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足球调研室(ID:gh_1aafb5625bbd),作者:宋海溢,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第一部分:总体概述
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概况及荣誉
从2015年至2021年,毕节市各县区总计有101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个省级校园足球试点县(织金县);在荣誉上,毕节的青少年足球代表队获得过2020年贵州省足协杯男子甲组亚军,以及2019贵州省足球协会“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甲组冠军,两次分别是由金沙县和织金县的队伍参加。
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毕节市在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申报工作中似乎完成得还算不错,但如果要按照申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创建指标体系严格执行的话,恐怕上述表格中80%以上的学校都无法通过——先不谈指标中各种各样的考核项目,在考核指标的最后,有着三个“一票否决”的标准:
未能确保每周一节足球课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连续两年下降
未开展校内班级联赛活动
光是这三点,全毕节市能够做到的学校恐怕屈指可数。
因此,101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只不过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数字罢了。而据我的调研,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一块足球场,没有校队,没有开展足球课,这样居然都能成功申报“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还能顺利通过每年的审查,这实在让我感到匪夷所思。这也让我不得不产生一些联想,毕节市申报了那么多所谓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究竟是真心为了普及发展校园足球,还是只是相关部门要求基层必须完成的硬性指标呢?
二、市/县/区 级校园足球联赛举办情况
毕节市各地校园足球联赛开展情况层次不齐,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些问题:
七星关区作为毕节市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毕节市的主城区和行政中心,其区级校园足球联赛举办次数居然最少。
市级的校园足球联赛居然能连续停办3年。
没有一个县区能保证每年都有稳定连续的青少年足球赛事
但也有好的一方面,金沙县,织金县和赫章县从2015年起,举办了五届以上的县级校园足球联赛,值得一提的是,金沙县很多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都有举办自己校内的班级联赛,而织金县在2018年更是举办了首届小学组的周末联赛,让小学的孩子实现了“每周一赛”。
从2015年国家教育部开始大力发展普及校园足球,并开始建设第一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至今已是第八个年头。毕节市在最初也响应了国家号召,申报了第一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各县区级,市级的校园足球联赛也正式起步。
但随着时间流逝,一些地方部门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之后的文章中会作详细讲解),校园足球发展仅留存于形式,甚至在某些年份趋于停滞状态。总的来说,毕节市校园足球发展各县区参差不齐,总体不容乐观。
第二部分:谁来为校园足球负责?
一、校足办
1. 何为校足办?
校足办全称为青少年校园足球领导办公室,是教育部为了保障校园足球的发展,牵头成立的办事执行机构,其职责主要是负责校园足球的规划、组织、监督、管理和保障,围绕足球特色学校布局、教改与课余训练、运动竞赛、建立激励机制、经费预算与统筹、场地建设、师资培训等全方面开展工作。全国各地的校足办大多实行办负责制,成员大多为兼职。
2. 现状以及为何需要校足办?
校园足球的发展和普及是一项规模浩大,分工明确,步骤详细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程,需要有专业的人士专门统筹规划全市的校园足球。而毕节市目前的现状,可能由于人力资源,或是资金,或是脱贫攻坚等方面的问题,并没有成立校足办,也就没有专门为校园足球发展负责的人士。目前,毕节市的校园足球联赛由教育部门的基教科和体育部门共同负责组织。所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毕节市的教育部门每年关于校园足球的工作内容几乎就只有两个:
组织赛事(并且校园足球联赛没有稳定性和连续性,有一年没一年)
宣发申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通知。
并且,在赛事组织上,每年都是简单的把组织赛事的任务交给几位专业人士在几个星期内写出方案和策划,然后草草举办,就当完成了任务。而关于下一年的校园足球工作任务,工作计划则几乎完全没有。
毕节市没有专门的人士负责开展校园足球工作,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没有连续稳定的校园足球比赛体系,没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监督,管理和保障机制,缺乏专项资金支持等等各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全市101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真正在认真搞足球的屈指可数,少数几所在认真搞校园足球的学校,也是因为有基层教练在靠着情怀苦苦支持着。如果在未来,毕节市还是目前的现状毫无改变,那么“情怀”究竟能支持多久呢?
