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在其社交媒体官方账号上发布一张对比图,在评论区激起了一片骂声。



这张图片正上方的标语写道:“当天空开放时”,左侧是1943年被空袭后的德国汉堡市街景,右边则是2022年拍摄的乌克兰哈尔科夫市街头,图片下方还带有“关闭乌克兰领空”的口号。

要理解这个对比的微妙之处,就得明白这组对比的历史背景。德国汉堡在1943年遇到的空袭,是二战期间英美航空兵对纳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的一次行动。在连续4晚的轰炸中,汉堡市60%的房屋被炸毁,约10万人死亡,位于汉堡的德军后勤工厂也基本被全部摧毁。而右边的乌克兰哈尔科夫市,则在本次俄乌冲突中数次遭到空袭。

显然,乌克兰官方的这张宣传图片是希望以德国这场损失惨重的空袭,警示北约国家不支持在乌克兰设立禁飞区的严重后果。但许多看到这张图片的网友表示:这样一对比,岂不是把乌克兰比作1943年的纳粹德国了?





就在大家觉得这是乌克兰议会因为不谨慎导致“翻车”时,一名乌克兰网民给出了一个更为合理的分析:因为乌克兰官方主要是想说服德国方面协助自己设立禁飞区,因此才选了德国历史上一场损失惨重的空袭作为例子。



可这样一来,这组对比又出现了2个新的逻辑问题。

首先,把今天的德国和1943年的纳粹德国联系起来,也并不是一个非常得体的比较。其次,在1943年对汉堡发动空袭的英美两国,也是乌克兰在目前寄予了很高期望的求助对象,渲染“遭遇空袭的惨状”都在某种程度上对英美构成了道德指控。

此外,目前乌克兰哈尔科夫遇到的空袭,不管是从范围还是伤亡看,都远赶不上汉堡空袭的惨烈程度。以后者在历史上的遭遇暗示前者可能的命运,也会让乌克兰民众觉得不太舒服。

抛开这个糟糕的图片,乌克兰官方希望北约帮助自己设立禁飞区的诉求,也很难有什么下文。综合俄乌冲突的现状看,设立禁飞区需要北约多国从外交和军事等多个方面深度介入这场冲突才能实现,而这一可能导致冲突升级的做法,是被北约各国多次表态明确反对过的。

从这个角度讲,乌克兰议会此番宣传唯一的“成果”,就是成功引起争议,得罪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