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仍处于下行压力与稳增长政策这两种正反力量互相影响之中,总体表现较前期有所改善,仍面临不确定性。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ID:i~caijing),作者:孙颖妮,编辑:王延春,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1月~2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月~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12.2%,涨幅较去年全年扩大7.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上涨6.7%,涨幅比去年12月扩大5.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7.5%,比去年12月加快3.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服务业也在持续恢复。1月~2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2%,比2021年12月加快1.2个百分点,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6.3%,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增长8.2%。
“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经济呈现出了真正的暖意。”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宏观政策发力和市场主体努力的共同作用下,1月~2月中国经济恢复的势头向好,为今年一季度开好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副主任陶金向《财经》记者表示,1月~2月的经济增长数据在多个领域都超预期,不管是供给端工业的数据,还是餐饮业为代表的服务业的数据,基本都比市场预期高2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这是市场普遍没有预测到的。这也说明稳增长的政策在前期及时、给力,当前政策的效果已经显现。
陶金表示,虽然1月~2月的经济恢复较好,但是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仍然面临较大挑战。从国内来看,疫情反复,或将对消费、生产等诸多领域造成影响。外部来看,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外部通胀输入的风险也在加大,都将对3月的经济活动造成一定冲击。
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付凌晖指出,当前全球疫情扩散蔓延,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经济恢复仍不均衡,部分地区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行业企业地区有所分化,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仍在加大,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仍比较突出,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后期走势仍待观察。
二、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1%
数据显示,1月~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763亿元,同比增长12.2%,比2021年加快7.3个百分点,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8.3个百分点。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1%,制造业投资增长20.9%,呈现较强劲的增长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7%,涨幅比去年全年收窄0.7个百分点。
陶金向《财经》记者分析,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1%的涨幅比去年全年大幅回升7.7个百分点。此前一直强调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对应的财政资金也已经到位,基建项目的落地速度也明显加快,基建的资金和项目较为充裕。
制造业投资20.9%的增长也属于较高的水平,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制造业企业前期盈利的持续改善使得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也有所改善,从而增加了设备等生产性的投资。二是国有企业、大型制造业企业与稳增长政策密切相关,一旦稳增长政策出台,贷款利率的降低、信贷额度的增加等都会对企业投资造成较大影响。
房地产投资方面,虽然回到了正增长区间,但离全面回暖尚有距离,政策暖意尚未传导到市场。数据显示,1月~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7%。商品房销售面积157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3.8%;商品房销售额15459亿元,下降19.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2.1%。
陶金认为,房地产领域当前处于错位的阶段,一方面是政策层面的纠偏力度加大,速度加快,“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不管是需求端的消费者,还是供给端的开发商,对于市场的预期仍处于底部位置,投资交易都较为惨淡。
“此前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房产项目烂尾以及开发商资金困难,消费者对市场的预期在短时间内较难恢复。消费者需要一定的时间,看到房地产市场的恢复、问题项目得到妥善处置”。
陶金认为,长期来看消费者的刚需是存在的,主要还是看相关政策能否持续改善。一旦消费者的预期改善、进入到市场,房地产会有较大的恢复空间。
三、市场销售回升,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活跃
除了投资,消费市场的回升也较为明显。数据显示,1月~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26亿元,同比增长6.7%,比2021年12月加快5.0个百分点,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2.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之后的实际增长来看,增长了4.9%,比2021年12月明显回升。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66708亿元,增长6.5%;餐饮收入7718亿元,增长8.9%。其中,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9.5%、12.7%、11.1%。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良好,限额以上单位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7%、7.9%。
付凌晖分析,社会消费品市场回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春节和冬奥消费的带动比较明显。春节受到就地过年等因素的影响,长距离出行大幅度减少,今年虽然部分地方还存在散点疫情,但是疫情防控整体上比较精准。
二是大宗商品销售和升级类商品销售在加快。疫情下,居民短途自驾出行需求在增加,对汽车的需求扩大。同时,今年前期“缺芯”情况缓解,汽车供应随之增加。
三是网上零售助力作用比较明显。
陶金认为,从消费结构来看,消费分级现象仍然较为明显。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例如金银珠宝、电器、音像器材类等偏中高端的消费对整体消费增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而中低端消费例如基本生活类商品的贡献却不是特别明显,即使在前两个月疫情形势相对乐观的情况下。
陶金认为,总体来看,2022年全年的消费依旧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疫情反复对企业和居民收入的冲击仍在持续进行。另一方面,2022年就业压力、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共同作用下,居民的储蓄意愿依旧较强、消费意愿依旧较低。
四、工业生产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势良好
今年以来,受春节假期和冬奥部分地区停工停产影响,华泰证券等机构预计1月~2月工业生产有所放缓。不过3月15日统计局公布的多组数据显示,在稳增长的宏观政策基调下,全国工业生产恢复形势依然较好,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势良好。
数据显示,1月~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2021年12月加快3.2个百分点,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1.4个百分点。付凌晖介绍,从增长面来看,41个大类行业当中超过九成行业是增长的。其中有八成行业增速比去年12月加快。
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4%、9.6%,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9个、2.1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50.5%、29.6%、26.4%。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股份制企业增长8.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2%;私营企业增长8.7%。从环比看,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4%。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7%,上升1.2个百分点。
对此,陶金向《财经》记者分析,在稳增长政策集中实施和逐步落地之下,基建、制造业投资和外需这三者成为工业部门继续增长的主要动能。此外,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能耗双控措施有所放松,对工业生产的掣肘明显减少。
付凌晖介绍,工业生产加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能源要素的供给保障得到加强。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持续回升态势,能源供给偏紧的状况在保供稳价措施的作用下得到了缓解。1月~2月原煤生产增长10.3%,发电量增长4%,这些都有利于工业稳定运行。
二是各地加大了稳增长力度,加大对重点行业领域的支持,加之市场需求改善带动了工业增长加快。
三是工业出口比较强劲。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复苏,带动了工业出口增长。
四是春节假日消费带动比较明显。今年春节期间长途出行明显增加,铁路和民航客运量都保持两位数增长。春节消费和冬奥消费带动作用明显。
但付凌晖认为,虽然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态势比较好,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主要是从规上工业情况来看。规下工业生产还存在一定的压力。在制造业PMI当中,小型企业PMI连续多个月处于较低的景气区间,在一定程度上拉低整体工业增速,对工业增长还要保持一份清醒。
同时还要看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企业成本压力还比较大。上游行业的价格涨幅较高,对中下游行业、小微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产业链供应链仍存在着堵点卡点,部分地方出现的疫情也会影响工业增长。
虽然挑战诸多,但陶金对2022年全年的工业生产情况却持乐观态度。他向《财经》记者分析:
第一,短时间内外需的增长仍是经济的有力支持,当前其他国家供给中断,使中国发挥供给优势,对工业生产有拉动作用。
第二,稳增长政策将对工业稳增带来影响。
第三,减税降费力度的加大会支撑制造业较长时间的增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ID:i~caijing),作者:孙颖妮,编辑:王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