3. 其他省市的情况
几乎可以肯定的说,在校园足球发展较为发达的省市,其教育部门都有专门成立校足办,专人专事的负责,每年有详细的工作计划,统筹全市/区的校园足球发展。在一些省市,校园足球甚至是当地教育部门考核的指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例如河南省,在2015年校园足球发展初期就已经成立了河南省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办公室,并聘请了范运杰、康华国等一批足球界、教育界知名人士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河南的下属各个县市,也几乎都有当地的校足办。在省内,诸如凯里市,遵义市,贵阳市等都有成立校足办,在贵阳甚至每个区都有自己的校足办。
郑州市校足办开会制定校园足球工作计划
贵阳市观山湖区校足办揭牌仪式
二、体育局和足协
先说足协,从理论上说,市级足协的职责应该有哪些呢?
负责本市足球项目的管理;参与研究制定足球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负责各类市级足球竞赛,制订全市足球竞赛制度、竞赛计划和规程并组织实施(涉及校园足球的相关工作协同教育部门负责)。
协同体育部门建立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组队参加省内各类青少年足球竞赛活动。
指导全省各级各类足球场馆的建设。
负责全省足球项目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包括选拔、培训、考核、认证、委派等监管工作。
负责推动足球产业、足球文化的开发与发展。
负责监管和指导省内举办足球竞赛及与足球相关的其他活动,并对违反规则的进行处罚。
目前毕节市足球协会是什么情况呢?每年仅有几万元的经费,毫无实权,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对于上述所说的职责,毕节市足协几乎都不参与。目前来看,毕节市足协似乎只有以下几个工作内容:
每年派人到省级足协开会
校园足球联赛开赛前夕才进行裁判员培训
协助组织业余成人组比赛并派队伍参加
那么,是毕节市足协不作为,不办事吗?倒也不是,只是足协真的是有心无力,这样一个类似英国女王一般仅有象征意义的社会团体组织,在没有资金,政策支持,没有实权的情况下,也很难改变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足协的存在对于毕节市校园足球的发展就是“然并卵”。
毕节市足协也有青训部,但由于上述原因,近年也几乎没有对外宣传招生,而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除了在有赛事需求的情况下,也几乎没有开展。而反观省内外其他地方足协,都把工作做的很好,例如组队参加省级比赛,定期组织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等。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大学队友,他在凯里市足协的培养下,高中时期就成为了国家一级裁判员。到了大学,学校也准备把他培养成国家预备级裁判员。预计大学毕业时就能拿到国家预备级裁判员的证书,要是他在本校考研,甚至有希望冲击国家级裁判员......而这些,都脱离不了凯里市足协的培养。
跟足协一样,毕节市体育局其实也是属于有心无力,挺无奈的。在毕节市校园足球没有得到普及,市级联赛有一年没一年的现状下,毕节市压根就谈不上有什么样的足球人才储备,毕节市踢球的好苗子几乎全部流失到外市或外省。
我认为在这样的现状下,毕节市青少年足球代表队能在省级比赛取得一次冠军一次亚军的成绩,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往年毕节市参加省级比赛,都是由当年在市级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县代表队直接负责组队参加,这其实是很不合理的,按理说应该由体育局牵头来负责市代表队的组队工作,理应在全市有一定的选拔机制,并统一组织训练,但往年并没有很好的实施。
如今在体教融合的大趋势下,毕节市体育局与毕节民中东校区合作,挂牌成立了毕节市体育运动学校。理论上说,毕节市以后的所有参赛队伍,大部分都将放在毕节市体校进行集中训练,这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我希望这能持续的运作下去,而不是一时的政策,在未来能真正把各个运动项目的人才能留在本地,为毕节市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也希望体育部门能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一下市足协,让市足协真正能在推广毕节市的足球运动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部分:社会保障的问题
一、社会球场使用状况
以毕节市人口最多的七星关区(毕节市主城区)为例,根据我这么些年在毕节七星关区踢球的经历来看,全七星关区仅有一个向市民公开使用的球场,那就是南山公园全民健身广场的五人制足球场,而这个球场的质量,简直一言难尽......
如图所示,球场质量十分糟糕,没有防滑的橡胶颗粒,没有缓冲垫,场地坑坑洼洼,草皮各处都有不同程度的掀起和损坏,南山足球场也被当地球友戏称为“南山溜冰场”......
而就是这样一座“球场”,却是这一百三十多万人口的七星关区唯一一座社会球场。在寒暑假南山球场人最多的时候,有近四五十人在这块场地踢球,并且大部分是学生群体。在周末,甚至有近十名7、8岁的小朋友在这块场地进行足球训练,安全隐患的问题可想而知......
