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本社(ID:zhibenshe0-1)
作者|清和社长
头图|视觉中国
对待任何一场战争,都应该采取严肃的态度与谨慎的言论。
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场战争?
01. 战争的起源
普京将这场战争界定为“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为了找到战争的合法性,他做了两次冗长的演说,他的解释大概有两点:
一是历史溯源
普京认为乌克兰是俄罗斯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指乌东地区属于俄罗斯古老领土的一部分。
普京把今天关于乌克兰的纷争归咎于苏联政权,指责列宁、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他认为,原本没有乌克兰这个国家,是列宁制造了“乌克兰”,让乌克兰以民族共和国的形式加入了苏联,后来还给予了脱离联邦的主权。同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1954年把克里米亚划归给了乌克兰。后来,苏联解体,乌克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克里米亚归属乌克兰。普京认为,克里米亚及乌克兰的纷争是苏联制造并遗留的历史问题。
但是,普京显然没有把历史说清楚:
第一,乌克兰民族与俄罗斯民族在历史文化上属同宗同源,均是基辅罗斯的后裔。
第二,十月革命之后,沙皇政权崩溃,境内民族觉醒,俄罗斯、乌克兰、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民族纷纷建立独立共和国。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这些独立共和国组成了军事政治同盟。1922年,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苏联。所以,近代乌克兰这个国家的诞生是民族独立的结果,并不是列宁制造的。在近代史上,以“民族”构建国家替代国王的国家,是历史的进步。在这个问题,俄罗斯民族国家、乌克兰民族国家,历史地位都是平等的,而且它们替代了沙皇的俄国,共同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列宁只是将这些民族国家组合成一个国家联盟。
第三,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是苏联三大国家,这三个国家的领导人当时主导了苏联的解体。乌克兰的独立采用的是内部投票方式,各州支持率在70%—80%左右,整体上西乌高于东乌,卢甘斯克州和顿涅茨克州的支持率不算低,克里米亚的支持率最低,只有50%多。不过,克里米亚依然是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乌克兰的。需要注意的是,乌克兰宣布独立的第二天,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就承认了乌克兰独立。
第四,苏联时期,乌克兰便是联合国成员国之一。1944年,斯大林为了在正在组建的联合国上争取更多的控制权,便修改了苏联宪法,给予了加盟共和国更多的主权,包括国防和外交。接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以独立主权国的名义成为联合国成员国。
同时,这部宪法赋予了加盟国自动放弃苏联选择独立的自主权。1991年,这些加盟国援引这一宪法条款独立,苏联宣告解体。乌克兰在联合国的历史地位对普京的解释是不利的,普京也将此归咎于斯大林炮制了这套宪法。问题是,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政治遗产,其中定然包括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签署的有效协议。
第五,如今,乌克兰依然是联合国成员国之一。这一点基本上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性质。
苏联政权的崩溃,主要是内部政治的不可调和以及计划统治经济的无效率;而苏联国家联盟的解体,主要是民族国家之间持续的矛盾恶化。这是两个概念。
苏联解体后,欧美国家看到了“历史的终结”,也担心苏联崩溃可能引发的混乱及核失控。这时,俄罗斯的领导人叶利钦与美国总统老布什达成了交易——这是美俄关系的政治遗产,可惜后人没有继承好这份遗产。当时,美国支持俄罗斯继承苏联的政治遗产,联合国也召开了相关会议支持俄罗斯继承苏联的五常席位,尽管在联合国宪章中五常席位之一的名字依然是苏联。同时,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继续保留联合国成员国的席位。
交换的条件之一就是接收了苏联最多重型武器及核武器的俄罗斯确保核武器不失控。而当时,需要解除核威胁的主要对象就是乌克兰。作为苏联的大国之一,乌克兰继承了大量的军备,成为当时世界第三大核武器国家。结果,美俄联手要求乌克兰去核化。1994年12月,乌克兰、美国、俄罗斯、英国在匈牙利首都签署了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这份备忘录内容是,乌克兰彻底放弃核武器,美、俄、英保证乌克兰边界线安全和国家主权独立,任何大国不干涉乌克兰内政。同时,美国承诺向乌克兰提供1.75亿美元补偿和1.55亿美元经济援助。
