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
作者|无梦
头图|视觉中国
最近的俄乌战争究竟有多火热,在网上高强度冲浪的大家都深有感触。相关新闻看多了,很多人都会心生疑惑——乌克兰曾是苏联加盟国中的第二强,苏联解体时乌克兰也分到了大笔家产,怎么三十年下来混得如此不堪,经济疲敝,国家内战,如今又和本是兄弟国的俄罗斯兵戎相见?
这一切的原因,一方面是冷战和苏联分家时期的遗留问题,一方面则是乌克兰卖国寡头们不断变卖国产和政治投机。这个非常年轻的国家本应在美俄之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可惜缺少一个真正为国家长远考虑的领导层。
(图:shutterstock)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克兰这三十年来的复兴与衰败,坚韧与堕落,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
苏联的遗产
1991年12月25日,随着戈尔巴乔夫的讲话,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降下,苏联正式解体。作为联盟中重要性仅次于俄罗斯的乌克兰,分到了丰厚的遗产,尤其是工业和军事遗产。
乌克兰继承的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东部的顿巴斯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从沙俄时期到现在,这里都是工业重镇;加上乌克兰本身毗邻黑海,还拥有克里米亚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可以便捷地加入国际分工;而哪怕是资源相对匮乏的西乌克兰,都能凭借大片的黑土带以及成熟的机械化耕作,成为欧洲的大粮仓。
正是靠着这种左手粮、右手钢,再加一个暖水港的优势,乌克兰在苏联时期就是国家重点投资地区,建起了一大批王牌军工企业。
比如:苏联唯一的航母总装厂——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辽宁”号航母的前身“瓦良格”号就建造于此。以弹道导弹闻名的南方机械制造厂,专门生产先进航空发动机的马达西奇,生产了世界最大运输机安-225的安东诺夫设计局。现在,世界上最大且唯一的运输机安-225已经毁于战火,人类航空工业史上的一大奇迹已冰解云散。
苏联解体时,这些明星军工企业,以及苏联庞大武备库的约1/3都留在了乌克兰。
据统计,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接管了一支22万人的大军,再加上30%的黑海舰队、4800辆坦克、500架直升机、包括战略轰炸机在内的1000架飞机,其战力在加盟国里仅次于俄罗斯,全世界排第三。
(图:wiki&shutterstock)
此外,乌克兰还保有苏联近1/3的核武器库,包括1700枚核弹头和一应俱全的洲际弹道导弹及发射井。
(图:wiki)
脱俄入欧,最终失败
工农业俱全,有核武器,面积相当于6个江苏省,按照中国人的想法,乌克兰混得再差也应该是个地区性强国。但事实上,其庞大的工业系统被严重削弱,军事遗产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要知道,苏联的工业是高度计划经济的工业,工厂运转需要统筹规划,同时各分工环节也散布于各加盟国。独立后的乌克兰奉行激进的私有化路线,买办和寡头趁机大肆侵吞国有资产,原有的生产体系被严重破坏。
苏联本身就像一个体型庞大,需要中枢系统统一调动的大机器,一旦中枢系统瓦解,各分支就很难发挥到极致了。
而庞大的军队和核武库需要巨额资金来维持,这本是苏联才能维持得起的大国重器,落在乌克兰手里就没了用处,只剩下成本。
(基辅祖国母亲纪念碑 图:shutterstock)
正是在这一片混乱中,从1991年到2000年,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乌克兰损失了超过60%的GDP,民间更是遭遇了超过10000%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贪腐横行,人民三天两头上街抗议示威,而这也是乌克兰颜色革命和街头政治盛行的直接原因。
直到2000年以后,乌克兰才终于喘过一口气,开始逐步实现经济复苏和增长。同样的,曾经的苏联加盟兄弟们也都走出了可怕的十年,包括老大俄罗斯,但这也意味着地缘局势正悄然转变,俄罗斯要谋求大国地位的复兴,并恢复其在东欧的影响力,但这就和北约东扩形成了正面冲突。
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再到普京,都曾或多或少对拉近俄和北约的关系抱过幻想,而成立近20年的俄罗斯-北约理事会,也在一次次的无法达成共识中沦为摆设。
在苏联解体时,叶利钦得到了北约绝不东扩的保证,但在随后的十多年里北约东扩的脚步并未停止,直接推到了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罗马尼亚一线,几乎怼到俄国脸上了,这让曾经亲美的叶利钦和普京感到了巨大的危机,立场不得不转向对美强硬,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家门口的乌克兰成了东西方对峙的第一线。那么,乌克兰的态度呢?