南山公园全民健身广场并不是私人建设的,而是政府的惠民工程。我不能理解的是,相关部门为什么要以最低标准,最小成本,最差质量来建设一座向社会开放的球场呢?并且,球场在2020年下半年曾无故关闭了近五个月,理由是“场地维护”。但实际情况是,至今南山球场还是原来的样子,没有任何一丁点维护的痕迹。
正当我对七星关区的社会球场建设情况感到失望时,我查阅了毕节市人民政府网的相关文件,发现事实并非我想象的那样。根据毕节市人民政府网2021年公示的文件《毕节市社会足球场运行情况》中指出:
“毕节市“十三五”期间共建设29个社会足球场,分别为七星关区朱昌镇第一足球场、七星关区清水铺镇第一足球场、七星关区小吉场镇第一足球场......七星关区朱昌镇第一足球场、七星关区清水铺镇第一足球场、七星关区小吉场镇第一足球场均已面向社会公开使用。”
好家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在毕节踢球这么些年,居然从来没听说过文件中所提到的这三座球场,我在地图上搜索了一下,甚至无法搜到这三座球场的具体位置信息。
同时,根据毕节市体育局2021年发布的文章《毕节市“五步法”完成33个社会体育足球场建设》中指出:
“毕节市“五步法”完成33个社会体育足球场建设。截止2020年,我市建成33个社会体育足球场,成为全省第四个100%完成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目标任务的市州。1、“多方联动”保障资金来源。“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体育设施建设,共争取到“公共体育普及工程”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4640万元支持21个社会足球场地设施项目。其余12个项目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共投资约2568万元。2、“精挑细选”最优“解”。加强前期立项选址能力,根据社会需求(社会足球场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采取“三不”选址原则,交通不便不选、地势不平不选、离学校远不选,“计算”出最优“解”,以方便群众开展健身运动、运动员训练特别是有利于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开展为目的,达到场地利用率最大化。”
这三座球场距离主城区最近的朱昌镇来回也要四十公里,而清水铺镇,小吉场镇距离主城区来回更是要上百公里.....
文中也已经指出,社会球场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请问哪个中小学生会跑近百公里去踢场球?这三座球场建成以来,除了当地镇上的学校上体育课,其余真的有人使用过吗?如果没有,建设球场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选址在一个远离市区,人口稀疏的小镇上建设“向全市开放”的球场?文章最后指出“不能让球场成为无人区,要真正发挥好社会足球场的社会服务效应”,真的做到了吗?
一百多万人口的城市,没有一座像样的社会球场,学校场地又不对外开放,一到假期,想踢球锻炼的市民和中小学生也无处可去。国家拨款建设的社会球场选址在人口稀疏的小镇上,难道是为了帮助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有没有想过城区的基础健身设施根本就不完善吗?有考虑过市民的需求吗?究竟哪个地方才是对体育健身设施需求最大的呢?是人口密集,学生多的城区,还是人口稀疏的偏远小镇?
好吧,或许从我这种普通市民的角度,很难理解领导们的思维,或许也有很多东西是我根本就考虑不到的,上面这些也不过是发发牢骚罢了。
其实吧,想解决场地不足的问题也很简单,要么加大投入,在城区建设基础体育设施。要么就用第二种方法,社会场馆不够,就用学校的嘛。
在几年前,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就曾下发过《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和社会开放,有效缓解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繁荣发展”。例如贵阳也将在2022年3月1日前,实现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的目标。综上所述,大力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倡导全民健身,是国家未来的大方向,不知毕节市什么时候能逐步实现......
二、比赛体系
1. 现状
目前毕节市现有的青少年足球比赛大致只有两种:
市级/县区级的校园足球联赛
毕节市青少年体育运动会
目前,毕节市压根没有稳定连续的青少年足球比赛体系,这也是毕节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最大的问题,如前文中的数据所显示的那样,市级校园足球联赛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均未举办,县区级的校园足球联赛举办情况也是参差不齐,很多县区的校园足球联赛也是有一年没一年,甚至有的地区只举办过两届,而毕节各个县区的教育部门每年都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不举办校园足球联赛,每年不管是省里的足协还是省教育厅召开相关工作会议的时候,毕节市都会作为反面教材被批评,但不管省里怎么批评,毕节的相关职能部门在校园足球的工作上一直都没有什么改善。
而至于毕节市青少年运动会,只举办过两届,第一届为2014年,第二届为2019年,2016年以及2017年的则是举办的毕节市奥林匹克运动会(有青少年组)。那么,毕节市运会(或是青运会),究竟几年举办一届?可能连体育局自己也不知道,根本没个说法,可能今年举办的是市运会,明年就举办青运会,后年可能就不办。
对于足球这项运动来说,比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场正式的比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孩子技战术水平的,还是检验平时训练成果的最直接的方式,学生从比赛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还能从一次次的成功和失败中让孩子拥有更坚强的性格。
而毕节市目前的青少年足球比赛体系是混乱、不稳定、不连续的。也就是说,那些在毕节市搞校园足球的学校,教练可能辛辛苦苦带了一年,到头来什么比赛也踢不上。
虽然说普及校园足球的目的不是为了成绩为了锦标,但如果连比赛的机会都没有,不仅是学校得不到任何认可和荣誉,基层教练也没有任何检验自己训练成果的机会,连比赛都没有,我搞校园足球干嘛?练来自己玩儿吗?所以校领导自然不会重视校园足球,这样毕节市搞校园足球人只会越来越少,直到校园足球慢慢“死”掉。
2. 对未来的期望
如果未来某一天,能有相关部门领导重视的话,想搞好毕节市的校园足球其实也并不难,第一步只要能建立起真正稳定,连续,每周一赛的青少年比赛机制的话,毕节的校园足球水平和氛围会逐渐变好的。
那么该怎么做呢?