备忘录签署后一年,乌克兰便将4000枚核弹头运往俄罗斯拆解。2001年,乌克兰实现了彻底无核化,同时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根据该协议,联合国五常必须排除无核国家的核威胁。
但是,乌克兰弃核后,美、俄、英及一些相关国家都没有兑现承诺,理由是布达佩斯备忘录不是国际条约,不具有强制性。如今,乌克兰追悔莫及,认为被这些国家欺骗了。
所以,普京这段历史追溯不仅没有把历史讲清楚,还引发了他国的担忧。乌克兰如果是俄罗斯的一部分,那么其他苏联国家是不是也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普京不得不对此做出解释,表示无意恢复俄罗斯帝国,此番言论只是针对乌克兰。
二是北约扩张
普京提出,在1991年,也就是苏联解体前夕,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向苏联承诺北约不会从德国东部继续向东扩张。普京认为,乌克兰加入北约,相当于把炮弹架在俄罗斯家门口,这是不可接受的。
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可以说是各执一词、立场对立:
这个理由获得了一些掌声。作为苏联的政治继承国,俄罗斯有理由拿出这个承诺来说事。当然,与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类似,这一承诺也是不具备强制性的。有些人拿出美国一些政治学家的警告,他们之前预言北约扩张将触犯俄罗斯的利益,并可能触发战争。
但是,也有一些人反对这种说法,认为乌克兰加入哪个组织是它的主权与自由;至少目前乌克兰没有加入北约,也没有触犯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仅凭动机而非事实结果入侵一个国家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还有观点认为,北约东扩不是一天两天了,英美给你的承诺,你找英美去。
先不争论这个问题,我们只要追溯这个问题就容易洞悉是非。普京认为,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是为了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事实上,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与乌克兰大概率会开战,而与加入北约的乌克兰开战就是与北约开战。问题是,为什么?
原因要追溯到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危机的导火索是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遭乌克兰议会弹劾。乌克兰独立后有六任政府,其中五任是亲欧美,一任是亲俄,亚努科维奇属于亲俄。亚努科维奇试图暂停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议,然后加入俄罗斯贸易协议。这一事件引发了亲欧美派反弹,乌克兰议会在2014年2月弹劾了亚努科维奇。后者逃亡至俄罗斯。紧接着,最不稳定的克里米亚被点燃,该地区谋求独立。3月17日,乌克兰议会废除了克里米亚一系列自治法案。可是第二天,普京就签署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协议,俄军开进克里米亚及黑海地区,该地实际上被俄罗斯掌控。
克里米亚独立引发连锁反应,乌东顿巴斯地区的卢甘斯克州和顿涅茨克州也谋求独立。俄罗斯支持当地武装与乌克兰政府军交战,这就是顿巴斯战争。2014年6月,在德法与俄罗斯的斡旋下,乌克兰政府与顿巴斯地区的两个州达成了《明斯克协议》,双方停火,乌克兰政府承认这两个州的自治权。这就是所谓的诺曼底模式。第二年又签订了一个新明斯克协议,目的是落实前一个协议。但是,乌克兰政府认为这是一个“城下之盟”,国内民众的反抗情绪浓烈。
乌克兰人希望有所改变,他们在2019年选择了缺乏政治经验的演员(任何职业都值得尊重)泽连斯基担任总统。泽连斯基渴望谋求加入北约,欧洲最大的阻碍是德国,而默克尔下台后,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这给普京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普京担心,加入北约后,乌克兰将携北约之力向俄罗斯索要克里米亚,并控制整个乌东地区。
到这里可以明白,普京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的直接理由是担心乌克兰报复俄罗斯,重新夺回克里米亚。于是,普京再次先发制人,俄乌战争就此爆发。
02. 战争的演进
但是,战争初期的演进还是出乎外界的意料。
首先,这是一个典型的狼来了的故事。
美国白宫向媒体放风说俄罗斯2月16号入侵乌克兰。全世界都盯着这一天,结果西线无战事。一些人开始批评美国故意在渲染战争,一些人认为美国采用媒体策略给普京施加压力。接着,美国白宫说,战争将未来几天内爆发。当地时间21日,普京宣布承认乌东两个“共和国”独立;接着,又以这两个“共和国”请求维和的名义,再次上演“哈萨克斯坦剧本”,下令俄军挺进顿巴斯地区。
国际资本市场吓坏了,但是很快人们似乎看到了“战争的终点”,很多人断言,普京的目的达到了,战争就此结束,美国政府的“危言耸听”被反弹的股票打脸了。这就是“狼来了”的第二剧目。
但是,就在此时,普京命令俄军兵分三路攻击乌克兰,其中一路直插首都基辅,俄乌战争爆发。普京此举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普京想干嘛?