俄罗斯和北约之间只隔着曾经的两位兄弟了,时过境迁,是同仇敌忾,还是分道扬镳,白俄和乌克兰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第三条路,万劫不复
我们知道,政治秩序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政治秩序发生变化时,就需要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
摆在乌克兰面前的,有两条已经成功的道路,一个是波兰道路,即完全倒向俄罗斯或北约的任意一方,在经济和安全方面紧密合作。一个是芬兰道路,在国家层面执行中立化政策,独善其身。
理论上来讲,乌克兰如果坚定选择其中一条路,都能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不错——如果走波兰路线,虽然受地缘所限大概率要投靠俄罗斯,但俄罗斯也必定不会亏待;如果走芬兰路线,那么作为沟通俄罗斯和中欧国家之间的桥梁,做做贸易也能赚个中间商差价。
糟糕的是,乌克兰选择了给国家带来贫穷和战争的第三条路线。即在东西两边来回摇摆,做骑墙派,这一糟糕的战略和乌克兰的寡头政治大有关系:除去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外,我们细数历任的乌克兰总统,要么靠着裙带关系获得寡头扶植,要么干脆是寡头亲自上场。
(图:shutterstock)
从1994年连任到2005年的乌第二任总统库奇马,靠着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寡头帮的支持当选总统,在左右摇摆中悄悄亲俄。
2005年到2010年的第三任总统尤先科,其竞选期间最大的支持者是天然气寡头季莫申科——尤先科和季莫申科掀起橙色革命“赢下”大选,亲美亲欧反俄,其任内的政治经济危机非常严重——两人后来因利益问题分道扬镳。尤先科背靠乌克兰西部金融寡头,立场亲欧反俄,而季莫申科代表了乌克兰中部能源寡头的利益,左右摇摆,待价而沽。
2010年上台的亚努科维奇,本人就是乌克兰东部工业寡头,立场亲俄反欧,结果在2014年颜色革命中被赶下了台,这一事件是乌克兰东西两边内部矛盾的集中爆发,随后发生了克里米亚危机,以及乌克兰东部事实上的内战,成为今天俄乌战争在八年前的预演。
(2014年抗议 图:wiki)
亚努科维奇之后的第五任总统波罗申科是乌克兰西部食品行业寡头,虽然他勉强干到了2019年,但同样不得民心。
在经济衰败中对政客已经极端失望的乌克兰人民,选出了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人们希望出演《人民公仆》的他能够真的当好一个人民公仆,虽然表面上是个政治素人,但事实上,泽连斯基背后的推手是乌克兰传媒和石油寡头科洛莫伊斯基,泽连斯基能够打败波罗申科,也离不开这位传媒大亨铺天盖地的舆论攻势。
( 图:《人民公仆》)
( 图:shutterstock)
这一连串寡头除了瓜分本国利益外,还引入外国势力,以国家利益为赌注捉对厮杀。乌克兰这条小船,也就随着寡头们基于一己私欲而制定的政策,左右摇摆。
乌克兰自苏联解体后,至今只度过了短短30年左右时光,这个非常年轻的国家用了10年时间逐渐走出苏联解体后的混乱与衰退,但其寡头政治不具有长期对国家负责并保持政策连续性的能力,结果环境发生变化,就带起了乌克兰国内矛盾,并在2014年演变为公开的决裂,最后沦为大国的棋盘,招致今日之祸。
对乌克兰人,特别是东乌地区的人来说,这场战火早就燃起来了。
由此可见,买办和寡头阶级控制下的国家,即使条件再好、家底再厚,也是非常脆弱的,难逃衰败的命运。
在俄乌开战之前,乌克兰前100名富豪里的96人就已经逃之夭夭,剩下4个还是因为有案子在身跑不了。到头来,他们贱卖祖业、里通外国留下的烂摊子,还是要让普通的乌克兰平民买单。寡头的资产占了乌克兰近三分之一的GDP,这政府确实很难盘活国家经济。
有人说俄乌战争是俄罗斯最后放手一搏的机会,有人说是美国绑架欧洲的又一大搅屎杰作,但很少有人能说清这对于乌克兰人是什么,毕竟这仍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复杂群体,无论将其描绘为凝聚共识的立国之战,还是各找各妈的分家之战,乌克兰的战略选择空间都非常小了。
但愿,这真的是十年动荡的结束,而不是又一个十年动荡的开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