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的价格,不仅关系着成千上万养殖从业者的生计,也影响着每个消费者的“吃肉自由”。

三月中旬,阿根廷政府突然发表声明,宣布停止出口豆粕。

消息一出,举世关注。

要知道,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和豆油出口国。

业界普遍认为,阿根廷叫停豆粕出口,不仅会促使豆粕价格上涨,还会波及各国养殖业,影响人们的“吃肉自由”。

小小的豆粕,到底有何魔力,能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所谓豆粕,一般指的是大豆粕,它实际上是大豆在榨油之后留下的油渣。

在以往,这些豆粕要么被当垃圾直接扔掉,要么被农民拿回家当肥料,没什么其他价值。

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掌握了高效的豆粕生产工艺,使之得以大量运用于饲料界。

其中,以浸提法生产的一浸豆粕占据市场主流。其粗蛋白含量占比超过43%以上,能量可以达到每千克2240大卡,超过了花生、菜籽、葵花等农作物。



豆粕

豆粕还富含多种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即便不添加其它动物蛋白,仅凭豆粕本身的营养,就足以促进家猪和家禽的营养平衡。

不仅如此,豆粕饲料还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促进牛羊和鱼类增加体重。被广泛运用于畜牧业和水产业。

正因为具有丰富的营养、优秀的饲料利用率和广泛的用途,豆粕成为了饲料行业饱受青睐的原料。



不同油籽粕的组成比较


如今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动物饲料,都要添加至少20%的豆粕,所谓“无豆粕,不成饲料”。

现代化的养殖业,也不可能摆脱对饲料的依赖。



豆粕的各类用途占比


因此,豆粕的价格,直接关系到市场上各种肉类的供应。



一般来说,国内的豆粕供需平衡时,其价格大都维持在每吨4000元以下。

然而,今年以来,国内的豆粕价格却一路上涨,早已超过了每吨4800元。有些地区的豆粕现货甚至突破了5000元大关。

即便是近期市面上的泰国香米,批发也才3500元一吨。

家猪家禽吃的豆粕,居然比人吃的大米都贵,实在是令人诧异。



2022年第12周豆粕价格涨跌表 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而造成国内豆粕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还是以下几点。

首先,是国际市场上大豆供应的收紧。

豆粕的生产离不开大豆,但从去年10月以来,受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干旱影响,南美国家的大豆产能普遍出现了下降。

这其中,巴西大豆产量从预估的1.44亿吨下降到1.27亿吨,阿根廷的产量则从预估的5100万吨下降到4350万吨。

要知道,中国虽然不直接进口豆粕,但却需要进口大豆。

中国有64%的进口大豆来自巴西和阿根廷。南美的大豆供应出了问题,中国的大豆当然也会供不应求,让价格水涨船高。



南美大豆减产的相关报道


其次便是与国内的疫情有关。

3月份以来,由于国内,尤其是上海、天津、深圳等沿海城市出现疫情,导致港口作业效率变低,大豆和豆粕现货的运输非常困难,使得供应出现了问题。

而下游对豆粕的需求却并没有消退,即便是高价豆粕,也不缺乏买家购入。

再次,俄乌冲突的变化也对农产品交易带来了冲击。

由于俄乌两国都是农业出口大国,却处于战争之中,导致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许多国家都出台政策,限制谷物出口。而大豆也和小麦、玉米一样,属于“谷物”的范畴之中,当然不能独善其身。



全球粮食贸易政策变动 表格来源:中华粮网


最后,国内的豆粕产能无法适应需求也是一个原因。

因为近期大豆库存减少,到港数量又不够多,许多油厂只能选择减少大豆压榨量,而大豆压榨量减少,也就意味着豆粕产量会跟着减少。

综上所述,在南美大豆供给收紧、新冠疫情和产能不足的影响下,国内的豆粕价格上涨,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不管怎么说,在豆粕涨价中最先受到打击的,肯定还是下游养殖户。



养猪场


根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的统计数据,今年3月,由于豆粕价格上涨,各地生猪饲料的价格已经比去年同期每吨上涨了300到1000元。

这对于养殖户来说,是一件麻烦的事儿。

毕竟,如果是以往猪肉行情好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高肉价弥补损失。

但在当下,正是中国猪肉价格走低,生猪市场消费不振的时期。

即便饲料涨价,也抵不过生猪供给充足的势头,短期内猪肉价格难以上涨。

肉价涨不上去,意味着生猪养殖户不得不在“肉价低,饲料价高”的形势下进一步降低利润,甚至亏本养猪,其生存环境更为艰难。



2019-2022年育肥猪配合料、浓缩料价格走势


当然,这只是短期情况。

长此以往,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受到重创,为了止损,他们势必少养甚至不养生猪和家禽。

生猪少了,就会造成肉价上涨,让人们重新回到吃高价猪肉的状态。

而在中国,仅生猪养殖就存在2000多万家养殖户和30多万家养殖企业,相关从业者数量过亿。

所谓“菜贱伤农,菜贵伤民”。

豆粕的价格,不仅关系着成千上万养殖从业者的生计,也影响着每个消费者的“吃肉自由”。

中国的豆粕,到底够不够用?

不用太担心。



大豆


因为南美大豆供应紧张,美国调高了大豆的出口额,未来中国企业可以选择适当进口一部分美国大豆,以缓解大豆供应不足的压力。

国内油厂本身的生产能力并不低。只要时机成熟,大豆管够,其产能完全可以满足市场上的豆粕需求。

事实上,豆粕的源头在大豆。

中国超8成大豆依赖进口,比例很高。

此外,中国大豆进口源地高度集中,国际贸易形势错综复杂,影响着中国大豆的供应链,也直接关系豆粕的供应安全。



2021年,中国进口大豆占比83% 图片来源:新禽况


中国的对策是,一方面提高大豆自给率,减少进口依赖;二是寻找豆粕替代品。

特别是寻找替代品,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行低蛋白日粮,用足用好蛋白资源,优化牛羊饲料结构,就是要减少豆粕的使用。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养殖业减少豆粕饲用量1080万吨,折合大豆1400万吨。

专家测算,未来,中国养殖业还将减少豆粕2300万吨以上,折合减少大豆需求近3000万吨,相当于2.3亿亩耕地的大豆产出。

成效确实不错。

粮食安全这件事,国家早有安排,我们老百姓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