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缺芯眼”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两年了……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无论出点啥事儿,好像都能和“芯片”扯上点儿关系。

手机涨价?缺芯片害的!汽车缺货?缺芯片害的!显卡抢不着,也是缺芯片害的???

这……被“缺芯”闹得久了,我甚至一度怀疑,这只是厂商们合伙想出来抬价的借口!



我就不信了!芯片真就这么难造?我咋听说有人在车库里就能捣鼓出来?

最近,来自美国的小哥Sam Zeloof,就因为“自研芯片”火了。

年仅22岁的他,在自家车库里埋头苦干,终于“搓”出一枚拥有1200个晶体管、真正意义上的芯片。



图片来源:虎嗅App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芯片的设计、制造工艺流程相当复杂。

就算制作完毕,还需要经过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的检验才能够大功告成,期间需要无数高阶理论支撑、无数顶尖大厂的技术配合、无数精密仪器、数以百亿美元资金的投入……

那么,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大学生,是咋在车库里折腾出一颗芯片的呢?

看完全程我只有一个感受——瑞思拜。



Sam Zeloof自己就是电子工程学专业的,为了“造芯”,他翻出了50年前的相关教材开始恶补。

刀片、胶带、烧杯、各种化学药剂和瓶瓶罐罐,代替了各种精密仪器,成为了他的“基本工具”。



图片来源:虎嗅App

在某些关键仪器方面,Sam Zeloof更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比如光刻机。

Sam Zeloof在亚马逊上买了一个会议室投影仪,再改装后安装在显微镜上,就成了一台“简易破产版”光刻机。

对了,就连这台显微镜,也是他在拍卖网站上花1000美元淘来的“破烂”。毕竟,显微镜本身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



图片来源:虎嗅App

就靠着这样“艰苦卓绝”的拼拼凑凑,Sam Zeloof愣是造出了自己的作品——Z2芯片,并且通过了检测。



图片来源:中关村在线

对了,这台用来检测的惠普分析仪器,也是他自己淘的20年前的老旧货色。



图片来源:虎嗅App

虽然Sam Zeloof的操作足够牛逼,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捣鼓出的这颗芯片,确实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因为芯片本身只有1200个晶体管芯片,和当下含有数以亿计晶体管的芯片相比,存在至少50年的技术代差;

此外,由于芯片全程由他个人“自研”,确实也实现不了量产。话又说回来,就算量产了,这颗性能老旧的芯片当下确实也难堪大用。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但是,我这里必须得说一句但是了。

老话说得好,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嘛!

一个22岁的少年,为了自己的芯片梦,可以克服种种困难、在自家车库里埋头钻研,并且最终获得成功。

这样的精神无关国籍、无关人种,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



当下,咱们国家的自研芯片制造业,仍落后于国际最高水平。

面对重重的封锁和围堵,中国芯片人拥有的时间太紧、任务却太过繁重。

怎么办?唯有埋头苦干,克服万难。

期待国产芯片真正崛起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