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响后,对于双方来说,战场并不仅仅指涉真实的战场,还有颇为关键的舆论战场。
双方都必须尽可能地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民众站在哪一边,政客普遍站在哪一边,对于哪一边来说就越有利。
尤其是3月以来,泽连斯基连续在欧洲议会、英国下议院、加拿大国会、美国国会、德国联邦议院进行了五场演讲。他的演讲视频在全球互联网广泛传播,让乌克兰进一步得到支持。泽连斯基,更被誉为“最强说客”。
一直以来,政治演讲是战争动员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演讲其实就是“说服”,演讲者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最终希望感召听众、说服听众,以便为自己赢得更多支持。战争时的政治演讲至关重要,关系着能否说服国民和军队,让他们愿意卖命、愿意承担战争的代价;能否分化、瓦解敌方的同盟与阵营;能否联合最普遍的支持,给敌方施加尽可能大的压力和打击……用《战国策》里的说法,好的政治演讲堪称“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传统的政治演讲,一般就通过电视、广播等渠道传播,也局限于本国国民;但社交网络时代的政治演讲,一个国家的元首可以“前往”任何国家演讲,经由社交网络向世界传播,说服、分化、瓦解、联合的力量都进一步放大。泽连斯基再一次把握住了这个趋势,他的几个演讲充分实现了“说服”(换取支持)的目的。
也需要事先强调的是:本文对泽连斯基的演讲文本进行修辞层面的分析,不意味着认可其演讲中提到的战争数据(无从考证是真实的抑或有所夸大)。本文是文本分析,而非立场站队。
激人以怒
泽连斯基,3月1日在欧洲议会演讲,3月8日在英国下议院演讲,3月15日在加拿大国会演讲,3月16日在美国国会演讲,3月17日在德国议会演讲。
这五个演讲的第一个共同点是“激人以怒”,直击战争之后的乌克兰惨状,激起听众愤怒、愤慨、不平的情绪。这是赢得他人支持的第一步。
英国下议院的演讲,他详细讲到乌克兰幸存者的逃难经历:“这是十三天迄无宁日的激战。第一天早上凌晨四点,我们遭遇巡航导弹的袭击,所有人都被炸醒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整个乌克兰都在遇袭。从那一天起,我们就没有安眠过。”
在加拿大国会的演讲中,泽连斯基几乎是全篇以第二人称说法,在形成强烈的交流感的同时,也将听众卷入战场现场,让他们对乌克兰人民的痛苦感同身受。“想象一下,在凌晨4点,你们每个人都开始听到炸弹爆炸声。严重爆炸。贾斯汀,你能想象听到这声音吗?你们,你的孩子听到了所有这些剧烈的爆炸声。”
泽连斯基的每一个演讲,都一再凸显出儿童的处境。因为儿童是人类文明的底线,如果一方肆无忌惮地杀害儿童,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正义的立场。所以,泽连斯基在演讲中屡次具体地说了罹难儿童的数字。
| 当地时间2022年3月1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远程视频方式向欧洲议会全会发表讲话。
在欧洲议会的演讲,他说“昨天有16名儿童死亡”。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讲中,他提到,“战争进行了十三天,超过五十名儿童已经死于战火。他们是本可以离开战场的儿童,但是入侵者从我们的手中夺走了他们的生命”。在加拿大国会的演讲中,泽连斯基以第二人称呼告道,“亲爱的贾斯汀,亲爱的贵宾:你能想象你每天都能看到关于伤亡人数的备忘录,包括妇女和儿童吗?你们听说过爆炸事件:目前,我们有97名儿童在这场战争中丧生。”
泽连斯基对乌克兰此刻遭遇的惨状的揭露,激起愤怒,强化了西方社会对乌克兰的支持立场。
哀人以怜
此前很多人预测泽连斯基会很快投降,但他的坚持超出外界的预料,他比太多的专业政治家来得勇敢。一个轻易缴械投降的民族,人们固然会对他们的苦难施予同情,却可能局限于同情,毕竟自助者天助之;自救者的勇气和力量,会赢得更多的尊重以及实打实的帮助。
泽连斯基的演讲,一边极尽渲染乌克兰遭遇的蹂躏,另一边凸显的是乌克兰哪怕遭遇蹂躏仍然不屈地抗争,将乌克兰的捍卫上升到对人类普遍价值的捍卫。这就是“哀人以怜”,并非可怜,而是怜惜——不忍心、不可以让不屈的捍卫者孤身奋战。