这时,人们才想起了美国白宫对战争的预告。美国提前获取了战争消息吗?
普通人自然不会从大国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其实,战争之前,普京与拜登的那场视频会议,双方可能已经交过底了。普京不会对英法德交底,还可能瞒住了印度等国家,但大概率会跟美国交底。普京需要清楚地知道美国的行动底线,同时拜登也需要明确俄罗斯的行动底线,从而避免两个大国因误判而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有人说,这是美国的情报起了作用。但是,更直接的信息应该来自普拜会谈。
拜登的底线是什么?拜登已经公开了,美国的底牌是,无论发生什么,美国不会直接派兵到乌克兰。拜登不希望泽连斯基抱有幻想,避免引发误判。有了拜登这个底牌,普京才敢直接挺进乌克兰。普京给拜登承诺了什么?直接进军乌克兰(不危及北约国家)。当然,不确定是否还包括不发动核战争。拜登也把普京的底牌公开了,放风给媒体,说俄罗斯会入侵乌克兰。可以确定的是,拜登把信息告知了英国,英国也是最先给乌克兰提供武器支持的国家。德法应该是在战争的前一天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获得了信息,这一信息应该是普京告知马克龙与朔尔茨的。据说,拜登还将信息告知了除英国之外的第三方,希望对方劝阻普京止戈。
俄罗斯方面不理解拜登提前把信息泄露给媒体。拜登对这一信息的处理,展现了一位老司机政治家的油腻脸面。他放风给媒体,将信息告知给第三方,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实际上,他不将信息公之于众确实会备受谴责。但是,这么做仅是拜登的处境得到改善,战争还是爆发了。
拜登辩解:“你有两个选择。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与俄罗斯开战,或者确保让一个行为如此违反国际法的国家为此付出代价。”有意思的是,普京称,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是为了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拜登说,对俄罗斯经济制裁是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唯一选择。是不是需要给这两位颁发“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特别贡献奖”?
拜登将二选一的选择题抛给民众是很狡猾的。其实,拜登让普京发动这场战争就已经错了。这场战争爆发后才有所谓的二选一。拜登的错误并不是经济制裁,也不是没有派兵,而是没有阻止普京。美国是唯一能够阻止普京的国家,但是拜登没有做到。
有些人说,美国没有义务这样做,更没有义务派兵到乌克兰。有些人则问,美国为什么不派兵到乌克兰?
我的观点是,仅到目前为止(前提),美国在战略上是对的,但战术上是错的。在俄罗斯问题上,美国的战略是避免直接军事对抗,长期政治对峙,施加经济制裁。这是对付苏联的老办法,是美国付出成本最低的办法。美国不会因为一个非北约国家与俄罗斯直接军事对抗。
但是,达到美国的战略目标,可以有很多策略,战术上可以更灵活。拜登选择了民主党惯用的最保守最愚笨的策略。拜登更愿意将这场战争界定为欧洲的“麻烦”,让欧洲重回美国的领导,切断欧洲尤其是德国与俄罗斯台面下的关系。战争带来的资本回流美国等经济因素,反而是拜登考虑的非必要因素。目前的美国经济在疫后复苏中,稳定是最重要的,而战争无疑徒增了更多不确定性。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秩序的建立者、领导者与最大受益者,当秩序受到挑战时,拜登打起了小算盘,如此世界就陷入了“金德尔伯格陷阱”。
特朗普嘲笑老拜登,认为他在任的话,普京不敢动武。老拜登最大的特点是稳如狗的油腻,普京可以预期到拜登的行动,拜登也愿意与普京交换底牌。而特朗普最大的特点是不可预期,他是一个没有政治包袱但拥有政治抱负的政治玩家。普京难以预期,特朗普会如何行动以赚取政治资本。
当然,拜登的错误,并不是普京的理由。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这场战争还在俄美掌控之中。但是,战争的一些演变也超出了拜登与普京的预料。
战争的消息非常混乱,真假难辨,但是开战四天获得了一个反馈:俄军的行动进展不及外界的预期。到2月28日回到谈判桌前,乌军的指挥系统、通信系统还在,泽连斯基政府和乌军核心力量还在,俄军尚未攻陷基辅。
