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俄乌战争已经进入了第三周,但战争依旧看不到停止的迹象。

早在开战第一天,俄军就对乌克兰境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打击,不到两个小时,俄罗斯国防部就已经站了出来,宣布乌克兰国内的重要军事目标已经被全部摧毁,乌克兰海空军已经成为历史。



最早的几个小时里,国内网友们还觉得,这是一次完美的“闪电战”,用不了多久,乌克兰政府就要倒台了。“普京一小时速通乌克兰”的段子也被迅速创造了出来。但很显然,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和俄罗斯宣称的一样顺利。



▲疑似被击落的俄军苏-30SM战斗机残骸

开战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乌克兰军队不仅仍然拥有防空作战的能力,能够击落包括苏-34战斗轰炸机这样的先进战机,甚至还有战机能够升空作战。战场上俄军固然取得了优势,但伤亡已经超过千人,技术装备更是被大量摧毁抛弃,和网友们的预期不能说完全一样吧,只能说是毫不相关。



▲被乌克兰老百姓拖走的“道尔”防空系统

在大家看来,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虽然无法和苏联时期相比,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说也是世界前三的强国。打打乌克兰这种武备废弛的小弟,还不是砍瓜切菜一样简单?但实际上,俄军在战争中的表现远称不上出色,完全并没有发挥出这个体量的大国应有的水平。

几年不见,为什么俄军这么拉了?



苏维埃巨熊的骨架



▲苏军完全是一支围绕世界大战建设的畸形军队

一支军队能不能打仗,首先就要考虑一个问题:这支军队是为了什么目的建设的?世界上每支军队的建军理念都有所不同,有的是为了维护领土完整,有的是为了维护全球利益,有的是对外扩张。而俄军的前身苏军则比较特别:苏军的建设理念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北约打一场足以毁灭世界的世界大战。



▲苏军的精锐部队主要集中在东欧

对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维持一支足够打赢世界大战的常备军都是不可能的。在这样的建军理念下,苏军的编制高度特化,除了面对北约一线的部队外,常规部队大量编制是空缺的,只能依靠动员兵在战时大量快速扩充部队。



▲苏军本土的部队几乎全部都是缺编的

在冷战时期,苏军近300个师中,2/3都是所谓“架子师”和“动员师”。架子师的人员只有编制的30%左右,有些甚至不到10%,坦克都是退役封存的旧型号。动员师干脆一个士兵也没有,只有几个军官和上古时期的旧装备。打起仗来再把征集来的新兵填进去组成一支部队,例如预备第81坦克师在1987年的全部装备只有320辆T-34/85坦克和40辆BMP-1步兵战车!



▲80年代苏军还有大量T-34坦克用于战备

这样的编制理论上能够降低军队的资源消耗,但由于苏军的规模过于庞大,近200个毫无战斗力的架子师和动员师需要的人员与技术装备也需要资金来维护保养,苏联的军费自然成了天文数字。即使对于苏联来说,维持这样一支军队也相当困难,解体后的俄罗斯就更不用说了。



▲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俄军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除了继承了苏联的大笔遗产之外,同样也继承了苏军规模庞大的军队。但由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军撤离东欧后西方集群部队成建制的被解散,士兵和军官被大量裁撤,苏军的精锐部队早已经不复存在。而原本驻扎在加盟国的成建制的师也被分配给了新成立的独联体国家。



▲从东欧撤军的计划被称为“可耻的背叛”

如果说苏军是一头盘踞在东欧,令西方国家恐惧的巨熊,那解体后的俄罗斯军队最多只是这头熊的骨架。到了车臣战争前夕,俄罗斯政府震惊的发现:此时的俄军虽然员额达到百万,但却没有一支部队能够立即投入战斗!

谢尔久科夫的“新面貌”



▲谢尔久科夫

总结了车臣战争中的惨烈经验后,俄军开始将规模庞大的架子师进行缩编和裁撤,人员充足的部队整编为旅,人员不足的部队直接裁撤,要么退役,要么充实到其他部队。到了90年代末期,俄军终于从解体时的乱象逐渐恢复过来,从一群乌合之众变成了初具战斗力的军队。



▲俄格战争中的俄军部队

但2008年的俄格战争中,这支经过了改编的部队表现得依旧极为差劲。面对格鲁吉亚这样的对手,参与过两次车臣战争的第58集团军打成了一团浆糊。战斗中上级找不到部队,士兵找不到军官,各单位各自为战。俄军指挥部队居然依靠手机打电话,导致指挥部位置被格军发现,招来了炮火打击。



