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樊学长,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俄罗斯文明在沙俄时代征服了广阔的疆域,尤其是乌拉尔山以东那巨大的西伯利亚,经过苏联时代的开发,直至今天,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仍然是俄罗斯主要的外汇来源。


地理上,你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西伯利亚的俄罗斯,曾经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
地理上,你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西伯利亚的俄罗斯,曾经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


对于如今要维持大国地位的俄罗斯来说,能源不光是商品,更是外交领域中的政治筹码。凭借一条“北溪二号”输气管,便可牵动大西洋两岸国家的紧张神经。


非常关心北溪二号的,除了俄罗斯和德国之外,还有搞离岸平衡的美国和英国,以及在陆路上收能源过路费的乌克兰
非常关心北溪二号的,除了俄罗斯和德国之外,还有搞离岸平衡的美国和英国,以及在陆路上收能源过路费的乌克兰


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俄罗斯原有的油气田产量普遍下滑(苏联时期就已枯竭了很多)不过,“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话,不能当真。因为俄罗斯实在是太大了,一些曾经被忽略,当做世界尽头的角落,可能埋藏着惊人的财富。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在亚马尔-涅涅茨的冻土之下,便埋藏着帮助俄罗斯再赚五十年的宝藏。


大陆北境与石油帝国


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位于西西伯利亚北部,面积75万平方公里(比青海省还要大一点),占俄罗斯联邦总面积的4.4%。


这片广大的土地约有一半位于北极圈内,普遍位于永久冻土之上。亚马尔在涅涅茨语中意为“土地的尽头”,再向北便是北冰洋。



俄罗斯——西伯利亚——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首府是萨列哈尔德,北极圈正好穿过这个城市


早在16世纪,俄罗斯向东拓殖的探险者们就到过这里。但这里的气候过于极端,冬季至少占半年的时间,一月均温在-20℃以下,夏季却极为短暂。


即便俄罗斯人再怎么抗冻,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也难以大规模定居,仅仅建立了一个贸易中心性质的小城,用以收购附近少数民族的皮草、木材等土产。


之后的岁月里,俄罗斯经历了留里克王朝末期、混乱的大空位期、罗曼诺夫王朝的兴衰、苏联的建立。俄罗斯文明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与内乱,社会也从农奴庄园一路走向计划经济下的工业革命。


但这些,基本都发生在乌拉尔山以西,发生在欧洲部分。


东欧平原,自古至今都是东斯拉夫历史的主舞台,是地理和历史共同决定的产物,几乎不容改变
东欧平原,自古至今都是东斯拉夫历史的主舞台,是地理和历史共同决定的产物,几乎不容改变


任凭东欧风云变幻,乌拉尔山以东这块北冰洋南岸的“土地的尽头”,仍基本保持着极地荒原的样貌。即使后来建立了学校,修通了铁路,依旧没有多少俄罗斯人愿意到此居住,这里本质上依旧是涅涅茨人的驯鹿牧场。



涅涅茨人过去以狩猎采集,驯养驼鹿为生,现在他们仍保留了一些传统的生活习惯(图:shutterstock)
涅涅茨人过去以狩猎采集,驯养驼鹿为生,现在他们仍保留了一些传统的生活习惯(图:shutterstock)


上世纪50年代末,赫鲁晓夫提出了开发西伯利亚的愿景。希望通过开发西伯利亚的资源,向西伯利亚转移人口,进一步提升苏联的经济发展空间和综合国力,从而打赢冷战。



冷战没赢,但人口转移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亚马尔-涅涅茨地区的人口主要靠俄乌两族填充,涅涅茨族的比例的不断下降(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冷战没赢,但人口转移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亚马尔-涅涅茨地区的人口主要靠俄乌两族填充,涅涅茨族的比例的不断下降(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在当时技术条件下,西伯利亚得到了有针对性的地质勘探。勘探人员发现了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惊人的天然气资源开发潜力。而在这片地区以南的汉特-曼西自治区则极富石油开采潜力


西伯利亚很大,油气资源其实集中在西西伯利亚这块
西伯利亚很大,油气资源其实集中在西西伯利亚这块


上述两片偏远地区,在行政上由秋明州管辖。而赫赫有名的秋明油田并不是一座油井,而是一片巨大产油区的统称。油田之上仅因石油而兴起的城市就有18座之多,有数以百计的油井。


