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坚持打工的根本原因,是不打工就没饭吃。一餐一饭看似琐屑,上升到宏观角度,就变成了粮食安全问题,实则关乎国家安全。

其实,除了主粮,油料作物同样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与自给率极高的主粮不同,中国最重要油料作物大豆的对外依存度,在2020年高达83.7%。

一餐一饭,柴米油盐,平日再普通不过

但如遇非常时期,就是决定存亡的关键

(有粮心不慌,图:壹图网)▼

 

近期,关于农业生产的文件与讲话先后出台、发布,都把提高大豆产量与自给率排在了紧随稳定主粮生产的位置,而且措辞非常严肃。

那么,大豆这种再常见不过的东西,怎么就变成了中国粮食安全的漏网之鱼?

它太普通,普通到常人往往意识不到它的重要

(图:图虫创意)▼

 

从原产地到进口国

其实,中国是大豆原产国,自东北平原到台湾地区的广袤土地上都分布着野生大豆。中国人驯化、种植大豆,至少有数千年的历史。只不过,在上古时大豆还不叫大豆,叫做菽。

商代卜辞作为中国已发现最早的文字,便已经记录了大豆的存在。《诗经·小雅·小宛》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记录。

在距今8400-7700年的后李文化时期

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在山东种植大豆了

(种地天赋,图:nature.com)▼



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除了需要摄入糖类化合物,还必须摄入脂肪和人体无法合成的多种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

主粮通常富含糖类,但是脂肪和氨基酸含量较低。如果能吃到肥瘦相间的肉,自然是补充脂肪与氨基酸的好办法。

然而,前现代的农业社会受限于过密的人口、低下的产能,人们普遍没有多少余粮喂养牲畜,自然也不太可能依靠肉蛋奶保证蛋白质、脂肪摄入。

在农耕为主的传统时代,动物性蛋白质很稀缺

如今得益于工业化发展,肉蛋奶才能够不限量

(图:壹图网)▼



这时候,大豆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它富含蛋白质,可以补充人体无法合成的氨基酸,同时还富含脂肪,几乎是一种长在田里的“肉”。

先秦时代,大豆就已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所以中国古代士人往往把“粟”与“菽”并称,作为百姓食物的代名词。比如《管子·重令》提到:“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饥饿之色。”

先秦时期,有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就叫“豆”

后来,这种器皿逐渐演变为祭祀用的礼器

(俎豆千秋,图:Flickr)▼



随着先秦时代石磨发明,大约在汉代时发明了豆腐,难以蒸软的大豆有了更好的食用方式,豆腐从此成了中国人饭桌上的常客。

隋唐之后,中国人便已经开始利用大豆油了。宋朝著名吃货苏东坡曾这样评价:“豆油煎豆腐,有味”。也是在宋代,用大豆酿造酱油的技术日趋成熟。

大豆酿成酱油,绝壁是东亚饮食史上的大事件

(影响深远,图:shutterstock)▼





虽然大豆自2世纪便传入朝鲜半岛,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后又先后传入欧美,但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都是最主要的大豆产地。

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90年代中期,大豆的种植面积都呈现出缓步上升的趋势,中国也一直都是大豆净出口国。

我们常年种豆吃豆,但却很少直接食用它

而是经过巧妙转化,演绎出百转千回的滋味

(图:shutterstock & 图虫)▼



然而,自从1996年中国第一次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以来,中国大豆缺口波动增长。净进口量从2000年的1260万吨增至2017年的1亿吨。

到2020年又增加到1.039亿吨。相当于国内消费量的85%,约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

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源是巴西,其次才是别的国家

(港口卸大豆ing,图:图虫创意)▼

 

何以至此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国内逐年激增的大豆需求量。

1996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仅有1500万吨左右,十年后的2009年,需求量激增到5572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19%。到2019年,大豆需求量则超过了1亿吨。大豆需求的增长是好事,是大众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

反之,中国也向大豆出口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所以巴西、美国和俄罗斯,都试图挤占对方的份额

(大豆装船,图:图虫创意)▼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中国人油脂消耗量也逐渐上升。植物油在目前中国人的油脂摄入结构中占据绝对比重,大豆又在植物油中占据最大比例。

2016-2017年中国主要食用植物油中,大豆油占比42%、菜籽油占比27%、棕榈油占比11%、花生油占比9%。

油耗量高很正常,毕竟中餐尚烈火烹油

(宽油警告,图:shutterstock)▼



如今,不同比例之间的差距更加悬殊。虽然长期高油脂饮食不利于健康,但越来越多中国人起码有了消费高脂饮食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孔仲尼老师早就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油水吃多不太健康,但肚里没油水更不健康

(嘎嘎香,图:shutterstock)▼



话说回来,大豆不单意味着食用油,更意味着肉蛋奶。油料大豆榨油之后的残渣叫豆粕,大约占大豆重量的八成。虽然油脂被取之殆尽,但豆粕中的蛋白质与糖分被保留了下来。

从减肥的角度讲,豆渣应该是很nice的食物

它有碳水、蛋白质和丰富的纤维,却没脂肪

(真的一滴都没了,图:图虫创意)▼



对于禽畜和鱼类来说,这是非常理想的高蛋白饲料。可以让饲料变得更可口,牲畜长得更快,出肉更多,风味也更好。

随着近年来中国人均肉类的摄入量逐渐提升,为此甚至要专门进口豆粕。说得夸张些,我们大快朵颐的肉其实也是一种变了型的大豆。

以为是工地挖沙,但其实是港口运豆粕

这种豆制品在全球的日消耗量,超乎想象

(图:shutterstock)▼



需求量增长了,中国国产大豆的供给量却没跟上。国家为此也出台了临时收储制度等优惠政策,但依旧无法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理论上讲,大豆产量缺口大、有利可图,而农民种地都希望多赚点钱。然而,这件事需要放在更加宏观的背景中审视。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推进,而城市的发展又亟需大量劳动力。允许人口流动的政策,让乡镇人口进入城市打工赚钱成为了可能。以至于出现了民工潮和春运这样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人口流动现象。

