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药物

5 家中国药企获准仿制默沙东新冠口服药,中国不在销售范围内

据路透社(Reuters)1 月 20 日报道,在联合国支持的药品专利池组织(Medicines Patent Pool,MPP)的一项协议下,全球 11 个国家的 27 家药企获准仿制美国默沙东公司(MSD)生产的新冠口服药物莫努匹拉韦(Molnupiravir)成品药或原料药,并在 105 个中低收入国家销售。获得此次授权的有 5 家中国企业:复星医药、博瑞医药、石家庄龙泽制药与上海迪赛诺获许可生产原料药和成品药,维亚生物旗下朗华制药获准生产原料药。

协议文件显示,中国并不在此次的 105 个国家之列。财新网引述知情人士称,药品的产量、上市时间及销售地区均由 MPP 而非获授权的药企决定。在新冠疫情持续的情况下,莫努匹拉韦的开发者默沙东公司、 Ridgeback 生物技术公司,以及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将不会因低价版的药物销售而获得专利权费。

莫努匹拉韦目前尚未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批准。虽然美国于 12 月向其颁发了紧急使用授权,但一些西方国家因其在试验中显示出较低的疗效,已经取消或正在重新考虑订单。印度监管机构紧急批准了该药物,但由于安全风险,并未推荐使用莫努匹拉韦。(路透社,MPP,财新网)

· 新冠病毒

全球首个奥密克戎刺突蛋白分子水平结构分析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对新冠奥密克戎(Omicron)变体刺突蛋白分子水平的结构分析。奥密克戎变体在其刺突蛋白上具有 37 个突变,是德尔塔(Delta)等变体的 3 - 5 倍。刺突蛋白突变的增加可能是导致传播性增加的因素。结构分析显示,位于 R493、S496 和 R498 几个位点的突变在刺突蛋白和人类细胞受体 ACE2 之间产生了新的盐桥和氢键。研究人员表示,这些新键似乎增加了病毒与人类细胞的结合强度;而其他突变,如 K417N,则降低了这种键的强度。进一步实验表明奥密克戎刺突蛋白表现出更强的抗体逃逸。与之前的变体相比,奥密克戎对全部 6 种单克隆抗体显示出可测量的逃逸,并可完全逃逸其中的 5 种抗体。了解病毒刺突蛋白的分子结构可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中和抗体,开发出针对奥密克戎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关论文 1 月 20 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生物多样性

第六次“大灭绝”正在发生的证据

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University of Hawaiʻi at Mānoa)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日全面评估了“第六次大灭绝事件“的证据。地球生命已历经五次由极端自然现象引起的生物大规模“灭绝”事件,第六次大规模灭绝是否正在发生存在争议。研究主要作者指出,物种灭绝率的急剧增加和许多动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是有据可查的,但有人否认这些现象是大规模灭绝。这种否认侧重于哺乳动物和鸟类,而忽视了构成生物多样性的绝大部分无脊椎动物。结合无脊椎动物灭绝的真实数量,研究人员估计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可能确实已经开始。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对陆地蜗牛和蛞蝓的估测值估计,自 1500 年以来,地球可能已经失去了 200 万种已知物种的 7.5% 至 13 % ,亦即惊人的 15 万至 26 万种物种。面对日益严重的危机,研究人员建议在物种消失之前尽可能多得进行收集和记录。相关论文 1 月 10 日发表在《生物学评论》(Biological Reviews)上。(科学网)

· 疫情通报

1 月 20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 73 例,其中本土病例 23 例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1 月 20 日 0 - 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73 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 50 例(上海 28 例,广东 10 例,山东 6 例,北京 2 例,福建 2 例,河南 1 例,广西 1 例),含 2 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河南 1 例,广东 1 例);本土病例 23 例(天津 8 例,均在津南区;北京 5 例,其中房山区 3 例、丰台区 2 例;广东 4 例,均在珠海市;河南 3 例,均在安阳市;陕西 3 例,均在西安市);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31 例,其中境外输入 29 例,本土 2 例(均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截至 1 月 20 日 24 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105 484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