▲相比车臣战争时期俄格战争中的俄军依旧装备落后

俄军最精锐的部队对付格鲁吉亚都打成这样,那其他军队又如何呢?为了解决战争中暴露出的问题,2008年,俄军开始了新一轮的“新面貌”军改。这次军改由时任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负责,因此也被称作谢尔久科夫军改。



▲军改后的俄军确实有了“新面貌”

谢尔久科夫军改抛弃了苏军大规模全面战争的思路,结合美国的军改经验,以及俄罗斯与西方缓和,以局部反恐战争为主的背景,希望将俄军改造成一支用于小规模战争的军队,实现合成化、快反化、职业化。

在这次军改中,俄军进一步缩减了陆军的规模,从40万裁撤到30万,计划最终裁撤到25万,省下来的军费用于升级装备,淘汰苏联时期沿用至今的破烂。军改后,俄军的单位数量从1800多个缩减到170多个。俄军几乎所有的师都被改编成旅,动员师直接全部撤编,多余的军官也被裁撤。



▲俄军希望通过裁军节约军费不能开源,只能节流了

早在俄军改编的早期,提高军队的职业化程度就是俄军的重要改革目标。谢尔久科夫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几乎将预备役部队全部撤编,义务兵役制也改为1年制,增加主力部队合同兵的数量,希望借此机会提高俄军的职业化。



▲俄军在军改后变得逐渐现代化

整体来说,谢尔久科夫军改实现了精简部队员额的目标,裁撤了冗余军官和部队,提高了俄军的职业化程度。但由于俄罗斯的经济问题,俄罗斯无力支撑军队职业化建设,改变后的部队依旧缺乏技术装备,和设想中的完全脱节。

另一方面,由于合同兵的成本远高于义务兵,俄军无法舍弃义务兵役制度,大量的义务兵仍然是俄军的大头。而1年的兵役制让义务兵的战斗力进一步下降,如果打起仗来,参战的义务兵只经过几个月的军事训练,和“草莓兵”也没什么区别,几乎没什么战斗力。

绍伊古:他又改回去了



▲谢尔盖·绍伊古

2012年,由于贪污腐败,谢尔久科夫下台,但很多人怀疑大刀阔斧的军改触及了俄军内部的利益才是谢尔久科夫下台的真正原因。随后,绍伊古接任国防部长,对军改的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



首先,绍伊古恢复了了谢尔久科夫军改前的部分师级部队,例如近卫第2“塔曼”摩托化步兵师、近卫第4“坎捷米罗夫卡”坦克师和攻克柏林的第150“伊德理查-柏林”摩托化步兵师,这些都是苏联时期名声显赫,但被谢尔久科夫军改裁撤整编的荣誉部队。此外,绍伊古还恢复了一些动员师的编制。



▲“塔曼”师被军迷视为俄罗斯的“御林军”这样的部队被改变裁撤显然让人难以接受

为什么俄军要搞这种“开倒车”的改编呢?一方面来说,恢复这些荣誉部队的称号有助于提升军人的荣誉感,拥有更加深厚的历史传承。另一方面,相比小编制的合成化部队,编制更大,兵种更加单一的大兵团对于单兵素质的要求更低,更符合俄军现阶段仍以义务兵为主的现状。



另一方面,根据俄罗斯法律,义务兵只能用于防卫祖国本土不被入侵,不允许随意派遣到国外作战,而一年制的义务兵本身也没什么战斗力。因此,绍伊古对谢尔久科夫军改中的旅营制单位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变:人员依旧以义务兵为主,但在海外干涉作战时,旅级部队将会抽调部分合同兵,组成一个营级战斗(BTG)进行作战。



▲拥有旅级火力支援的BTG战斗力远超一般的营

BTG名义上是营级单位,但配属有整个旅的指挥机构、装甲力量和炮兵,旅部直接下沉到营指挥作战,形成一种临时的合成化部队编制。相比真正的营级部队,BTG拥有旅级的火力和技术装备,同时拥有小规模部队的机动能力。受到国情限制,这种特殊的编组模式基本上是俄罗斯独有的。



▲俄军在叙利亚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战绩

但到了绍伊古时代,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矛盾已经日益加深。俄军的敌人不只是少数的分裂势力或是恐怖分子,北约这个庞大的军事集团重新成为了俄罗斯的假想敌。围绕小规模局部战争进行的谢尔久科夫军改如今看来,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绍伊古虽然做出了一些修改,但并没有造成本质上的改变。