这是为什么?原因可能有几点:
一是普京最开始有些投鼠忌器、犹豫不决,他不敢大规模、无差别地推进地面部队和导弹饱和式攻击,依赖于空中力量的精准打击和地面部队的局部控制;
二是俄军对这种战术不太适应,在信息技术、精准空袭、机动作战与顶级水平还存有差距;
三是长期经济制裁、财力枯竭导致俄罗斯军备的技术迭代与日常维护非常有限,普京能够动用的有效打击武器不多,他必须省着用,同时需要提防北约,将核心武器和精锐部队用在刀刃上;
四是乌军的战术应对得当,在欧美国家的情报、战术及武器的支持下,乌军放俄军装甲部队长驱直入,然后切断后援,局部伏击。
目前,这种局面应该是超出了普京的预期,当然也可能超出了拜登及欧洲领导人的预期。
第一,欧美领导人没有预期到泽连斯基政府能够顶五天,美国一些机构预测基辅在三天内会沦陷。如果泽连斯基政府迅速倒台,欧美国家自然没有太强的意愿支持他。泽连斯基政府使用了一切能够影响的力量来支持乌克兰,包括联合国、海牙军事法庭、欧盟、社交媒体等等。很可能,就这坚持的几天,历史因此改变。
第二,欧洲民众的参战情绪超过之前的预期。这给拜登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带来压力。拜登原本打算采用渐进式的经济制裁,尽量不使用金融核弹SWIFT;朔尔茨之前没有给乌克兰提供有效武器,也不支持SWIFT。但是,几天后,欧洲与美国都同意启动SWIFT制裁,尽管拜登还是给普京留了一个口子——将俄罗斯的部分银行踢出SWIFT。最大的转变来自德国,朔尔茨同意了对俄罗斯金融制裁,同时给予乌克兰提供致命性的武器。可见,在社交网络时代,舆论对战局的影响与改变可能要比纸媒时代快得多。
但是,不得不说,到目前为止,这场战争的主动权还掌握在普京的手上。
03. 战争的终结
接下来,这场战争的演变很难预料。短期来说,主动权在普京手上,取决于普京是否愿意改变战术,即大规模的推进与饱和式的攻击。
普京的考量根本上取决于他的战争意图,即普京想干什么?
最开始,人们以为,普京只是想扩展安全边界,强化乌东两个州的势力即达到目的。但是,当俄军开进乌克兰之后,这个猜想已经破灭。普京的战争意图远远超出外界的预期。
普京可能有两个战争意图:
一、最基本的目标是迫使乌克兰政府妥协,签订永不加入北约的协议,或者成为永久中立国的协议,解除乌克兰的武装威胁,顺带承认乌东两个“共和国”独立。
如果能够让乌克兰的民选政府、亲欧美政府签订城下之盟,这是普京最愿意看到的,也是成本最低、压力最小、合法性显得最强的做法。如果泽连斯基不妥协,那么普京会加大打击规模,战争的规模和烈度都会大幅度增加。最终,普京希望实现最基本的目标,那就是推翻泽连斯基政府,解除乌克兰的武装,扶持亲俄政府,与俄罗斯签署协议。
二、最高目标,可能是普京的“未竟之事”,那就是阻止北约东扩,解除经济制裁。克里米亚危机后,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俄罗斯经济陷入崩溃。而经济制裁的背后是北约的军事威慑。所以,解除经济制裁与军事威胁,是普京的“未竟之事”。普京今年已经70岁,不确定在2024年是否会继续参选或连任。如果普京不参选,普京担心他的继任者能否解除困境,更大的威胁还是,政治对手很可能借此推翻普京继任政权。普京希望在退休之前解除后患,从而开启这场政治豪赌。但是,拜登这种装死策略会让普京更加着急和愿望落空。
接下来,战争的主动权还在普京手上,但是战争的代价与风险也在增加,普京需要权衡大规模的推进与饱和式的攻击带来的收益与代价。代价方面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政治孤立。在疫情大流行的当下,在经济脆弱、能源价格高涨的当下,在社交网络众目睽睽的当下,乌这场战争突然爆发,普京遭遇铺天盖地的声讨,俄罗斯陷入了空前的国际孤立。普京未必会在意舆论与历史撰写者,但一定会考虑这种政治孤立以及国内的反战势力可能引发的风险。
二是经济制裁。如果参考2018年的伊朗,SWIFT的全面制裁可能导致俄罗斯的出口规模消失80%。卢布崩溃,金融瘫痪,外国资产被冻结,政府无法在国际上融资,原油出口受阻,技术制裁加码,俄罗斯与国际市场“绝缘”。普京不得不考虑如何供养一支庞大的军队以巩固政权。
如果就此止戈,如果民主党还能赢得中期选举,以拜登的行事方式,普京还有转圜的余地。接下来,战争可能会进入一边打一边谈的阶段。
这场战争已经改变了世界格局。未来,地缘政治更加不稳定,还可能出现一轮军备竞赛。
