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健道 (ID:ArtofWealthandHealth),作者:杨燕,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疫情正在逐一考验A股资本市场的容错度。
5月9日,“眼茅”爱尔眼科(300015.SZ)股价跳水,一度跌超11%,截至收盘仍未收复失地,市值跌破1800亿元,自2021年股价最高点累计跌幅已超60%,近乎腰斩。
奇怪的是,暴跌来得如此突然,令人摸不着头脑。
收盘后有传闻表示,这家长期以“30%稳定性增长”著称的眼科龙头,疫情下华东地区业绩下滑,二季度业绩将不如预期等消息流出,引起了市场的过激反应。
众说纷纭,连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都在朋友圈发言称“为啥下跌?据说有三个版本。可我一个也没听说。”
不断反复的疫情中后期阶段,各行各业难免受到调控政策的影响,和医疗紧密相关的消费医疗行业尤甚。不过,仔细想想,所谓的“市场传闻”B面,其实指向当下脆弱的投资环境和对于长期成长逻辑的信任。
2021年以来,眼科赛道多家公司排队登陆资本市场,被视为这一细分赛道的“收获期”到来。作为行业“老大哥”,爱尔眼科的一举一动同样被视为眼科行业被比较的坐标之一。
“金眼银牙铜骨科”,疫情之下,这个黄金赛道的投资逻辑会被轻易打破吗?
眼科医疗需求被推迟而非消失?
5月9日收盘后,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刚好在雪球参加一场云访谈节目。对于当日暴跌,吴士君表示公司经营一切正常,股价波动属于市场行为。
爱尔眼科2021全年财报和Q1财报数字符合预期。全年实现营收150亿元,同比增长25.93%,归母净利润为23.23亿元,同比增长34.78%,2022Q1实现收入41.69亿元,同比增长18.72%,归母净利润6.11亿元,同比增长26.15%。
对于疫情带来的影响,吴士君坦言,疫情下,四月份的业绩不可避免受到影响,相当一部分省区医院停诊和限流,但相信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
有消费者对《财健道》表示,近期自己佩戴的眼镜损坏待修,周边小的眼镜店早就不开门了,整个北京地区宝岛眼镜连锁店只有一家仍在营业。
视光服务,屈光治疗以及白内障手术是大部分眼科医院主要营收的三大部分。
中国民营眼科医院大多在2000年左右成立。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眼科医疗市场整体规模预计在1700亿左右。博行资本创始合伙人陈垒曾表示,近年来白内障手术数量的提升,一度推动了民营眼科赛道的快速发展,也是大部分眼科医院住院部门主要的收入来源。
如果说过去的高增长属于“老白“,那眼科领域未来的高增长则属于视光业务。
吴士君表示,未来近视屈光与视光业务有望占比提升至70-80%,贡献爱尔眼科最主要的利润,也将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
2022年初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三大目标:儿童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不断提高、2025年全国CSR达3500。
不过,眼科主要以线下服务为主,辐射周边范围有限。被视为眼科领域增长新动力的“视光”业务,虽然是院外市场,但在疫情影响下同样不容乐观。
国海证券研报指出,一方面,眼科需求如近视控制、各类眼病的手术治疗、屈光手术等需求相对刚性,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需求将后移而非消失;另一方面,爱尔眼科医疗机构广泛分布于全国和全球,部分地区的疫情爆发料对公司整体业绩影响有限。
“百年老店”还有多远?
吴士君在访谈中同时提到,今年以来,海外疫情的影响显著缩小,整体增长较为健康。
公开信息透露,爱尔眼科在全球范围内累计网点超700家,覆盖中国、欧美以及东南亚,其中上市公司体内405家。即使在疫情期间,2021年同样完成了收购27家医院的股权并实现控股并表。
2019年,其创始人陈邦在爱尔眼科上市10周年时表示,要做“百年老店”。
从近年来爱尔眼科的发展来看,对这一目标产生阻碍的,或许不是爱尔眼科的业绩增长,而是用户对于其服务能力的质疑。
自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著名抗疫医生艾芬因自身白内障手术后遗症开始维权后,关于爱尔眼科的质疑不断。
手术纠纷之外,艾芬此前还曾在微博晒出几张疑似爱尔眼科医院的回扣明细,涉及金额约78万元,涉及患者560多人,涉事医院随后做出回应称此事已整改。
近日,爱尔眼科发表声明称艾芬主治医生王勇已依法起诉,看来这一持续了近500多天的争端有望落锤。
艾芬事件并非爱尔眼科第一次遭遇“舆论危机”,2012年“封刀门”事件就曾重挫其业绩增长和用户认可。
但爱尔眼科最终走出业绩低谷,自身实力之外,行业飞速发展带来的动力也不可小觑。从公开数据来看,中国消费医疗的快速增长背后,眼科医院门诊、急诊人次已经连续10年保持增长,疫情下仍然保持着告诉增长态势。
东北证券研报中表示,从供给端看,2020年中国眼科医院数量为1061家,同比增长12.3%;其中非公立眼科医院数量为1005家,公立眼科医院数量为56家,非公眼科增速远超公立,医疗服务行业整体供给稳定增长。
不过,疫情之下危机犹如“薛定谔的猫”,说不准什么时候会降临。从医药行业大环境来看,在经历了2019和2020两年医疗牛市后,2021年以及2022年前4个月医药指数涨跌幅均为负值。
尤其是受到疫情影响,4月医药指数下跌明显。
爱尔眼科的百年老店梦想,能跨越疫情、资本市场和自身的三重考验,真正走下去吗?
参考文献:东北证券研报《医药生物行业眼科、口腔医疗专题:2021年消费医疗行业复盘》2022.5.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健道 (ID:ArtofWealthandHealth),作者: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