必须保障市级和各县区级的校园足球联赛每年举办一次,这是最基本的保障。
杯赛机制,例如一些校园足球发达省市的“市长杯”,“区长杯”,“县长杯”等,如果没有专项资金,也可以鼓励民间办赛并邀请青少年球队参加,例如“某某银行杯”,“某某建筑杯”。
办各城区之间的小学周末联赛,这一点织金县已经成功举办过。
督促毕节各个“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办好校内的班级联赛。
上面所提到的这四点,也只是一些城市发展校园足球做的最基本的东西,如果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做不到的话,毕节也别谈搞什么校园足球了。
三、升学通道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在毕节某学校搞校园足球的基层教练,他就曾表示:“自己可能辛辛苦苦带一批孩子带了几年,孩子的足球水平是提高了,但到了最后毕业的时候,有一些孩子连高中都上不了,有时候我都在怀疑我带他们踢球,究竟是帮了他们还是害了他们。”
当时这位教练的话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他的话也揭示了毕节市发展校园足球一些本质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踢球?踢球能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吗?如果不能,为什么不让他好好学习?
虽然毕节大部分的中学每年理论上都有着艺体特长生招生,但一方面由于足球人口少,实际通过足球得到更好升学机会的学生几乎没有;另一方面,即使极少部分通过足球特长生进入到初高中的学生,由于这部分学生人数较少,再加上学校本身也并不重视足球,进去了也只是被丢在最差的班级。毕节市体育运动学校在2021曾计划招收专门的足球班,最后小升初录取的14名学生当中,仅有两名前去体校报到,“足球班”的计划也不了了之......
我认为,保障学生的升学通道也是毕节市发展校园足球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如果未来毕节有了发展校园足球的决心,我希望在各学校发展校园足球的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在校园足球真正普及到了一定程度之后,通过降分录取等方式,鼓励一些重点中小学积极进行专门的足球特长生的招生,并发展自身的校园足球,打造校园足球的办学特色,打通踢球的孩子“小学——初中——高中”的升学通道。否则,升学通道不打通的话,几乎没有家长和老师会支持孩子踢球,校园足球的普及工作也就无从开展。
四、民间青训俱乐部
民间青训俱乐部的作用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点:
拓展足球人口,让更多的孩子有踢球训练的机会;
能以俱乐部的名义组队参加各种比赛 ;
与学校合作,在校园足球的发展上给予资金,师资等帮助。
在贵阳市,足球青训俱乐部、兴趣班就已经高达上百家,贵阳的各级青少年足球比赛也有民间俱乐部的身影,而与学校合作的俱乐部也有很多,例如贵阳日坛中学就是与北京国奥越野足球俱乐部合作的以校园足球为办学特色学校。
我所比较了解的毕节市七星关区仅有两家足球俱乐部,分别是星耀七星足球俱乐部和贵州中德足球俱乐部,两家俱乐部招收的学生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名,教练仅有几名,其规模,训练,队员的实力都只是兴趣班的水平,完全不具备一家足球青训俱乐部所应具备的条件。
贵州中德足球俱乐部属于德国贵州商会的下属子公司,2017年也与毕节市实验小学,毕节一小签订了共建“足球特色学校”的协议,但其实中德不管是在师资上,资金上都并没有给予实质性的投入,仅仅是以中德的名义在当地开设了二三十人规模的小兴趣班罢了。
中德与毕节一小的签约现场
星耀七星俱乐部的小队员在训练
俱乐部与学校合作的形式是很多校园足球发达城市很常见的一种发展模式,一家大的俱乐部可以在师资和资金上给予学校很大的帮助。如果未来,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能从贵阳或者省外引进一些资金充足的大俱乐部,与毕节的中小学进行合作,以校园足球作为办学特色,是不是能慢慢带动周边学校校园足球的发展,这样升学通道是不是也就能打通了呢?