首先还是说美国。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美国的国际战略在发生改变:部分撤离中东中亚、固守强化欧洲、战略回归印澳日。
美国在一些地方是主动收缩、战略撤离,试图摆脱中东和中亚泥潭。2021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势力从中亚撤出。紧接着,哈萨克斯坦政治冲突,总统请普京帮忙,俄罗斯的势力彻底掌控中亚。在欧洲,美国的边界依然是北约,但希望让欧洲重回美国的领导。英国脱欧是美国希望看到的。美国也期望普京这次政治冒险让北约国家尤其是德法更加依赖于美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从某些地区战略撤离,一定会在另一些地区强化势力。
这场战争大大增加了欧洲国家的不安全感,相信很多北约国家都会请求美国加大军力驻守,美国在这些国家的军事力量将强化。但是,需要关注德法的改变。
德国的改变可能是历史性的。这场战争激活了沉睡的德意志。二战后,艾哈德政府及联盟党带领德国走上第三条道路,德国成为了一个经济强劲、制造顶尖但政治缄默、军力羸弱的国家。默克尔奉行了折衷主义政策,在美国与俄罗斯中采取务实态度,一边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制裁俄罗斯,另一边与俄罗斯保持能源合作。特朗普对默克尔的态度极为不满,他曾警告德国必须加强军备以应对俄罗斯,同时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特朗普政府还因北溪2号制裁了德国的能源企业。但是,这位来自东德的领导人维持了与普京比较好的关系,同时不愿意做出改变。
我曾经在《德国大选》中分析,“默克尔的中立、妥协、务实以及谨小慎微的执政,似乎不足以应对欧洲日益严峻的政治冲突,以及国际政治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在这次德国大选中,“求变”是主旋律,结果联盟党败北说明德国人试图谋变,但是改变定然带来风险。我在文中引用了《后默克尔时代:欧洲将何去何从》(Piotr Buras, Jana Puglierin,Ahsen译,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原话:“一个自由、安全、繁荣和社会公正的欧洲现在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巨大威胁,而且没有做好对抗的准备”。但是,没想到对抗来得这么快。
普京为何选择这时发动行动?其实,这完全是欧美左派政府给普京创造的机会。疫情之下,欧美左派政府大发货币,债务膨胀,通胀高企,经济脆弱。同时,他们对石油天然气能源施加各种干涉制造了石油危机。另外,默克尔下台及联盟党的倒台,让普京意识到俄罗斯与德国的政治稳定难以为继。
如今,德国彻底改变了对俄战略,甚至改变了国际战略。朔尔茨一改之前“绝不提供武器”的政策,宣布向乌克兰提供1000枚反坦克武器和500枚“毒刺”级地对空导弹。同时,朔尔茨还宣布建立1000亿欧元国防基金,将把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2%,“在历史的转折点下,德国需要建立一个高效、高度现代化、先进的联邦国防军,以保卫我们的自由和民主”。
这场战争爆发后,默克尔的历史地位大不一样,她的政治遗产被清算,而朔尔茨正在改变欧洲的地缘政治。这也是美国需要重新考虑的。
未来的欧洲与俄罗斯阵营的政治对立、军事对峙可能更加突出。欧美这一边,德国军事崛起,法国加大军事投入,美国强化北约小国的驻军。而俄罗斯阵营中的白俄罗斯,目前正在修改宪法,摆脱无核、中立的限制,谋求成为拥核国家。俄罗斯的导弹及核武器很可能部署到白俄罗斯。
如果德国谋求大国地位,如果白俄罗斯拥核,渴望欧洲独立自主的法国、已经脱离欧洲的英国,还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土耳其会如何行动?
这是一场改变历史的战争。在当下,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清醒地快速地做出正确的战略预判。社会大众只要守住底线,这个国家、这个世界不会太糟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本社(ID:zhibenshe0-1),作者:清和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