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题图来自:《中国合伙人》
农历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适合盘点和规划的日子。以刚刚过去的农历牛年(2021年2月11日-2022年1月31日)来算,A股的表现是很差的一年,多数投资者的收益都不太好。
从2021年2月11日至2022年1月28日,整个农历牛年万得全A指数下跌6%,沪深300指数下跌21.4%,仅中证500指数上涨0.85%;分行业来看,食品饮料、生物医药两个热门赛道跌幅均超过27%。
市场自身的波动放在一边,投资者之所以亏地厉害,更多的还是又一次犯了“追高杀跌”的错误。
追高,投资的毒药
追高,主要是追白酒板块和明星基金经理。去年春节前夕,在市场情绪的推动下,白酒板块和明星基金经理一度被视作投资不败的象征。投资者因其优异的历史表现而追高买入,资金买入继续推动上涨,形成正反馈循环。在这种正反馈之下,相关行业板块和相关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均出现了明显泡沫化迹象。此时仍在追高买入的投资者,无一例外遭遇了市场调整的暴击。
在持续一年的调整之下,相关行业板块的估值仍难言合理,意味着,除非2022年有指数层面的大行情,否则投资者大概率还要熬一段时间。
事后复盘,很多投资者不能理解的是,长期业绩如此优秀的明星基金经理们,为何不能帮股民规避追高风险呢?毕竟,投资者虽然在高点把钱交给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可以选择不买入或买入估值合理的股票,一定要在股民资金的裹挟下被动加仓已然泡沫化的资产吗?
答案可能令大家失望,多数情况下,若基民追高买入基金,基金经理多半也会追高买入持仓股票。
首先,基金有持仓比例限制。以股票型基金为例,股票仓位不得低于80%,这就意味着当基民的大量现金涌入时,基金经理不得不把现金换成股票。
其次,在购买股票的选择上,基金经理也面临客观限制。尤其是对于行业主题型基金,如白酒基金、医药基金,基金经理只能购买限定的行业,哪怕明知估值有泡沫也是如此。2021年春节之前,很多投资者追的恰恰就是白酒基金和医药基金。
最后,规模本身会限制基金经理的选择范围。投资界有句话叫“规模是业绩的敌人”,巴菲特和芒格常常拿这句话向持有人进行风险提示,提示他们要降低对伯克希尔股票的收益率预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规模太大时,基金经理可选择的投资范围就大大缩窄了。
对一只基金来说,若看好一只股票,持仓5%以上才有意义。对于一只总规模500亿的基金,5%的持仓对应25亿的市值。而当前A股上市公司中自由流通市值超过250亿的公司不足260家,这意味着,若一只基金买入了25亿,就足以进入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流通股东前十名,买卖本身也会显著影响股价走势。
换句话说,总规模500亿的公募基金,只适合在这260只股票中挑选持股标的。从里面剔除中长期前景不好的传统行业龙头,实际可选的标的要少得多。投资者之所以发现规模较大的基金持股很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这里,能挑选的股票就这么多,很容易就重合了,形成了“抱团”的假象。
明星基金经理受到市场追捧,大量资金蜂拥而入,推动其所管基金规模节节攀升。但规模本身对基金经理是一种“诅咒”,会极大地限制其发挥空间,也会实质性影响基金业绩。当前,市场中已经诞生了千亿级基金经理,他们可选的投资标的就更少了,跑赢市场的难度也变得微乎其微。
在这个意义上,追明星基金经理,并非好的投资策略,大概率会导致双输:基民亏钱,基金经理赚钱能力受损。
止损是一种智慧,杀跌是一种错误
杀跌,主要是各种各样的割肉卖出行为。杀跌行为并不局限于特定板块,单就2021年看,几乎每个板块都狠狠地大跌过。止损是一种投资智慧,杀跌却是地地道道的错误投资,问题是,很多投资者混淆了止损和割肉的区别,错将自己的割肉行为当作止损。
止损的价值,在于人为制造“亏损有限、盈利无限”的不对称性,并借助这种不对称性实现多次投资的期望收益为正。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定10次交易,6次看错,4次看对,有没有办法可以赚到钱呢?办法是有的,在看错的时候严格控制损失,及时止损认赔,在看对的时候把钱赚到位,就有可能确保总收益为正。
而绝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从多次重复交易时总收益为正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只是单纯地为了摆脱亏损的折磨而卖出,这种卖出是割肉并不是止损,没有任何意义。
此外,即便是交易体系中的止损,也应该尽量少用。因为只要股票/板块的中长期基本面向好,其下跌的空间就是有限的,跌到一定限度会自动触底反弹,天然具备“下跌有限、上涨无限”的不对称性。价值投资者强调的“不惧波动、长期持有”,便是建立在这种天然的不对称性上。此时,投资者若主动在中长期价值投资体系中引入止损操作,反而容易出错。
那么,什么情况下的卖出行为才是止损呢?只有中长期基本面趋势性变差的时候,卖出才是有必要的,这个时候,即便亏钱也要卖出,此时的卖出便是止损行为,而非杀跌割肉。
虎年投资,抓牢坐稳是第一原则
展望虎年投资,市场环境的复杂度在提升。实体经济层面,内需复苏缓慢,出口增速放缓,房产&基建投资达峰;货币政策方面,国内政策边际放松,海外市场边际收紧,难以形成一致预期。
在此背景下,市场波动加大,板块分化也会加剧,无论是持股还是持基,“过山车”效应都会愈发明显。玩过山车时,抓牢坐稳是第一原则;同样,在过山车行情中,追涨杀跌无异于自杀,持有不动才是最佳策略。
最后,祝所有投资者在虎年里股票长红、基金长红,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密码。
本文由公众号“薛洪言微语”原创,作者为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