▲叙利亚战场的经验不完全符合乌克兰的情况

在叙利亚战争中,面对叙利亚的恐怖组织,俄军BTG的战斗力相当强悍,车臣战争的惨状已经成为了历史。而BTG拥有整个旅的支援装备甚至一部分集团军直属的支援力量,面对同等规模的西方军队,例如美军的营级战斗队仍然具备极大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绍伊古军改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

但面对一支更加现代化的武装力量,甚至在全面战争中,BTG的重大劣势——人少就会被无限放大。如果用游戏的概念来解释,人员数量相当于一支军队的“血条”,人越少的部队“血”就越薄,而BTG空有旅级部队的火力和指挥体系,却没有旅级部队的“血量”,在高烈度的战争中很容易被击溃。



▲损失精英和指挥机构对于一支部队是毁灭性的打击

另一方面,BTG原本就是从一个旅中抽调出来的精英,如果一个BTG遭遇了毁灭性打击,相当于整个旅的骨干都被打掉了,剩余的义务兵根本无法补充战场上的消耗。相比于苏联时期大兵团极高的战场韧性,BTG这种“打不了大仗”的部队显然有着严重缺陷。



脸都不要了



▲疑似被俘的俄军士兵

在本次的俄乌战争中,BTG的劣势几乎彻底暴露了出来。相比此前小规模的出兵叙利亚、干涉乌克兰内战而言,本次俄乌战争的规模要大得多,俄军出动的兵力也更多,从旅级部队抽调精英组成BTG已经不可能填满战线了。



▲普京急着调动车臣部队进入乌克兰可能也有精英兵力不足的原因

虽然根据俄罗斯法律,义务兵不能参与本次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但实际上进入乌克兰的俄军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义务兵。这些新兵恐怕只放过几次枪,走过几天队列就上了战场,投入到一场毫无准备的战争中。



▲俄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

最初,俄军并不承认在行动中派出了义务兵,但后来不得不承认,本次俄乌战争确实有义务兵参加,还出现了不少伤亡和被俘的义务兵。俄军声称现有的义务兵已经全部撤出乌克兰,同时希望尽快交换被俘的义务兵。正是因为这些乌合之众一般的义务兵加入,让俄军的战斗力严重下滑。



另一方面,过去的战争中,俄军一个集团军往往只有一两个BTG在前线作战,此时整个集团军的资源实际上是全部配属给这几个BTG的。空中支援、炮火打击几乎毫无限制,呼之即来,后勤也是充分供应,看起来一切都很完美。



▲有限的“带宽”限制了BTG的作战能力

但放到大规模战争中,俄军投入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BTG进入战场,情况就完全变了。这就好像宽带网络,一个人用可以满速下载,两个人用也没关系,但几十个人,上百个人呢?BTG是被当成营级部队投入作战的,但却占用了一整个旅的“带宽”。这也让在乌克兰的BTG的战斗力无法和在叙利亚的同行相比。



▲T-90M这种新型坦克在这次战争中似乎“缺席”了

近些年来,俄军的军费大部分都给了陆军,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有些军迷决定俄罗斯英国多花钱建设空军、海军,把航母和大型战舰修好,多买苏-57,俄罗斯也很想这么干,但根本没有钱去干这些事情。即使是维持现有的陆军装备换装,俄罗斯的军费都已经捉襟见肘了。



▲T-72B3坦克是俄乌战争的主力坦克

绍伊古军改以来,俄军采购新型装备的数量越来越少,T-90M和“库尔干人”-25这些全新装备并没有大规模进入俄军服役,更不要说T-14和T-15这些“概念车”了。俄军如今换装的主力——T-72B3和T-80BVM,说起来好听,但其实是苏联时期旧车翻新的结果。即使这样,俄军距离“装备现代化”也还有很长的距离。



▲俄军的新锐装备基本上还在测试中

说到底,BTG只是俄军在缺钱的状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临时手段。绍伊古依然希望全面建设合成化的旅-营级部队,但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根本不允许这种大规模的改革。BTG面对乌克兰这种三流国家尚且如此,面对北约又要怎么打呢?



▲你俄罗斯军队现在什么水平?就这么几个人,格拉西莫夫什么的都在当总参谋长,他能当吗?当不了!没这个能力知道吗?再这样下去要输乌克兰了,输完乌克兰输波兰,再输格鲁吉亚,接下来没人输了。

在没有钱的情况下搞什么军队现代化,这毫无疑问是违背历史规律的。谢尔久科夫做不到,绍伊古也同样做不到。拿不出钱来,任何改革都无力改变俄军战斗力下滑的悲惨现状。如今俄罗斯在战场上的“丢人”现状,恐怕并不是什么军改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