在欧洲议会的演讲中,他说:“你知道,我相信今天我们正在为价值观、权利、自由,为和你们一样平等的愿望而付出生命。”乌克兰珍视的,正是你们所珍视的。之后,泽连斯基强调,“我认为,今天我们向所有人展示了——有了我们,欧盟一定会更加强大。没有你们,乌克兰将是孤独的。”“孤独”的乌克兰,这是一个破碎的却不屈的拟人化意象,激起了欧洲议员普遍的痛惜与怜悯之情。
| 当地时间2022年3月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视频连线向英国下议院议员发表讲话。
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讲中,他强调乌克兰会持续战斗,“我们还需要继续战斗,我们也在坚持战斗。我们感受到了自身的力量,那是我们的人民战至最后一人也要抵抗占领者的力量”,尔后再次“哀人以怜”,“我们正在恳请你们的帮助,恳请对文明国家的帮助。我们对此衷心感激,极表谢忱”。
在美国国会的演讲中,他说“乌克兰人民正在将他们最好的儿女送上前线抵抗俄国人的全线入侵,我们国家的命运将由我们的人民决定”,“乌克兰人民不仅是在保家卫国,也正在为欧洲和世界的价值观而战,以未来的名义牺牲我们的生命”。泽连斯基认为,美国帮助乌克兰,也是在“帮助欧洲和世界,让世界活下去”。这样的逻辑递进,的确具有很强大的说服力。
动人以情
没有感情的演讲,注定不会是成功的演讲;成功的演讲,必然能够以情感情、以情驭事、以情驭理。如何“动人以情”,一个捷径是“联之以身”,或者说“投其所好”,说到听众的心坎里,让听众联想到自身、代入自身,进入演讲设置的情境中;感同身受了,也就容易形成情感共鸣。
泽连斯基深谙其中道理,他的几场演讲是“到哪山头唱哪山歌”,充分利用不同国家各自的历史情境,让他们更容易地代入乌克兰人民的立场,体会乌克兰的感情,让所有人感到:这不仅是乌克兰遭遇的战争,也是你们曾遭遇的战争;你们帮助的是乌克兰,也是在捍卫你们。
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讲中,他将乌克兰的遭遇类比二战时期英国遭遇纳粹的入侵:“我们不想丢掉我们已有的东西,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的国家,乌克兰——就像你们曾经做过的一样。纳粹开始轰炸你们国家的时候,你们也不想丢掉自己的国家,你们必须要为不列颠而战。”
他以莎士比亚的“生存,还是毁灭?”类似乌克兰面临的抉择,之后他又援引丘吉尔的演讲,强调乌克兰跟二战时的英国一样:“我们会在黑海之角作战,我们会在空中作战,我们会继续为国土而战,不管付出何种代价。我们会在森林中作战,我们会在平原上作战,我们会在海滩上作战,我们会在街巷里作战。”
在加拿大国会的演讲中,他让每个人跟他进行一场假设,“想象一下,有人正在围攻温哥华”“你能想象多伦多著名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如果它被俄罗斯炸弹击中吗?”“想象一下,加拿大的设施遭到轰炸,就像我们的建筑物和纪念场所被轰炸一样”“你能想象有人在蒙特利尔和其他加拿大城市取下你的加拿大国旗吗?”……将乌克兰所发生的一切置换地点套在加拿大身上,每一个加拿大人也就能共情乌克兰此刻的处境。
| 当地时间2022年3月16日,美国华盛顿特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美国国会发表视频演讲。
在美国国会的演讲中,他提到了拉什莫尔总统山上的伟大总统群像,“正是一代代辛勤工作、诚实正直、尊重法律的美国人,造就了你们的美国梦。我们乌克兰人与美国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接着,他提到珍珠港事件和9·11事件,这是美国人的梦魇,但这样的梦魇“我国每天都在经历同样的事情”。接着,他引用美国人最熟悉不过的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我可以说,‘我有一个需要’。我需要保护我们的领空。我需要你们的决定,你们的帮助。这句话的感觉,和你们听到‘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时的感觉一样”。这种代入感极强的类比,达到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目的。
促人以行
泽连斯基“说服”西方政客的最终目的,是要求他们切实地支持乌克兰。所以,泽连斯的演讲看似感性、煽情、脆弱,但其实每个演讲里都有颇为尖锐的内容,直指西方世界做得还不够果断、不够多。他的几次演讲,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尖锐力度层层递进。
比如欧洲议会演讲时,战争才刚开始,制裁正在发生,他还只是笼统呼吁欧洲需要帮助乌克兰。
