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聂说事儿(ID:hggm1988),作者:聂少锐,原文标题:《老汤的坦桑尼亚农场》,头图来自:作者供图
认识老汤是因为写文章,老汤作为坦桑尼亚著名的文艺青年对我这个后辈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我也时常看他的朋友圈,看他的纪实性的非洲生活随笔,人到中年,有过成功,有过失败,便一切都云淡风轻了,过了五十岁,在非洲已经二十多年,老汤决定为自己活一把,做点什么好呢?
就做个农场吧,作为农村出来的白手起家的人,始终有个种菜情节,不仅要种,还要种多种好,甚至丰富坦桑尼亚人的餐桌,出口欧美、中国。
首先是选址问题,坦桑尼亚地处东非,属热带高原气候,大家印象中的非洲就是一片荒漠,其实不然,坦桑尼亚自然资源丰富,部分地区雨水充足,著名的坦桑尼亚大米享誉全球,一个地方能种条件要求苛刻的水稻,种蔬菜应该是手拿把攥的。
做农场需要买地,起初老汤看中了morogoro区,可惜那边的地要么太贵,要么地主不卖,徘徊了三四个月,也没能在morogoro区找到合适的地方。
老汤对于坦桑农场选址有自己独到理解和要求:
气候适宜,不能太热。
土壤肥沃,适合种植。
距离水源不能超过一公里,距离电源不能超过四公里,距离主路不能超过六公里,距离大海至少一百公里,距离达市不能超过三百公里。
土地价格不能太贵。
周边一公里不能有居民。
周边可以随时扩大规模。
前两项理由自不必说,第三项因为非洲基础设施差,水电路必须有保障才行,第四项因为要买土地,成本要考虑,第五项主要防止传染病,第六项是未来规划考虑。另一个综合因素是离海边太近盐碱地风险较大,但是又不能离坦桑尼亚经济中心海边城市达累斯萨拉姆太远,这是市场因素和运输距离因素。
后来经朋友介绍,我们去了korogwe考察,发现这个地方完全符合以上的要求,说干就干,和地主签完合同后,老汤就立马开始了农场的总体设计,由于是做建筑出身,所以他亲自设计了场部房子、员工宿舍、动物笼圈、水塔、蓄水池、围网等等。
春节过后,老汤就带着施工队开始了农场的施工,老汤想着在四月份雨季来临之前就种上果苗,术苗,花苗。说是买地,就是一块荒地,老汤又拿出小时候在农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开始在希望的田野上开疆拓土。
到四月份雨季来临之前,农场就已经呼之欲出了,平整了土地,围起了围网,建起了房子,只能播下希望的种子,老汤从morogo买来了红心木瓜种,香蕉树苗,四英亩的百香果苗,还有各种中国蔬菜种:白菜、生菜、茄子、辣椒、冬瓜、西瓜、黄瓜,等等等等。
当然,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在各种事情错综复杂的非洲,甚至农场经历了一场抢劫风波,好在后面都化险为夷,虽然经济上有些损失,员工们安全才是万幸。
可是有付出就有回报,没两个月,农场的木瓜就结了果,百香果更是长势喜人,仿佛就在一瞬间爬满了架子,光搭这些百香果的架子就花费巨大,可是看着果园一片片成型,老汤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这里成了他的世外桃源,是真正的世外桃源,远离城市的喧嚣,追寻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
当然有植物还不够,老汤又买来六千只鸡,几十头羊喂养,再养几只看家护院的狗,一时之间,鸡犬之声相闻,一片的生机勃勃。
又过了几个月时间,辣椒长出来了,绿的像船,红的像火;西瓜长出来了,又大又甜;冬瓜更是一个个膀大腰圆,一圃一圃的各种蔬菜,一个又一个的塑料大棚拔地而起,中国人的种菜精神和经验终于在非洲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每逢周末,老汤带着三五好友,到他的农场品尝他亲手种的有机蔬菜,大家悠然自得。
菜种出来了,卖是一个问题,老汤在达累斯萨拉姆开了个小超市,专门供自家种的新鲜蔬果,也卖些中国特产,豆腐皮蛋之类,后来又开始卖肉和海鲜,超市不大但品种还算齐全,也因为刚刚开始,没什么经验,也经常遇到蔬果滞销的问题。
还因为大家对他那位置不太熟悉,市场也还没有打开,但是万事开头难,只要能开头,就算成功了一半。中国人喜欢用黄牛形容开荒拓土的人,老汤不是黄牛,只是个能吃苦的老华侨,传承着中国人勤劳朴实,敢想敢干的精神。
老汤为人直爽,多年的非洲生活让他受不了中国的那种繁文缛节,作为资深的羽毛球发烧友,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打完球和自己的球友们做点自家种的菜,喝上两杯。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重要的是有一颗淡然的心,疫情反反复复的,老汤也得过好几次,终究没有什么大事,没几天又在球场上健步如飞。人生如潮,起起落落,但总是波折着向前,行至水穷处,淡看云起时,一切就交给命运吧。
农场风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聂说事儿(ID:hggm1988),作者:聂少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