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无法保障,再好的战略也会走入死胡同。
最近,德国经济部长呼吁德国民众减少取暖、桑拿和沐浴次数。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德国正在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
这进一步将德国的能源战略逼入死胡同。
德国能源战略,给中国带来什么警示?
一位德国的网友,历数了德国在能源上的各种骚操作,并发出灵魂拷问:
我们是不是最白痴的国家?
德国网友的灵魂拷问
我们先来看一下,德国在能源上的几个骚操作:
一是关闭了所有的核电站。
作为原子能技术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德国也是全球建设核电站最多的国家之一。
巅峰时期,德国共建造了17座核电站,贡献了德国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一。
2001年,德国通过《核能法》修正案,规定“禁止新建任何民用核电站;现有运转中的核电站在投入使用的第32个年头要停止运转”。
2011年,德国议会高票通过《核能法》第13次修正案,进一步明确,核电站运营商必须逐步在2022年前永久关闭剩余核电站。
德国放弃核电计划 图片来源:新华社
也就是说,今年底,德国境内的核电站,将全部关停。
二是关闭了燃煤电厂。
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之一,境内共有84座燃煤电厂。
2019年1月26日,在长达21小时的激烈谈判后,德国煤炭委员会正式对外宣布,达成淘汰燃煤电厂的时间表的共识,确定德国最晚将在2038年年底结束煤电。
2021年,德国新政府再放大招,决定2030年之前淘汰煤电,这比此前提前了8年。
三是建造天然气发电厂。
关闭核电站和燃煤电厂,德国寻找的替代品是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
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靠天吃饭”,不大稳定,建设天然气发电厂,便成为了德国的重中之重。
四是建设北溪2号,然后立即关闭它。
建设天然气发电厂,首先需要天然气。
德国的天然气主要从俄罗斯进口,为了保障天然气供应稳定,德国不顾美国的反对,极力推动“北溪-2”项目建设。
就在2022年2月22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暂停“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评审程序。
五是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
更绝的是,德国宣布将在2024年前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
新闻报道
德国能源战略,看起来有点前后矛盾,却也有其内在的逻辑:
第一,环保是主线。
清洁能源,是全球能源的大方向。
一向重视环保的德国,更是要走在前列。
关闭燃煤发电厂,便是实现清洁能源的必然之举。
建设天然气发电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为了弥补燃煤发电厂关闭后出现的空缺,最终让可再生能源占主导地位。
第二,安全是底线。
德国本来是大力发展核电站的。
1986年发生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让民意发生逆转,反对发展核电站的人数占比一度达到了69%。
2001年,德国通过《核能法》修正案,宣布要废除核电。
彼时,这一修正案,争议很大,德国也没有100%下定决心。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福岛核灾,给了德国核电以致命一击。
福岛核灾
德国在福岛核灾发生的2个多月后宣布,关闭境内一半的核电站,并在2022年前实现全面废核,得到了超过80%的支持。
第三,经济是前景。
能源是个大产业,清洁能源则是未来产业。
德国希望,通过在本国淘汰传统能源,刺激对清洁能源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德国希望凭借在新能源技术上的优势,引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成为欧洲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发动机。
所以说,德国的能源战略,是综合考量的结果。
现在看来,德国的能源战略,越来越走入了死胡同。
一方面,德国大力兴建天然气发电厂。另一方面,又禁止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
这让发电厂失去了天然气的来源。
一方面,德国禁止煤炭发电。另一方面,由于担心能源断供,德国人纷纷抢购和囤积木柴。
新闻报道
燃烧木柴比煤炭更清洁?这两种行为自相矛盾。
德国的能源战略,付出了极高的代价。
十年纠葛,最终德国政府补偿24亿欧元,以“双输”结局收场。
为了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德国通过电费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费(EEG附加费)。
这也让德国的老百姓,承受全欧洲最高的电价之一。
可再生能源附加费(EEG附加费)
核电的减少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将继续推高电费,进而不断挤压消费者,推高通胀。
废除核电站,也遭到德国工业界的强烈反对。
他们认为,放弃发展核能所导致的电价上涨,将削弱德国制造的竞争力。
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还是能源的来源。
有研究机构警告,若俄罗斯能源供应中断,德国恐面临2400亿美元的产值损失。
这个代价,就太大了。
那么问题来了,德国能源战略,为了落得如此田地?
其一,被环保组织忽悠,步子迈大了。
发展清洁能源,大方向没有错,关键在于达成目标的时间和路线。
从2020年德国发电结构看,德国煤炭、核能占比合计超过了三分之一。
2020年德国发电结构
众所周知,水能、太阳能这些可再生能源的供应不太稳定。
彻底关停核电站和燃煤电厂后,如何弥补空下来的电力缺口,需要一个稳健的行动路线。
然而,在环保组织的宣传下,德国已经形成了一股环保风暴。
社会上的最新民调显示,90%的人反对造新的核电站,62%的人同意用太阳能和风能取代核电和煤电。
在这种环境下,德国政客自然不会冒着自己政治生命断送的风险,去支持核电和煤电。
德国的核电和煤电,被迅速判处了“死刑”。
其二,生不逢时,政治化作祟。
德国的能源战略,有点生不逢时。
按照德国的计划,关掉核电和煤电后,靠天然气发电厂补位,最终顺利过渡到可再生能源。
然而,这两年赶上了全球能源供应紧张。
特别是俄乌冲突。
受制于立场,德国不得不决定暂停进口俄罗斯能源。
能源问题政治化,这完全打乱了德国的战略布局。
在我看来,德国能源战略之所以走入死胡同,是核心出了问题。
一国之能源,核心是什么?
不是环保,而是安全。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保障能源安全,对保障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从战略优先级上看,安全要大于环保。
环保、清洁固然是能源发展的大方向,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应该循序渐进,千万别像德国那样冒失激进。
特别是当今世界,地缘政治激荡,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增加。
一味地追求清洁环保,可能会牺牲掉能源的独立自主。
能源安全无法保障,再好的战略也会走入死胡同。
在能源政策上,中国不能学德国,不要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