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核真录 (ID:njufactcheck),作者:谭华玮、王欣睿、林倩伊、周楚晗、陈祎、陈嘉成,制图:林倩伊,编辑:林凌、林歆瑶,原文标题:《如今,那些“元宇宙”企业在做什么? 有的开发游戏,有的投资、注册商标……》,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元宇宙,一个从2021年火到2022年的概念。
经济学家朱嘉明在为《元宇宙》所作的序言中指出,2021年可以被称为“元宇宙”元年。
就目前市场上给“元宇宙”画饼的行为来看,一个人可以实现“元宇宙办公”“元宇宙开会”,使用“元宇宙香水”在“元宇宙交友”,攒够钱甚至可以在“元宇宙炒房”,如果对养殖业感兴趣,也完全可以在“元宇宙养牛”……
“元宇宙”的迅猛发展,让各界发现了这片未来科技领域的蓝海。
越来越多企业入局元宇宙赛道,讨论“元宇宙”的文章也涌现在各大平台上。
那么,被广泛讨论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各大企业打着“元宇宙”的旗号都做了些什么?
本期核真录通过梳理热门企业的“元宇宙”版图,发现:
1. 大多企业布局“元宇宙”以推出软件、申请专利或商标、技术优化、投资收购为主。
2. 大部分企业的“元宇宙”都处于筹备、策划阶段,实际推出的产品较少。
一、“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1992年,Neal Stephenson在其科幻小说《Snow Crash》(中文译名《雪崩》)中开创性地提出了“元宇宙”(Metaverse,最初译为“超元域”)和“阿凡达”(Avatar)两个概念,奠定了元宇宙的时空延展性和人机融生性。
此后,《异次元骇客》《黑客帝国》《盗梦空间》等电影作品纷纷涌现,丰富了对虚拟与现实交织世界的想象。
然而,“元宇宙”概念的走红,主要归功于以下两个事件:
2021年3月10日,致力于打造“元宇宙”游戏体验的沙盒游戏平台Roblox在纽交所上市,首日市值翻上10倍。
2021年10月29日,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Facebook取Metaverse(元宇宙)之名,正式更名为Meta(元)。扎克伯格在公司发布会上称公司未来将以元宇宙和科技为先,这一举动助推了各界对元宇宙的关注。
那么,“元宇宙”到底指什么呢?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2.0版》(以下简称《报告》)将“元宇宙”定义为:整合多种新技术产生的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
元宇宙依托扩展现实技术和数字孪生,AI和物联网,区块链、Web3.0和数字藏品/NFT等技术,使得每个用户都可以进行世界编辑、内容生产和数字资产自所有。
结合《报告》,核真录对国内外热门企业“元宇宙”开发情况进行梳理发现,目前各家企业对“元宇宙”这一概念的应用主要是以互联网行业为依托,在以“游戏”和“社交平台”为代表的各类互联网科技领域。
二、“元宇宙”企业都在做什么?
