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还是没有放过这个长假。
上海每天感染人数,虽然在持续下降,但总数依旧不小。
5月4日,上海仍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61例,无症状感染者4390例。
这还不算。
有两个地方,在长假中更是被按下了暂停键。
一个是北京朝阳区。
因为疫情,从5月5日起,朝阳区全区及公共交通运营调整的区域内单位,实行居家办公。
另一个,是河南郑州。
从5月4日起,郑州主城区内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工作人员居家办公。
除封控区外,主城区其他区域。
每天每家只能安排1人,凭核酸检测证明、小区临时出入证,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生活物资。
疫情来势汹汹,郑州再一次从热闹中停步。
这一次,静下来的郑州,太悲壮了。
01
郑州这一轮疫情,是从5月2日开始的。
5月2日,郑州发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这一个确诊者的身份,很特殊。
他是高铁站郑州东站的引导员。
在被发现感染的前几天,他乘坐过地铁,到过中央商务区。
期间,他多次外出就餐,吃过夜宵,到过郑州新密市的旅游景区。
4月26日,他还在郑州东站的多个工作地点活动。
特殊的工作性质,广泛的出行轨迹,埋下了重重隐患。
随后,5月2日,高铁郑州东站发现多名工作人员感染。
坏消息,接踵而来。
5月3日2时至11时,郑州发现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10例无症状感染者。
5月4日,郑州新增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23例无症状感染者。
疫情突如其来。
虽然现在已经基本判定:
最先发现感染的郑州东站引导员,为省外确诊病例在郑州东站中转时传播所致。
但这一轮疫情,牵涉到的场所实在不少,人员构成也比较复杂。
如不赶紧阻断,将存在社区传播和疫情外溢风险。
5月3日,郑州迅速做出决定:
全市静态管理。
用一周时间,把疫情圈死封住,扑灭新的疫情燃点。
1200万郑州人,瞬间慢了下来。
02
没有其他地方的犹犹豫豫。
没有丝毫的瞻前顾后。
郑州这一次果断而干脆。
郑州人,也再次展示出骨子里的无畏、容忍,与豁达。
静态管理的消息传出后,郑州人就做好了居家的准备。
才半个小时,有些超市就已经被采购一空。
大家都抱着同一个念头:能存多少就存多少吧,尽量不给政府添麻烦。
有的郑州市民,一次性就买了半头猪。
市民在紧急囤积生活物资。
作为一座高校集中的城市,大学也在紧急行动起来。
要求静态管理后,辅导员就已经住进了宿舍,与同学们同吃同住。
大学里餐厅的工作人员,干脆直接住进了食堂,保证学生的伙食。
5月4日,郑州静态管理的第一天。
街上已经几乎看不到车辆,与行人。
只有外卖小哥在忙着配送。
郑州人,都在严格遵守着“足不出区、严禁聚集”的要求。
疫情卷土重来。
这个世界,真实又残酷。
但郑州和郑州人,忍受了所有的不便。
他们默默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他们很痛,但不说。
他们扛下了所有的重量,和不容易,依旧站直了。
03
1200万郑州人在沉默。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次疫情,对郑州到底意味着什么?
2022年新年才开始,郑州市民冒雪排队做核酸检测的消息,就上了热搜。
刚下过雪的郑州,寒冷刺骨。
但小区里,街道上,都是长长的检测队伍。
有一张照片,让无数人破防。
在郑州领航学校,做核酸的市民自发为医护人员撑伞,他们彼此为对方遮风挡雨。
没想到,才过去3个多月,相似的场景又一次出现了。
5月的郑州,白天的户外温度,已经有30几度。
但工作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就上阵了。
外面太阳火热,他们衣服里已经湿透。
市民们,也没有人抱怨,都在核酸检测点,排起了长队。
就连几岁的孩子,也勇敢站到了最前头。
他不用招呼,就主动张开了嘴。
他们那么懂事。
他们那么配合。
他们做核酸的样子,那么熟练。
却那么让人心疼。
有人在微博上调侃,如果做核酸看到有人喉咙起茧了,那么他一定是郑州人。
郑州人,太不容易了。
04
这两年,郑州人真的很难很难。
先是720大暴雨。
郑州一小时的降水量,超过100个西湖。
大雨如注。
百年难遇的洪水,涌入街道、地铁、医院、商铺,也淹没了周边的村庄、道路。
地铁5号线上,14人永远失去了生命。
郑州人竭尽全力,各兄弟省市深夜驰援。
用了差不多两个月时间,郑州才稍稍恢复到正常状态。
然而,大灾之后,又是大疫。
短短半年之间,郑州又遭遇三次疫情。
七八月的疫情才走,刚消停两个月,十一月的疫情,又继续开始。然后,是新年又一波疫情。
此次疫情,已经是这两年的第四次了。
考试延迟了,小区封闭了,一次又一次的全员核酸检测。
无数郑州人的正常生活,都被打乱。很多计划,都溃不成军。
郑州有家火锅店,一度被网友称为“2021最惨火锅店”。
7月20日 遇洪水停业;
7月26日 恢复营业;
8月1日 报出疫情,停业;
9月3日 恢复营业。
郑州疫情中,还有一则我印象深刻的报道。
今年年初的寒夜里。
有记者在凌晨的郑州街头,采访一位为市民做核酸检测的医护姑娘。
话筒递到嘴边,姑娘还没开口,眼泪先流了下来。
“这一年,真是不容易。”
短短8个字,让无数郑州人在留言区泪崩。
在这世间,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和皎洁。
郑州人在经历着暴雨、疫情,失去、离别……
他们拿到了最差的那手牌。
但他们依旧用爱、善良、努力,和坚韧,坚持到今天。
05
今天是长假后的第一天。
许多人,还未从假期的倦怠中走出来。
然而郑州人的生活,又一次遭遇了起起伏伏,他们必须勇敢且坚强。
尽管很难。
但为了疫情不外溢,不至于影响到更多人,他们果断选择按下暂停键。
尽管一次次意外来袭,让这个城市远未恢复。
但为了迅速扑灭病毒,他们毅然再次选择了对自己最狠的那种方式。
疫情发展至今,我们都已经知道。
只要你选择停止大多数人的流动,病毒的扑灭就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真不是每个城市都愿意这么做。
这样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意味着其他。
但郑州一边在恢复,一边仍然选择了那条对普通人最负责的路,她没有顾忌其他。
这一次,郑州真的悲壮到让人心疼。
有人说:2021年,郑州是中国最难的一座城。
但这两年,郑州也一定是中国勇气最盛、脊梁最硬的一座城。
今天是2022年5月5日。
让我们都心疼心疼郑州人。
我也坚信,一周静态管理之后,她一定可以回到正常。
只因为,悲壮背后,是无穷的勇气;
只因为,扛过了太多,就会成为超人。
只因为,这里有大雨冲不垮、疫情打不乱,总能满血复活的郑州人。
只因为,这里是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