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冰墩墩更难搞到的,是冬奥会官方避孕套。”

最近,加拿大冰壶运动员Jill Officer在社交媒体,晒出了奥运村里领取一空的避孕套,引发了全球网友的热论。



无独有偶,去年东京奥运会也因为同样的操作空降了热搜。

“东京奥运会禁止握手,却发15万个避孕套。”



看到这样的话题,相信大家满头问号。

毕竟,第一反应都是避孕套与比赛格格不入。再者,目前全球疫情防控仍不乐观,特殊时期,也更强调保持距离。



来源: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

所以,对肢体接触都“严防死守”的主办方,为何“免费发放避孕套”?

又或者,“这些避孕套是准备给谁用?”



奥运会发避孕套,不是新鲜事

奥运会发放避孕套这一行为,并非日本首创,而是由来已久。

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主办方开始试探性地向运动员提供免费避孕套,目的是为了防止艾滋病传播,鼓励安全性行为。

汉城奥运会期间,主办方总共发出了 8500个避孕套——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也是发放数量最少的一次。



1988年汉城奥运会 / 图源奥林匹克国际委员会

从此,每届奥运会,主办方都会向在奥运村一起生活的运动员、工作人员,发放超过10万个免费避孕套。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组委会发放的避孕套数量已经达到了15万,人均14个。

没想到,开赛第5天就全被用光了,主办方不得不紧急订购一批避孕套再次补发。

伦敦市长还调侃称:“我们的口号是激励下一代,而不是‘创造’下一代。”

四年后,2016年里约奥运会,吸取了伦敦奥运会的“教训”,避孕套发放的数量创下了新高:

面对10600多名参赛运动员,巴西主办方十分大气地准备了45万个避孕套。

算下来,人均42个。

这不仅打破了奥运会发放避孕套的“记录”,也是奥运会主办方首次发放女用避孕套:有10万个之多。



目前来看,这也是发放避孕套数量最多的一届夏季奥运会。

到了东京奥运会,日本主办方也明确表示:

会“遵循传统”,发放15万(也有数据称是16万)个避孕套。



历届奥运会提供的避孕套数量/图源Slate

准备数量庞大的避孕套,到底是为什么?

难道在紧张激烈的奥运会比赛期间,真的有人有心情……用它们吗?



避孕套,被谁用了?

在奥运会这样严肃的国际赛事中,运动员还顾得上“解决生理需求”吗?

答案是肯定的。

事实上,几乎每届奥运会发放的避孕套,都会被消耗殆尽。



伦敦奥运会发放的避孕套

性,早已不是奥运村的秘密。

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世界纪录保持者Ryan Lochte,曾在采访时毫不避讳:“我认为70%到75%的选手有过性行为。”

还大大方方地解释道,很多运动员都会用这种办法”释放压力“。

除了运动员群体“内部消化”,不少选手和当地人,还会选择使用约会软件,来寻找亲密关系的对象。



伦敦奥运村/EG Focus, Wikipedia

2012年奥运会期间,第一批奥运选手抵达伦敦的几分钟内,Grindr(国外著名约会网站)就因为登陆人数太多而崩溃。

一个伦敦当地人表示:“要么是大批运动员登录网站,想与其他奥运选手认识认识,要么是他们想约一个当地人。”

另一家基于用户地理位置、推荐约会对象的软件Tinder,也出现了类似的火爆情况。

2016年,里约奥运会,Tinder在奥运村的使用率增长了129%。

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Tinder Gold(付费升级版)用户增加了1850%。



运动员们的“生理需求”,真的有这么旺盛吗?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曾对160名男女运动员进行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有更频繁和更愉快的性生活。

奥运选手们不光长期进行身体锻炼,比赛时,身体还会分泌内啡肽和肾上腺素。

这两种物质可以令人愉悦,也会增强性欲。



水球运动员Tony Azevedo认为,奥运村里的关系,还受一个简单的人类基本需求驱使:

亲近、陪伴,哪怕转瞬即逝。

“对于大多数奥林匹克运动员来说,参加奥运会的道路是孤独的。

比如一位奥运选手,每天从早上6点训练到下午5点,哪有机会见到一个合适的人?

现在,(尤其是比赛后)压力消失了,你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 然后,一下子就爆发了。”



更何况,“不管你口味如何,奥运村一定会满足你,因为地球上体格最好的人都在这里。”

一位运动员,曾经这样评价奥运村里的选手们:“即便长相只有7分,身材也绝对有20分。”



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驱使下,奥运村里的运动员们“情难自禁”,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还有一个问题……

不会影响状态吗?

赛前“为爱鼓掌”,会不会影响运动员的状态和成绩?

不少国家的确认为,运动员需要“赛前禁欲”。

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墨西哥实施了“禁欲”制度,结果在小组赛击败强敌法国,进入16强。

主帅Miguel Herrera认为,此次超常发挥,“就是得益于队员们赛前的禁欲”。



2010年世界杯,墨西哥爆冷0:2击败法国

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巴西、波黑等队伍,也都曾先后官宣“禁欲令”。

不过,反对“赛前禁欲”的也大有人在。

有观点认为、单调乏味的封闭式训练,很容易造成运动员心里过度紧张焦躁,不利于大赛发挥实力。

哥伦比亚球星Carlos Valderrama就曾旗帜鲜明地表示:“我当时随队出战世界杯,却止步8强,就是因为当时的禁欲令。”

虽然这种强行甩锅的说法并不可靠,但学界目前有限的研究,也并不支持“禁欲有益竞赛”这一观点。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指出,在性行为过程中,男性平均消耗101千卡的能量,而女性平均消耗69.1千卡。

这种强度,远远低于慢跑的能量消耗。对于运动员们来说,也许只能称得上是热身运动。



《运动医学与体育健身》的一项研究称,运动员们在大赛期的性行为,存在“2小时时间窗”。

简单来说,就是事后5分钟、10分钟内心率显著偏高,到了2小时的时候,心率变化已经不明显。

10小时后再行压力测试,性行为对心率的影响已经不复存在。

此外研究指出,“为爱鼓掌”后大脑会释放出和犯困类似的化学物质,能助人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等情绪。

比赛成绩的好坏,或许并不取决于运动员们是否赛前禁欲。



作为纪念品带回家

尽管运动员的安全、健康和生理需求,早已得到历届主办方的重视。

毕竟,目前的情况下应该保持社交距离,但为何依旧派发避孕套呢?

这样想的人或许忘记了,奥运会发放避孕套,从来不是为了“鼓励”运动员们发生性关系。

是考虑到运动员客观需求的同时,保护运动员的安全、宣传防艾知识。



里约奥运会的防艾宣传/图源VICE

尤其是在这场国际赛事中,很多运动员来自欠发达国家,避孕套仍是稀缺品,“进行有保护措施的性行为”的意识,还不够普及。

让这些运动员把避孕套带回家,传递“使用避孕套”的意识,或许可以成为向这些国家和地区,普及生理卫生知识的一个渠道。

还有疫情之下,能够健康、平安,才是最重要的事吧!

最后,希望每一位运动员都能赛出自己最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