《报告》用词频图的方式展现了国内网民眼中元宇宙的“弄潮儿”企业,该词频图中为彩色字体的23个企业分别是特斯拉、字节跳动、联想、苹果、微软、腾讯、小米、Soul、歌尔股份、亚马逊、华为、网易、Facebook(Meta)、谷歌、天下秀、新华社、中文在线、百度、阿里巴巴、Roblox、Pico、汤姆猫、完美世界。
核真录统计了这23个企业的元宇宙布局计划、相应的技术以及产品,发现这些企业都以“元宇宙”的概念做了这些:
首先,各家企业都致力于推出各类元宇宙软件,以元宇宙游戏为主。目前这23家企业中,共有8家企业(见下图)已经推出元宇宙软件,涵盖游戏、视频会议、游戏开发、AI捏脸等领域。
例如,2021年8月25日,字节跳动在海外上线了一款名为“Pixsoul”的 App, 主打 AI 捏脸功能。Pixsoul应用说明显示,“你可以把自己变成很酷的虚拟人物,并与你的家人分享。”
2021年12月,Meta公司发布游戏《Horizon World》,用户使用虚拟现实头盔,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创造自己的虚拟形象,并与其他用户的虚拟形象互动。
因此,如Meta、微软、字节跳动在内的公司在元宇宙软件、尤其是元宇宙游戏的开发上已经迈出较大的步伐,我们可以看到虚拟化身、虚拟与现实交互、线上虚拟社区等元素已经出现。
其次,各家企业也积极申请与“元宇宙”相关的专利或商标。
截至2022年4月7日,企查查数据显示,含“元宇宙”的相关商标申请量达到28290条,其中已注册4414条,另有20490条当前状态为“注册申请中”;含“META”的相关商标申请量也有3609条,其中当前状态为“注册申请中”的有2713条。
从核真录整理的23家企业注册元宇宙相关商标情况来看,通讯服务、网站服务、广告销售以及科学仪器是各个互联网企业注册商标的主要方向。
但各大企业抢注“元宇宙”商标的通过率并不高。以网易为例,天眼查的数据显示,网易在2021年10月以来注册的“雷火元宇宙”“伏羲元宇宙”“网易元宇宙”“瑶台太虚幻境”等多个商标收到了驳回通知。Soul、华为等多家公司元宇宙相关商标的申请也遭到了驳回。
同时,在强劲的“抢注元宇宙热”的现象中,也不乏许多跟风造成的行业泡沫。
核真录发现,一家名为“青冈县鞠氏商贸有限公司”的企业从2021年12月10日开始申请包含各大知名品牌名称的元宇宙商标,截至2022年2月14日,共申请了1491个相关商标,最新申请的商标名为“啫喱元宇宙”。
从目前“元宇宙”相关商标的注册情况来看,这些公司推出的产品大多只是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元宇宙”元素,但并未在产品和技术上有贴近元宇宙的突破与创新。大部分商标注册并未落地,相关公司估值也没有因此产生系统性提升。
第三,一些企业开始在元宇宙的硬件设施建设上发力,优化相应的技术。在元宇宙的底层架构方面涉猎的企业(阿里、亚马逊和Roblox)较少,如Roblox为创作者提供了开发设计工具和创作平台“Roblox Studio”;而在后端基建方面,亚马逊、谷歌、微软和腾讯等企业在算法的优化上做了较多工作,特斯拉则把重点放在了算力的提高。
大多数企业还是选择在元宇宙的相关硬件及操作系统上发力,以VR、AR及AI最甚,技术发展的同质化现象广泛存在,且应用场景目前仍局限在游戏和社交上。
也有企业跳脱出这两者,将元宇宙相关技术布局在其他领域。如联想提出了沉浸式未来黑板HoloBoard的概念,利用全息投影打造更加沉浸式的教学课堂。
此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尝试是中文在线在NFT(非同质化代币)方面的布局,该公司正致力于开发区块链存证平台,为文创行业提供数字资产确权服务。
这些是众多“未来式”投资中少有的“现在式”,大多企业对元宇宙的技术开发都还没有将其应用于当下更加现实的场景当中。
最后,有很多企业都在以“元宇宙”的概念吸引投资或者收购。
在这23家企业中,以字节跳动、腾讯、Facebook、汤姆猫为代表的多家企业在元宇宙相关的领域(例如游戏公司、VR行业公司)进行投资和收购,将元宇宙概念和技术与其原有业务结合,从而吸引投资。
例如,字节跳动以天价收购了国内VR行业头部厂商PICO,据传出价高达90亿人民币——远超PICO约70亿的估值,让竞争者腾讯主动退出。这足以展现出字节跳动进军元宇宙的野心和拥有VR/AR关键技术的PICO的抢手。
也有部分企业,包括Roblox、完美世界和上文提到的PICO等,其自身技术得益于“元宇宙”的热度,获得了其他投资方的大量关注。在国外,被誉为“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于2021年3月10日在纽交所上市。上市首日,Roblox股价盘中一度飙涨逾50%,估值从上市前的约300亿美元急速膨胀至超450亿美元。
然而,“投资热”的背后也暗含质疑声。例如,汤姆猫投资天际微动,搭上“元宇宙”红利的顺风车,其“元宇宙”概念股一度直线涨停。天际微动是国内首批进驻Roblox平台的开发方,开发了多款VR游戏,但是实际上该公司跟汤姆猫的业务并没有关系。故投资该公司并不能说明汤姆猫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主要产品与元宇宙概念有关联。
