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上前往乌克兰东南部城市第聂伯罗的火车时,中国留学生史悦感到“活过来了”。过去八天,她就学的城市哈尔科夫经历了不分昼夜的轰炸,到了不得不撤的时刻。随着战事愈演愈烈,其他在乌克兰的中国同胞们也在陆续撤离当中。


◆哈尔科夫

据统计,在乌中国公民约6000人,包括中资企业员工、留学生和华侨等,主要分布在基辅、利沃夫、哈尔科夫、敖德萨和苏梅等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3月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目前已有超过3000名在乌中国公民安全转移到乌克兰周边国家。

在《凤凰周刊》联系到的中国留学生中,有人为了挤上火车只带了一套换洗衣服,学业证件还留在学校;也有人在战争爆发前日去医院接种疫苗,还拍下视频向网友报平安。现在回想起来,那也是他拍下的最后的和平时光。

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为挤上火车只带了一套换洗衣服”

| 史悦 |

哈尔科夫国立体育大学留学生

3月4日,我和朋友们乘坐包车,从乌克兰东南部城市第聂伯罗前往罗马尼亚。包车是我们自己联系的,能坐20人的中巴一车要价2500美元。我们都是在哈尔科夫的中国留学生,两天前乘火车来到第聂伯罗。

3月1日,我在哈尔科夫租的房子从早上就开始停电,我在晚上宵禁前赶到朋友家暂住,也一起讨论怎么从哈尔科夫撤离。经商量,大家决定第二天晚上前往第聂伯罗,并买好了火车票。


◆哈尔科夫市区。

选择第聂伯罗的原因是这个城市目前相对安全。也听说这里有一些中国人,正在往使馆上报、联系撤侨事宜。

另一方面也想在第聂伯罗补充物资,休整一下。当时哈尔科夫已经出现食物短缺,也取不到钱了,在第聂伯罗至少可以买到吃的。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实在太累了,因为战事激烈导致心情紧张,根本没法休息,每天顶多能睡上三四个小时。

炮声一直离我们很近。我住的地方虽然没被波及,但不远处有一个军事要塞,所以每天都能听到炮击和爆炸声,连着几天晚上都有战斗机从头顶嗖嗖飞过,感觉是贴着头皮过去的。

3月1日,哈尔科夫市中心的政府大楼被导弹袭击了,还有一颗导弹落到火车站对面的马路上,哈尔科夫国立文化大学和哈尔科夫国立大学的宿舍也被击中了。


◆哈尔科夫的一座建筑被炸毁。

我们还听说,有大批俄罗斯空降兵2日降落到哈尔科夫,预计马上会有大规模战斗。使馆也建议我们能撤就赶紧撤,到火车站有火车就坐,先撤去西边再说。

我身边的朋友都很紧张,一部分人已经自主撤离,有些去了西部城市利沃夫,有些去了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萨,但其实这两个地方都离我们非常远。从哈尔科夫到利沃夫火车有14小时车程,到敖德萨也要12小时,所以我们还是选择先到3小时车程的第聂伯罗。


◆史悦乘坐的车在前往乌克兰边境的路上加油。

当时我们的计划是,到了之后,如果能有撤侨车辆直接到罗马尼亚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就坐火车去敖德萨,再从那里前往邻国摩尔多瓦。

但摩尔多瓦也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地。因为我们现在已经算是难民了,自从战事爆发以来,太多乌克兰难民进入摩尔多瓦,这个国家容纳不下了。所以还是得去罗马尼亚。

那几天,能出城的只有火车,基本上没有大巴敢往城外走,也没有大巴敢进来。当时我想的是,无论如何哈尔科夫是待不下去了。只要能离开这里,对我们来说哪里都是安全的。

3月2日,我和朋友们会合后,先去了一个防空洞里避难。那是一个由防空洞改造的酒吧,老板是中国人,也是我们的朋友。当时气温3摄氏度左右,地下没有暖气,比较冷,但好在那里有电源,也相对安全。