这里在勃列日涅夫主政的时代得到了大规模开发,1965年秋明地区生产了95.3万吨石油,在1975年产量超过1.41亿吨,1980年秋明油田产油3.13亿吨。



萨莫特洛尔湖(озеро Самотлор)高强度开发(上),大沼泽中遍布油井(下)(图:google map)
萨莫特洛尔湖(озеро Самотлор)高强度开发(上),大沼泽中遍布油井(下)(图:google map)


石油出口赚得的外汇撑起了苏联的全盛时期,换回了亟需的设备、原材料与消费品,也掩盖了日益僵化的问题。


彼时,秋明石油工人的浪漫,是在第一口油井纪念碑下拍婚纱照(图:pastvu)
彼时,秋明石油工人的浪漫,是在第一口油井纪念碑下拍婚纱照(图:pastvu)


当90年代初秋明油田中开采成本最低、开发最早的一批油田产量下降,便加剧了苏联的崩溃和俄罗斯的经济困难。


天然气的尽头在这里


天然气虽然是不可再生资源,但是燃烧后排放的污染物很少,同样也可用于供暖、发电和汽车燃料,被当做从煤炭、石油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关键能源选项。


天然气的消耗量从2000年的2.64艾焦耳,占比不到一次能源的1%,上升至2020年的31.71艾焦耳,占比5.7%。二十年间,消耗量增长超过10倍。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天然气,继汉特-曼西自治区的石油之后,再次支撑了关于俄罗斯能源帝国的巨大想象力。


一碗能源饭,曾支撑俄罗斯度过艰难时期,现在,它仍是俄罗斯主要的出口商品(图:shutterstock)
一碗能源饭,曾支撑俄罗斯度过艰难时期,现在,它仍是俄罗斯主要的出口商品(图:shutterstock)


亚马尔-涅涅茨的天然气相对易探、易采,其分布情况早在苏联时代就已经大致摸清。


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连戈伊、扬堡、梅德韦日耶等气田先后被苏联开发,其中乌连戈伊气田储量为10万亿立方米,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田。



在西伯利亚,有许多城镇是依托能源而生,乌连戈伊气田也带动了新乌连戈伊的发展(图:wiki & shutterstock)
在西伯利亚,有许多城镇是依托能源而生,乌连戈伊气田也带动了新乌连戈伊的发展(图:wiki & shutterstock)


在苏联时代,其他气田经过勘探却尚未开采,一方面是因为老气田已经能够满足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受制于当时的开采技术。


进入新世纪,上述三个气田便面临产量下降的问题。当俄罗斯政局逐渐稳定,生产秩序逐渐恢复,这一地区的更多油气田开发就提上了日程。


2001年扎波利亚诺耶、2003年尤尔哈罗夫、2007年南俄罗斯、2012年博瓦年科沃气田先后投产,代替开采殆尽的老气田,成为新的产能支柱。


这些天然气主要就近通过管道输往欧洲,满足那里旺盛的天然气需求,顺便成为与欧盟强国关系的压舱石。


技术进步让原本无法开采的地区变成了油井,让资源禀赋惊人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不断焕发新生。进入2010年代,一些更靠近北极、开采难度更大的油气田也已逐渐投产。


1960年代发现的亚马尔半岛东部的新港油田项目,曾在80年代实验性钻探,但真正投产是在2010年代。梅索亚哈油田位于格达半岛,是俄罗斯最北的陆上油田。它在80年代便已经勘探,2010年代才正式开发。



亚马尔半岛和格达半岛分别位于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北端的西、东两边,这里已经是北极圈以内了


除此之外,这片冻土上还出现了一批液化天然气项目,其中包括俄罗斯北极地区惟一在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


在长期规划里,亚马尔半岛将被建设为新的天然气开采中心。未来的天然气年产量将高达3600亿立方米。


亚马尔项目被誉为“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去年中旬,该项目的第四条线也正式投产了(图:wiki)
亚马尔项目被誉为“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去年中旬,该项目的第四条线也正式投产了(图:wiki)


能分到蛋糕的技术强国


经过多年开采,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已探明的油气储量依旧惊人,包括125.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和669亿吨凝析油,二者都是全俄之最。


这里每年生产俄罗斯81%的天然气、至少贡献全世界天然气产量的20%;还出产了全俄6%的石油和77%的凝析油。



亚马尔-涅涅茨地区已投入开采的油气田


按照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的说法,以目前的开采水平,俄罗斯的天然气还能在开采50年。更何况随着技术进步,还会有新的油气田被勘探、开发出来。