总之,以上各类企业,无论其对元宇宙的态度是支持或是观望,其公司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部分公司(如百度、Meta等)两种行为模式兼有。
一种是注重宣扬“元宇宙”这一概念,在宣传方面大规模地造势,踊跃申请商标,并且率先推出产品或软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成熟,如天下秀的“虹宇宙”、百度的“希壤”产品口碑都较低,并被质疑只是原有产品贴上“元宇宙”的标签。公司的布局主要侧重于吸引投资从而提高市场估值。
另一种则在宣传“元宇宙”或申请相关商标较为谨慎,重视AI、AR、XR等元宇宙相关核心硬件技术的研发,积极地建立实验室,以优化核心技术为主,如阿里巴巴、特斯拉等。它们推出产品也比较谨慎,大部分产品处于试验阶段、未向公众开放。公司的元宇宙布局主要侧重于投资或出资建立“元宇宙”相关概念的公司。
因此,可以说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元宇宙都处于筹备、策划阶段,实际推出的产品较少,已推出的产品中也没有能让大部分消费者满意的“元宇宙”代表之作。
三、总结:对“元宇宙热”的冷思考
目前,“元宇宙”已从单薄的概念变成“元宇宙+”的各领域项目,但是,“元宇宙”这个概念依旧过于宏大、抽象、模糊,我们似乎能发觉到元宇宙代表着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形态,却又无法抓到其具体演进路径。
一方面,利用“元宇宙”概念进行炒作、诈骗的案例不在少数。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元宇宙投资项目”名目吸收资金,包括编造虚假元宇宙项目投资、打着元宇宙区块链游戏旗号诈骗、恶意炒作元宇宙房地产圈钱、变相从事元宇宙虚拟币非法牟利。
另一方面,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元宇宙行业用户行为分析热点报告》,人们对于元宇宙世界普遍存在一定忧虑:
虚拟世界是否会挤压现实世界、抢夺实体资源;人们是否会因沉溺于虚拟内容,而逃避现实世界,导致人类文明停滞不前……
在上文的梳理中,核真录发现,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元宇宙”项目都在筹备和开发阶段,还有很多企业以此概念来投资,借机宣传造势。
目前对于元宇宙还未有完整健全的监管制度,尤其是当资金到境外转换成虚拟货币之后,无法对其进行控制。
因此,在“元宇宙”概念被炒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大家还应保持一份“冷思考”的理性态度。
参考资料
[1]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的《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2.0版》
[2]艾媒咨询的《2021年中国元宇宙行业用户行为分析热点报告》
[3]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暴涨40%创新高,却仍未盈利》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5319243
[4] 元宇宙还没造出来,但商标争夺战已经白热化
https://new.qq.com/omn/20220218/20220218A04J8O00.html
[5]国知局:已有1.6万件元宇宙商标申请,严打蹭热点等恶意注册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5363266136823045&wfr=spider&for=pc
[6]独家|字节4款新产品齐发:元宇宙社交“派对岛”、悟空搜索、游戏社区“灵选”和机器人
https://new.qq.com/rain/a/20220127A01FAR00
[7] 字节跳动天价收购PICO背后,元宇宙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https://www.tmtpost.com/5670885.html
[8]祛魅元宇宙:一文看懂的投资逻辑和哲学思考|深度行研
https://mp.weixin.qq.com/s/QKbvGigrtU-e679mya1Jgw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核真录 (ID:njufactcheck),作者:谭华玮、王欣睿、林倩伊、周楚晗、陈祎、陈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