正因如此,许多人得以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

也才能通过自身努力,有了改变生活的机会

(图:壹图网 & shutterstock)▼





受制于有限的耕地面积和庞大的农村人口,每户分得的耕地通常非常狭小细碎。在如此狭小的土地上经营种植业,不论种什么,都很难有进城打工的收入高。

所以,农民在选择作物时,除了考虑赚不赚钱,还要考虑需要付出多少劳动。

咱们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且大豆存储很占地方,小农户没条件大规模囤货

(图:图虫创意)▼



如果不能实现机械化,种植大豆需要在除虫,除草上投入大量劳动力,对于小农户来说很不划算,而地块细碎的小农户又注定无法实现机械化。

另外,大豆论产量比不过玉米、水稻。论单价比不过水果,属于非常尴尬的存在。

产量不高还费劲,卖不上价就很难受

这笔账怎么算都划不来(图:图虫创意)▼



事实上,1995年前后与2010年前后,大豆两次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呈现出分布广泛但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的趋势。

然而,这种趋势都被逆转,重新向机械化、专业化水平更高的东北地区集中,而其他省份的农户重新改种其他作物。

耕地面积大,黑土肥力高,放眼一马平川

这是一个天然适合机械化种植收割的地方

(北大荒,图:图虫创意)▼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不赚钱。国产大豆的价格比进口大豆高太多,一度导致产销脱节。

种大豆的农民没有赚到钱,国家收购国产大豆却销路不畅,榨油企业如果用国产大豆就会亏损。最终,国产大豆用于食用,而榨油、饲料仍依靠进口大豆。

幅员辽阔的人口大国,吃饱饭是头等大事

不由想到:当思来处不易,恒念物力维艰

(图:图虫创意)▼

 

失去的十年

出现这样的局面,既有美洲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的因素,也有美洲的大豆科技水平更高的因素。大豆育种技术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迈进了实用领域。

上世纪90年代,国际种子巨头开始推广具有抗虫害、抗除草剂、出油率高特性的大豆品种,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大豆成为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农场主的盈利手段。

经过观察和测试,挑选状态最好的豆芽

借此判断哪颗种子最有活力(图:壹图网)▼



种子巨头旗下大豆的种植面积从1996年底50万公顷提升到了2016年的9140万公顷。而且上述国家为了扶持本土农业,多少都会对种植大豆进行补贴。

如今,美洲生产了全球8成以上的大豆,出口量更是占全球9成以上,掌握了大豆的定价权。也就是说,在大豆的生产上具有领先地位。

世界局势风云莫测,大豆也是重要战略物资

冷战时,美国设想殖民太空,种小麦和大豆

(官方图,图:壹图网)▼



因为中国本土大豆的产出无法满足需求,如果不想肉蛋奶和食用油价格普涨,就不得不从外国大量进口,从而导致廉价的美洲大豆涌入中国市场,国产大豆无力竞争。

这种情况,进一步影响了豆农的积极性。国家试图提高大豆自给率,成果却总是难以巩固。

这不是什么科幻片场景,是巴西大豆仓储

浩如沙海般的大豆,有很多会出口到中国

(图:壹图网)▼



事实上,即使收购了全球60%的大豆,中国人的蛋白质摄入量依旧不够。2020年,中国人每天平均摄入58.5g蛋白质。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中,则建议每日摄入78g蛋白质。多吃肉蛋奶,强壮国民体格依旧任重道远,而这背后需要天量的大豆作为支撑。

在我国的一些港口,这种场面是稀疏平常

不知道这一斗的量,能转化为多少肉蛋奶?

(图:壹图网)▼



然而,全球供应链受疫情影响,业界普遍预测2022年大豆与植物油价格还将上涨,后者还可能创下历史新高。看来,只有提高自给率,中国才有实力面对国际市场的冲击。

近年来中国大豆种植区域的变化,也说明了现在种大豆是一门技术活。专业化程度低的小农,更加无力与进口大豆竞争。前面提到,这也是本来在全国广泛分布的大豆种植业,为什么再次向东北地区聚集的原因之一。

不是东北选择了大豆,而是大豆选择了东北

(黑龙江大豆丰收,图:壹图网)▼



就是说,想要保卫粮食安全,提升大豆产量,就必须和美洲大豆站在同一平台上竞争。为了补足短板,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瑞士种子巨头先正达。而国内在良种培育、试植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种子在智能光照下,色彩缤纷,元气满满

饱含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图:壹图网)▼



随着国家逐渐重视大豆生产,中国大豆严重依赖国外的现状将会得到缓解。但是,中国的耕地面积有限,粮食生产与生态问题同样至关重要。

大豆想要完全自给短期内既不现实,也无必要。缓步提高自给率,提高国产良种质量,多元化进口来源,就能为我们带来足够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