我的行李只装了一些必备物品:电脑、充电宝、证件、一套换洗衣服和羽绒服,以及一些食物和药品,连大行李箱都没敢带,怕挤不上火车。

带不走的行李只能留下了。我的本科毕业证和研究生毕业证之前都交给学校去注册了,手续还没办完就开始打仗了,现在学校已经停课、停工,因此还没来得及拿回来。

我还有两个朋友,连护照都没来得及拿回来,也是之前交给学校登记了。他们已经撤到利沃夫,可能会在当地用中国的身份证补办护照。

之前听说乌克兰各地的火车站里,因为要撤离的人太多,有些人根本挤不上火车,要给乘务员塞100美元才能上去。但那晚到了哈尔科夫火车站,我们只等了一个多小时就上车了,还是很顺利的。那天火车站还有100多名中国留学生,他们应该是等了10多个小时才上车的。

我们乘坐的是正常班次的火车,车票是对号入座的,但因为人实在太多,根本挤不到座位上。听说那些增开的免费列车上人更多,大家都是拼命挤上去的。


◆史悦离开哈尔科夫的火车车厢内。

离开的时候,我感觉人整个活过来了,此前一周不分昼夜的轰炸已经让人麻木了。3日凌晨1点,我们顺利抵达第聂伯罗。因为宵禁,我们在火车站过了一晚,站里没有暖气,特别冷。

我们特别感谢第聂伯罗的一位中国小姐姐。当天凌晨6点宵禁解除后,她专程来车站接了我们。接着,她把我们带去酒店,还给我们带了煮好的鸡蛋、火腿肠、面包,还有热水和泡面,让我们能吃上点热乎的东西。知道我们第二天要走,这位小姐姐中午还特地包了包子,用锡纸包好给我们送过来。

因为她的丈夫是乌克兰人,按照乌政府之前发布的命令,18至60岁的男性公民不得离开乌克兰,加上他们的孩子还小,她舍不得家人,就不打算离开了。我们了解到这个情况,心里还挺难受的。

离开第聂伯罗的当天,我们还在市里吃了一顿好吃的,那是我们九天来吃的第一顿正经的饭。


◆史悦在第聂伯罗吃的猪排。

听说我们要前往罗马尼亚,那边的学生志愿者和中国商会也特别热心,一直和我们保持联系,问我们什么时候到,还帮我们安排住处、联系包车、介绍当地情况。河南商会特别给撤离过去的同胞们准备了胡辣汤和油条等中国小吃。同胞的爱心让我们很感动。

罗马尼亚当局给我们的签证有效期只有15天,到期就得走。因此我的计划是,如果哈尔科夫的战事再不结束,我只能前往塞尔维亚——那里对中国人是免签的,想待多久都行。

现在从乌克兰撤离后直接回国的同胞,多半是在这里做生意的人和快要毕业的学生。像我这样读书读了一半的人,大多还是想待在这里,等战事平息了之后再回去继续学业。

在哈尔科夫,我住的是一个苏联式的老式居民区。我本以为楼里不剩多少人了。但离开前晚楼里停电,邻居们都出来了,我发现至少有一半人还在。

我的房东是一名50多岁的乌克兰男子,他一家人也住在这个小区。他告诉我他不打算离开,我只能让他注意安全,并把没吃完的食物都留给了他。他说,他要和乌克兰同在。


◆史悦在哈尔科夫租住的房间里囤的饮用水。

“交战时房间的窗户都在抖”

| 妖梦 |

哈尔科夫国立航空航天大学留学生

哪怕在2月20日,我都不敢相信自己会经历战争。

2月21日,当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正式承认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两个“人民共和国”时,我第一次觉得“有可能开战”。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囤积物资,但仍然抱着一线希望,推测战争应该是小概率事件。

2月23日,我去当地医院接种了使馆安排的新冠疫苗。我是一个视频博主,当时还拍了一条视频向网友们报平安说,“现在哈尔科夫的情况非常平静”。但没想到,第二天清晨战争就爆发了,算是记录下了和平的最后一天吧。


