生小规模陷落地震!然而当量44吨的“炸弹之父”于2007年首次测试成功后,俄军就表示其威力接近小型核武,相比而言,美军M454型155毫米核炮弹的当量也仅为70-100吨,因此俄军的宣传并未太过夸大。
▲据称这就是“炸弹之父”在叙利亚实战的抓拍画面
2017年9月,俄军锁定了叙利亚代尔祖尔附近的一处极端组织指挥机构,并派遣携带“炸弹之父”的图-160轰炸机对其进行打击,包括哈利莫夫等极端组织高层在指挥所和通信中心中毙命,而哈利莫夫据称曾在美国受训,并担任极端组织的战争部长。从这一点来看,俄军的确可能对乌克兰的北约雇佣兵基地或其他易守难攻的目标使用该武器。
火力压制效果是攻坚战胜负的关键
纵观近几十年除俄乌战争外的大多数战争,大多数军迷都会想到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和车臣等地,但这些战争中双方的实力对比往往相当悬殊,因此较为惨烈且旷日持久的攻坚战相对并不多见。然而在二战中,此类攻坚战却可谓比比皆是,一旦这种相对技战术含量看似相对较低的战斗打响后,火力效果就成为关键性因素。
▲关家垴之战,暴露了当时八路军攻坚战能力的薄弱
军武菌最爱的电视剧之一《亮剑》中,独立团智取李家坡团灭日军山崎大队的片段令人难忘,其原型则是百团大战中惨烈的关家垴之战。当时误打误撞进入根据地的日军山崎大队凭借有利地形构筑了防御阵地,而当时的八路军虽然人数优势巨大,但由于他们连普通山炮这样的攻坚武器都严重缺乏,因此伤亡巨大,而这支区区千余人的日军居然还有相当一部分突围!
同期的国民党远征军得到大量美式武器援助,但面对日军较为完备的防御阵地时依旧十分吃力,例如抗战末期的松山战役。在怒江西岸的日军松山要塞式堡垒群面前,远征军耗时三个多月并付出六倍于敌的伤亡代价才拿下。如此惨烈的结果,除了日军火力点构筑出色,国民党军素质战术问题等因素外,自然也和中国高度缺乏大口径火炮这样的攻坚武器有关。
▲松山战役中,远征军的伤亡代价太大了
扣除感情因素来看,二战中的日军的确在土工坑道作业和火力点布设方面有不少亮点,以至于松山战役后中国远征军高层将领视察阵地后都直言仇敌在此方面可圈可点。无独有偶,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也有类似体验,例如1943年的塔拉瓦战役中,具有海陆空立体强大火力的美军也在人数和火力远低于自己的日军面前损失惨重,甚至连白宫都为此震惊。
▲美军当年在登陆战中,一艘战列舰的火力即可轻松碾压守岛日军
然而正所谓在绝对力量面前,小把戏往往无足轻重。尽管日军将一些多山地洞穴的岛屿要塞化,但依旧难以抵挡美军的进攻。在一些登陆战中,美军往往会集中动辄数百门各类舰炮和海量飞机进行密集轰炸,甚至日军一个迫击炮阵地都会得到美军战列舰巨炮的“持续齐射照顾”,而美军战列舰往往也会在距离目标不足2千米处连连发射上吨重的炮弹!
▲今天回想起当年彭总因炮兵“浪费弹药”而发火的一幕,着实令人心酸
曾有美军老兵回忆陆战队登陆前,美军舰炮的轰炸强度使他怀疑自己的登陆滩头都会被炸到不复存在。据统计,太平洋战争中美军消灭一个日本兵,平均要耗费三吨各类弹药!借助强大到逆天的军火生产力,美军甚至认为能用大量弹药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相比百团大战中彭总因炮兵多消耗几发普通山炮炮弹就发火的情景,不禁让后世军迷唏嘘连连。
炸炸炸模式对俄军也是一把双刃剑
作为一个战争经历异常丰富的国家,俄罗斯对要塞防御/进攻也有着充分认知。卫国战争中,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成为德军攻击部队一度挥之不去的噩梦,以至于德军还要动用800毫米多拉大炮这样的怪物进行轰击。而苏军反攻中国东北并面对日军在东宁、虎头、绥芬河与麻达山等地的工事时,同样也只能用上千门火炮外加轰炸机集群狂轰一点点摧毁敌人。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遗址,当年德军在这里付出了巨大代价
当2015年俄军正式大规模介入叙利亚战场时,叙政府军控制区几乎只有叙利亚国土的10%,反对派和极端组织的势力越发强大。面对这种情况,俄空天军开始高度和俄叙联军地面部队配合,九个月内出动了超过九千架次各类作战飞机,并通过精确轰炸的方式摧毁对方超过200个据点目标。2016年3月,叙政府军就在这样强大的空中轰炸掩护下夺回了巴尔米拉。
阿勒颇战役中,俄空天军频繁轰炸极端组织,虽然这给城市也带来较大破坏,但极端组织有生力量损失惨重,俄叙联军也得以收复了数百个定居点,并解放上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战后俄军总结:特战队在破袭之余充分为战机指引目标,同时无人机、卫星和预警机保持执勤,进而使传统炸弹和精确制导武器的攻击高强度化,才是攻坚战胜利的最主要基础。
▲在叙利亚,俄军的空袭起到决定性作用
有外界媒体推测,俄军在叙利亚的胜利经验很可能将会被其用于乌克兰前线,特别是俄军地面部队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但军武菌认为,这种炸炸炸模式也有不利的一面。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同样因损失惨重而开启远程火炮和战机密集轰炸模式,但由于车臣武装早有准备,外加俄军存在配合沟通上的问题,因此对手损失有限,俄军自己人却被频频误伤。
▲在格罗兹尼巷战时,密集轰炸让俄军陷入舆情方面的被动
俄军当时的轰炸给格罗兹尼带来很大破坏,以至于让人想起二战中盟军对德国和日本城市的大空袭。由于大量平民伤亡,因此当地不少原本并不支持车臣武装的各族民众也对俄军痛恨不已,并自动成了车臣武装的帮手。而今在乌克兰,俄军的关键问题就是要在避免误伤平民的同时尽量击败对方,才会尽量不给西方落下口实,并尽量避免扩大敌对面。
▲连李云龙都知道攻坚战没有“意大利炮”就不可能胜利
马里乌波尔攻防战中俄军伤亡更大,大量兵力在其他方面也被牵制,因此胜利代价不低。目前,乌克兰开始大征兵,而且其人口动员还明显没有到达极限,西方各类先进武器援助也很可能迅速抵达。因此如果俄军使用高威力武器的频率过高,就可能起到反作用,不但更多乌克兰人可能会顽抗到底,北约甚至也可能以此为由扩大介入规模,进而让局面更复杂。
军武菌N刷《亮剑》时最忘不了的就是李云龙在“平安格勒”攻防战中大吼一嗓:二营长,你XX的意大利炮呢,给老子拉出来轰他X的。毫无疑问,即便在当时八路军武器条件十分匮乏之际,也深知攻坚武器对敌阵地的破坏效果,因此高威力武器定胜负这种看似没有技术含量的战场原理,也是攻坚战自古不变的真谛。
就俄乌战争而言,其本质完全不同于美俄两军的低烈度治安战,考虑到西方的支援介入和乌克兰的战争潜能,那么俄军如果继续在高威力武器方面放不开手脚,就很可能因小失大甚至面临全局失控的境地。反之,亚速钢铁厂的胜利则可能让俄军改变原有战术策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大胆使用部分武器,也许这种短痛,才能避免更痛苦的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