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讲中,他也主要是恳请的语气:“恳请你们加大对俄国的各项制裁力度,恳请你们认定这是个恐怖主义国家,恳请你们确保我们乌克兰的领空是安全的,恳请你们做出一切亟需去做的事情,这些都是贵国之所以伟大的题中之义。”
3月15日加拿大国会的演讲时,战争已经进行20天了,仍然没有休战的趋势。西方的帮助,主要是对俄罗斯施加制裁,对乌克兰提供一些武器支持,但并未理会乌克兰的根本要求——美国和北约在乌克兰设立禁飞区(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得与俄罗斯宣战)。所以,泽连斯基在演讲中直言:“有些人正在谈论试图避免升级,但同时,为了回应我们成为北约成员的愿望,我们也没有听到明确的答案。”
在美国国会的演讲中,他的设问也是逼问:“我们要求全世界对这一恐怖行为作出回应。在乌克兰上空建立一个禁飞区,以拯救人民,这个要求是否太过分?”在夸奖拜登的作为时,同时也是在给拜登施压,“今天,只做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是不够的,而是要成为世界的领导人。这意味着要成为和平的领导人”。
在德国议会的发言就更为尖锐,当面批评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乌克兰问题上缺乏领导力。“我们明白,再多的语言毫无价值……为什么大洋彼岸的一个国家(美国)离我们这么近?德国和欧洲与美国相比,在保护乌克兰方面做得太少。”
| 当地时间2022年3月1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德国联邦议会发表视频讲话。
泽连斯基的“促人以行”,得到了广泛的民意支持。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周二(3月15日)公布的一项民调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人支持美国进行军事干预,即使这可能冒着与俄罗斯发生全面核战争的风险。更是有90%的美国人支持制裁俄罗斯。与此同时,很多德国人都支持泽连斯基的呼吁,对俄罗斯能源实施禁运。
这种民意支持其实已经影响到政客决策,欧美对俄罗斯制裁之激烈超出一些人的预期。虽然乌克兰方要求设置禁飞区,欧美国家大概率不会冒险采用这一举措,但欧美给予了除此之外尽可能的支持。
“真”的重要性
在讲究选票政治的欧美世界,一些政客愿意牺牲短期利益(比如天然气、油价飙升带来的支持率的下降),民众也愿意承担后果(切断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后支出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俄乌战争是一场实时在社交网络上直播的战争。网友的反应是即时性的、感性的、冲动的,谁是无辜的一方、谁能够在社交媒体上打动人,谁也就能赢得更多的民意和支持。而这会直接反馈并影响到政策的决策。
战时的政治演讲一直都存在,但社交网络时代将演讲的功效进一步放大,也前所未有凸显了演讲者“真”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提出了三种修辞模式:诉诸修辞者人格、受众情感和修辞理性。修辞者的人格是否“真”,他的个性、气质、道义、信仰等,会直接影响了听众对他演讲内容的认同与接受程度。否则,单单从修辞技巧上说,一些令人反感的政治家也并不逊色。可一旦失去了“真”,失去了道义基础、真实与真情,一切只不过是“巧言令色”。
一些人以泽连斯基演员的身份,嘲讽他一切都是“表演”;但事实上,任何演讲本身都带有一定的表演因素,演员的职业虽然让泽连斯基在表演上更具天赋——他更懂得如何在世界舞台上“表演”,如何赢得认同与喝彩;但好的演技离不开他真实的人格——至少在这一场战争中,他表现出了果敢、勇气和决心,他与乌克兰的人民同在,与他所坚守的信仰同在,这深深感染了西方世界。
相信事后会有更多人去分析社交网络如何影响这一场战争,但无论怎么说,这一切都是“术”的层面。就像泽连斯基的演讲,技术的加持是锦上添花;前提是“真”,是追随他的人相信正义是站在乌克兰这一边,人们愿意相信他,也就愿意相信他的演讲。当然,对于不相信泽连斯基的人来说,他的一切演讲都是“假”的,只是在“作秀”。
无论如何,社交网络在改写战争。社交网络放大一切“真”,也会让丑陋无处遮掩。这是不义者的危机,因为正义的声音——哪怕再渺小,也不会湮没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