◆满目疮痍的哈尔科夫。

战争爆发后,我在中国大使馆的撤离名单上登记了名字,接着便开始等待。由于哈尔科夫地理位置接近俄罗斯,很难撤到与乌克兰接壤的其他国家,贸然向西乌克兰走也可能遇到危险。

平时,我住在学校宿舍。2月26日早上,我听到了防空警报,赶紧跑去地下室避难。中午短暂回到楼上,当时都能听到附近驻守的士兵说话。


◆2月24日,乌克兰军人在哈尔科夫街头。

27日,俄军进入哈尔科夫市内,城市中心地带一度失守,那天中午,离宿舍不远的地方在交战,门口就有乌克兰士兵,还看到了装甲车。我躲进地下室,用仓库的旧被子堵上了窗。

接下来的一天,炮声更加猛烈,28日中午双方交战时房间的窗户都在抖。我从同学转发的视频中看到,炮弹落到了宿舍外的路口,吓得我完全不敢出门,只能在炮声暂歇的平静期上楼拿东西。


◆哈尔科夫市区能看见不远处的战火。

当时,俄乌正在进行首轮谈判,但我对此不抱什么希望,只希望他们能同意停火几天,让外国人撤离。本地人也能缓一缓,补充一点物资,或是有机会转移到其他地方。

28日晚我听到消息说,学校接到大使馆通知,让我们早上收拾好东西准备撤。我感到很蒙,因为这消息太模糊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误传,并不是学校的消息。但那时我和同学们已经收拾完行李,要走随时都可以走。

3月1日,我们得知乌克兰方面增加了开往西乌克兰和邻国的免费专列,但我还是有些犹豫,因为路上比地下室危险多了。

但到了2日,我觉得必须得走了,就带上行李来到哈尔科夫火车站,但直到傍晚6点,我都没能挤上车。此时,哈尔科夫的超市开始了“零元购”,因为物流已经中断,超市老板也不打算继续营业了。

到了晚上10点,我终于登上了前往敖德萨的火车,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到达敖德萨后,我被中国商会的车接到了中国领事馆。经过一晚的休整,领事馆的车队在4日送我和其他留学生前往摩尔多瓦边境。


◆人们努力挤上离开的列车。

回想起过去几天,在哈尔科夫的中国留学生们自发组织建立沟通机制,在微信群和Telegram上分享实时信息、交流战况、统计人数等等,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虽然躲在不同的地下室、防空洞、地铁站内,但信息都是同步共享的。我因为在网上发了些视频和动态,这几天收获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祝福,让我倍感温暖。

“原本想要自行离开,发现太难”

| 林蕾 |

基辅国立大学留学生

我是从乌克兰首都基辅逃出来的,已经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一处酒店住了两天。

3月1日,我乘坐中国大使馆的撤侨车辆从乌克兰首都基辅撤到摩尔多瓦,并于次日抵达罗马尼亚。

在摩尔多瓦中转时,在户外风雪中,当地志愿者给我发了瓶装水。看到她们,感觉善良的人哪都有,世界人民和平万岁。当时,我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吃饭,也没有睡觉,后来在车上拿到罗马尼亚红十字会发的面包,感觉很温暖。

我是半年前来到乌克兰的,原本计划在这里待两年。2月24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就停课了,我在租的房子里囤了差不多一个月的物资,家里没有断水断电,网络也还行,平时基本不太出门。

在基辅一直会听到爆炸的声音,但直到俄乌谈判的时候才变少了一点。此外,防空警报总是响,后来我摸出规律,如果警报连续响三次,就要去防空洞或者地下室避难。


◆2月26日,俄军轰炸持续,基辅近郊一处地点生起浓烟和火焰。

我住的房子建于苏联时期,地下有空间可以躲避,不用出单元门就能安全到达。不过我住的区域相对安全,周边都是医院,没有感受到那么危险。如果住得离机场、军事基地近,相对来说会危险一些。