第四部分:跳出足球人的视角重新审视校园足球
从前文我们可以大致分析出,毕节市校园足球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的不重视,可是,如果从顾全大局的角度出发,政府相关部门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太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为了某一方面的发展而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么,相对于发展校园足球而言,毕节市又有哪些必须要完成的的工作呢?
一、发展经济,扩大城市化规模
毕节市总人口达690万,是贵州省人口第一大城市,毕节市的GDP总量虽然全省排名第三,但人均GDP却排名全省倒数第一,这说明毕节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收入,社会生产力等仍然落后于其他市。因此,如何发展经济,扩大城市化是毕节市未来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
例如2015年成立的金海湖新区,就是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有效发挥城市生产要素聚集和扩散功能,进一步激发和解放社会生产力的重大举措。
二、脱贫攻坚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便明确提出了2020年之前消灭绝对贫困的奋斗目标,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一直是我们国家发展中的一大重点和难题。贵州省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的核心所在,直到2014年底,毕节仍有165.9万贫困人口,是贵州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市州,由此可见毕节在全省甚至全国脱贫攻坚战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是毕节市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发展难题,在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是提及次数最多的。相关文件指出:“从2014年底,到2020年11月23日最后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毕节在这场争分夺秒的攻坚战中,平均每年有27.7万人、每天有770人、每小时有32人脱贫。”
综上,毕节市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已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跟扶贫相比起来,校园足球其实也就显得无足轻重。确实,你很难要求相关部门在完成如此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的扶贫工作的同时,兼顾校园足球的发展。
三、基础教育
根据华经研究院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2020年毕节市在贵州省各市州的受教育程度中排名倒数第一。
由此不难看出,毕节市在基础教育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也是亟需解决的一大发展难题。为此相关部门也从省内外引进了一批优质的教育集团入驻毕节各县区办学,吸引了省内外许多的名师,为毕节市提供了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校园足球虽然也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只不过,与升学率这些硬性指标比起来,也显得不那么重要。很简单一个道理,学生能否完成义务教育重要,还是学生能否踢球重要?答案显然是前者。
四、对未来的期望
以上这些只是毕节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部分难题,如果真要好好论述的话,可能要写几万字,也就脱离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因此在这儿只做简单的阐述。
总而言之,在短期内,由于各种各样的发展问题,校园足球很难成为毕节市相关部门的一个工作重点,但从国家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来看,校园足球又是不可能绕开的一个话题,国家教育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都会提及校园足球。
或许在三年五年内,毕节市仍然要发展基础教育,要脱贫攻坚,要努力提升经济等各种各样艰巨的任务。但我相信,随着工作的逐渐开展,这些问题在未来也能一一解决,毕节市不可能永远都在脱贫攻坚,不可能永远都贫穷落后。未来某天,毕节市必然也将加入到普及校园足球的浪潮中,只不过在这之前,需要先解决一些基本的民生问题。
第五部分:结语——向基层足球工作者致敬
中国足球若真的想崛起,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金字塔顶端的那一批人,足球是一项有着科学的制度体系结构的运动,“金字塔”的每个部分都是环环相扣的。中国足球这个金字塔若想建好,需要有扎实庞大的“地基”部分。而我们有的时候只注重关注“精英”阶层,却忘了在“普及”阶层也有许许多多的基层足球人在踏实做事,我们需要给予这一部分基层足球人士更多的关注。
整个毕节市在用心发展校园足球的基层人士有很多,他们几乎都是靠着自己的情怀,自己出钱出力,坚持至今,他们才是更需要得到关注和帮扶的人。
毕节八中的林文老师,毕节一中的王凯,汪东老师,毕节东辰学校的杨文溆老师,黔西金碧三小的王云老师,大方元宝小学的徐召伟老师,毕节市实验学校的陈瑜老师,毕节一小的辛凯老师,黔西思源学校的冯杰,李世鹏老师,金沙干田小学的辛旭老师,毕节市体育运动学校的颜玉宇教练......
在这里还有许许多多没有提到名字的基层校园足球工作者,在这里,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足球调研室(ID:gh_1aafb5625bbd),作者:宋海溢,图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