但截至目前,这里易采的大型天然气田普遍已经开发,想找到新的大型气田就要向北极进发了。



北极油气储量相当丰富,亚马尔-涅涅茨在其中其实是相当大的一块了


然而,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北极圈内的地区气候极端严酷,冬季温度在-20℃到-40℃之间,即使夏季平均温度也未必能高于零度,一年大半时间属于极昼极夜中,连涅涅茨人都不会在这里生活。


而且这里地质条件复杂,油气资源开发成本很高,而且失败概率较大。


按照俄罗斯能源部原副部长莫洛德佐夫的说法,即使是最有前景的地质构造,钻井成功的概率也只有70%,无法保证一口成本超过2000万美元的油井是不是枯井。


因此,想开发北极的气田,需要亏得起的雄厚财力,也需要更先进的技术。这两者都是目前俄罗斯所欠缺的。



比如,北极地区就有不少凝析气田,但这种类型的气田,开采难度不小(图:wiki)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事实是,虽然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气出口国,却并未完全掌握北极大陆架天然气的开发技术,勘探、开采设备也普遍依赖国外进口。


随着乌克兰危机导致俄罗斯与西方交恶,越来越严格的制裁必然会进一步拖慢俄罗斯开发北极的进程。


制裁是把双刃剑,反过来也可能伤及欧盟自身(图:reddit @u/andmascales)
制裁是把双刃剑,反过来也可能伤及欧盟自身(图:reddit @u/andmascales)


但这对中国来说未必是坏事。假如俄罗斯仅与西方石油公司合作,则将面临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加强与中国的油气合作,就变成了必然选择。


前文提到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2017年由俄罗斯与中国、法国合作投资,与十余个国家一起合作的大型项目。作为核心部件的142个LNG模块,其中的120个都由中国企业承担制造。


其中,最大的一个模块单重相当于一个埃菲尔铁塔。通过这个项目,中国的造船、航运、天然气等行业都积累了极地开发的宝贵经验。



模块是从北极东北航道、白令海峡运输的,比通过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道节省近20天(图:GPO Heavylift)


对俄罗斯来说,开发亚马尔-涅涅茨并不是孤立的政策,它与北极航道的开发息息相关。通过极寒的北冰洋地区运输货物,听起来给人一种折损率高,不靠谱的感觉。


但事实上,北极航道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在地理上,它连接了俄罗斯主要的油气产区和油气需求旺盛的欧洲与东亚。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变暖和北极海冰后退,从亚马尔-涅涅茨通向东亚的北极航道越来越可行了


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靠近北冰洋,既可以解读为,液化项目为了利用北极航线而设立在这里;也可以解读为,为了就近运输北极地区的资源,必须加速开发北极航线。北极航线与俄罗斯能源出口绑定之深,可见一斑。


根据俄自然资源和生态部的测算,目前北极航道运输的物品,绝大多数是化石燃料,在可见的未来也依旧如此。前文提到的新港油田,其产品便是利用破冰船经北极航道销往欧洲的。




这些液化天然气,主要卖给了比利时和法国(冰天雪地里发货,图:shutterstock)
这些液化天然气,主要卖给了比利时和法国(冰天雪地里发货,图:shutterstock)


2018年,北方海航道的货物运输量为2000万吨,预计到2024年将达9260万吨。这将降低化石能源的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所以,俄罗斯油气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有所提升,能够换回更多外汇,为俄罗斯续命。而欧洲与东亚也能缓解能源压力,优化自己的进口能源结构。


俄罗斯作为一个崛起于冻土与荒原上的国家,这一方面加剧了管理成本与国防压力,分散了人口,阻碍了全国市场的形成与经济繁荣,并进一步影响了政治生态与国民性格;另一方面,却极其慷慨地馈赠给俄罗斯人令人眼红的自然资源。


不知道未来俄罗斯会用资源带来的财富打破资源诅咒,还是会继续在资源续命的怪圈中越陷越深。


参考资料:

1.刘乾. (2019). 西方制裁下的俄罗斯北极油气开发. 收藏,4.

2.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beltandroad/ru2/chnindex.shtml

3.https://www.swpu.edu.cn/og/info/1033/4236.htm

4.http://www.crc.mofcom.gov.cn/map/Jamalo-Nenets.ht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樊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