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说自己做电商怎么怎么被买家坑的。

也有抱怨自己怎么怎么被白嫖的,林林总总一大堆。。。

确实嗷,这两年的电商行业是越来越卷,越来越难做。

如果说被营销骗子骗,还是入门电商的第一步学费,那被平台规则所桎梏而无法反击骗子,对于商家来说那可能就是噩梦了。
就拿多多平台最近被吐槽最多的 “ 先用后付 ” 功能来说吧,开了这个功能的卖家,基本是属于被卖了还要提多多数钱的状态。
“ 先用后付 ” 本来是想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多多消费的,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多多的无脑操作把商家们搞得怨声载道。



后来多多干脆不演了、摊牌了,多多官方直接把 “ 先用后付 ” 的功能写进《 平台合作协议 》,只要你还想在多多卖货,就必须开启这个功能。

那么这个功能到底有多霸王条款呢?
要知道,在多多平台,商家每完成一单,不管有没有退货的情况,都需要交给平台 0.6% 的佣金。
这本身无可厚非,毕竟在人家的地盘卖货,收个场地费场租费啥的,非常合理。


多多的玩法是这样的。
首先他们在消费者 App 端,会通过一些方式让用户或多或少开通 “ 先用后付 ” 。
这些开通的套路设计的很深,用户一个不留神就会开启,消费者有时候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摁到的,微信就跳通知了。

而在买家端开启这个功能之后,就等于默认了拼单 = 下单,跳过了支付环节,直接购买商品。
大部分人可能只是想看下拼单的价格,没想到一点进去,就买了。

吊诡的地方来了,买家买了自己不想买的东西之后,是可以退货的没问题,而加入了 “ 先用后付 ” 功能的商家,就里外不是人了。
因为只要一有人下单,他们每单就要给多多交每单 0.6% 的佣金。。。


多多这招借刀杀人,确实是不见血。
与此同时,多多还有一项名为 “ 仅退款 ” 的售后选项。
它原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让买家最大程度减少损失的一种解决方案。

而这功能最大的问题,是容易被一些素质很差的买家恶意使用,他们会不停的 “ 仅退款 ” 所有商品,来以此白嫖。

要是谁碰上了,只能自认倒霉。
在黑猫投诉上,经常会见到这样的 “ 仅退款 ” 行为▼

作孽的是,这些吃货有时候还会自动聚集在一起,每天讨论去哪里薅些什么。
他们就像寄生虫一样在茫茫卖家中,物色下一个猎物。



更有甚者买了两年没用上的东西也能退。。。

差评君觉得,这已经不能用买家的素质低下来解释了,这分明是赤裸裸的违法犯罪行为。

差评君一个做多多生意朋友对我吐的槽。 ▼

所以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后台和这些无赖们进行无效对线,处境相当被动。。。
只要你商品在店里挂上一天,我就有办法换着小号一嫖到底。▼


因为入局门槛低、且流量大,多多吸引了很大一部分中小商家入驻。

就算现在多多设置的游戏规则( 非包邮区强制商家包邮等 )对商家不利,但面对出点血与喝西北风这道选择题,没有人会选择后者。


毕竟人在屋檐下,不低头就没饭碗。
另外,除了平台伸向卖家的魔爪,面临实打实的骗局,电商从业者的抗风险能力也会相对弱一些。
他们真的输不起。
有一种骗局是这样的,骗子们会跑到新开店的小白店里下单,但不付款。
电商新人看到有人下单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兴奋的,内心 OS 大概是: “ woc ,终于有人来买我的东西了! ” 。


好嘛,此时不管是谁碰到这情况,肯定都着急上火冷静不下来,手一抖,就点进了骗子为你准备的好的所谓 “ 验证网站 ” 。

但凡小白们联系上所谓的 “ 官方客服 ” ,上当交了所谓的 “ 验证费 ” ,那骗子们的目的就达成了。
可实际上,那个交易失败的页面里提示的内容,本质是骗子留在交易备注和发货地址里的诱导信息,没有任何官方效力,狡猾的很。

差评君觉得,要是有电商小白经历了一遍这些,不说这是九九八十一难吧,也算是渡了一遍劫。。。

差评君好奇的是,个人私德素质没法约束也就算了,为什么一个规则制定群体的公德,也无法被约束呢?
用户的权益固然要守护,但商家的利益保障更是平台生存之本。
每家电商平台的崛起都会有青春期,也会有阵痛期,但不可避免的,最后一定会进入到成熟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