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久了,上海人有一些怨气,需要有释放的渠道。全国其他地方的人们也有焦虑,同样需要释放出来。大家在互联网上做表达,这真的不奇怪。网络管理者删帖,不意味着各地政府不重视意见。恰恰相反,在中国互联网上表达意见,比在西方国家抱怨管用得多。中国的实情经常是这样的:一边删帖,政府一边关注帖子的内容和传递的情绪,改进的努力会随之而来。西方的情况则是,表达不满往往可以随便说,但基本没人听,说了也白说。

互联网是西方发明的,与他们的制度是量体裁衣关系,进入中国,它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化”,与我们这里的现实对接。中国的网络管理必须有,否则互联网就会在政治上“改造”中国。一些删帖也是必要的。同时,各种措施都应有度,删帖不能极化,网络管理既要维护社会秩序,也要给民众表达意见留下应有空间。

讲真这是个挺不容易的摸索过程,既要又要,愿望好,实现起来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有不足我相信是常态,尽量做好应是目标。

在这样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摩擦,甚至冲突,我觉得真不值得大惊小怪。我们的社会需要有对这些摩擦以及各种情况的承受力。治理中的摩擦需要脱敏,这么大的国家,太平静太规则怎么可能?我们需要从政治上适应“这儿不出问题那出问题”,不断维护动态的稳定与平衡。

我认为,中国社会的超大规模就是特殊的稳定器。什么事不管当时多么轰轰烈烈,但很可能很快翻篇,被新的热点替代。不怕问题多,有些我们能解决,还有些解决不了,但因水涨船高它们下沉而减少危害。不分官员民众,全社会都应当对中国的韧性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