开战之后,我会在社交媒体上做直播,国人对我们的情况很关心,跟大家在网上聊聊,心里也不会太害怕。我每天起床就开始直播了,这样父母也能看到我。虽然和国内有6个小时的时差,但很多网友会一直陪伴我、哄我开心,有时甚至到基辅凌晨,那时已是国内的次日清晨。

不过有个事情让我非常难受。以前乌克兰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善,有困难都会主动帮忙,但最近因为国内的一些舆论,一些人开始对我们怀有敌意。我甚至因为这些言论去和乌克兰同学道歉,向他们解释。但有人会说,“你们不要这么虚伪。”有些中国人进防空洞躲避时,还被当地人泼冷水。

开战以来,我就开始想怎么能离开基辅。由于领空关闭,包机撤侨可能不安全,只能通过陆路。据我所知,基辅向使馆登记撤离的中国人数量非常多。其实之前我们想过自行离开,不给使馆添麻烦,但十分困难。


◆遭遇袭击的基辅高楼。

前几天,我和朋友本想试试能不能搭车前往摩尔多瓦。但一问价格高到离谱,一个人要1000美元,包车价格则从之前的5000美元涨到了8000美元,甚至有人要价1万美元。即使包到车,也只能把我们送到边境,能不能入境其他国家还不确定。

因为乌克兰爆发战争,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周边国家的华人华侨组织主动伸出援手,向我们提供帮助,我联系到他们,但首先需要自行出境。

既然包车太贵,我开始考虑乘坐火车,但也不容易。听说乌克兰人会让女性和孩子先上火车,然后优先本地人,中国人很难上去,就算上去也可能被拉下来。我有三个同学在火车站待了20个小时,最后还是没走成。

3月1日上午9点多,我收到消息,乌方开通了用于撤离的免费专列,使馆将派人到基辅火车站协助有意愿的中国人撤离。但最后一列火车是10点发车,我家距离火车站好几公里,完全赶不上。开战以来,市内已经没有任何公共交通了。

正当我做好长期滞留基辅的准备后,突然等来了好消息。1日下午,留学生群中有通知说,使馆提供了几辆大巴车,可将滞留基辅的中国人送至别国,就在当天出发,这一批次预计可以带走600人。

我和室友匆匆收拾行李,只带上了相关证件和换洗衣服,大部分东西只能留在房里。我带了一个双肩包和一个行李箱,有人只带了两个双肩包。


◆乌克兰民防队员在制作“莫洛托夫鸡尾酒”燃烧瓶。

在这个艰难而混乱的时刻,我还是感受到了当地人的善意。房东说,我们留下的东西可以一直放在这里,剩余的房租暂且不用给了,如果日后回来可以继续住。临走前,我把之前囤积的物资都留给了邻居。

但从住处前往使馆大巴聚集处也不容易。在没有公共交通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叫车软件打车——这趟约20公里的路程,我们花了100美元,而且司机只收现金。不过,能叫到车已是万幸,这恐怕因为很多人早已撤离,叫车需求变少了,否则加到天价可能也叫不到。


◆乌克兰民众在寒冬中逃离家园。

等了约四个小时后,我们和另两位同行的留学生坐上了使馆安排的大巴,驶向摩尔多瓦。或许因为首轮俄乌谈判才结束,这一路虽然遇到多次盘查,但没有遭遇什么战斗,大巴车顺利抵达摩尔多瓦。随后,我们换乘了中国驻摩尔多瓦使馆提供的又是八小时路程,最终抵达罗马尼亚。

在中国驻罗马尼亚使馆帮助下,3月2日深夜,我们抵达布加勒斯特一处酒店歇脚。尽管需要几个人挤一间房,也不知道还要滞留多久,但对于此刻的我们而言,免于战争的恐惧已是弥足珍贵。

现在有几趟归国航班可以选择,但票价高达1.8万元人民币,我实在无力承担。我打算看看情况再说,在罗马尼亚最多可以待上15天。

(以上受访对象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