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ID:timeweekly),作者:何明俊,原文标题:《种牙自由!种植牙太暴利,市场超2000亿,纳入集采或降价9成》,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金眼银牙铜骨头”,种植牙是高利润板块,是仅次于眼科的高值医用耗材。
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其中,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高值医用耗材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种植牙产业链包括上游耗材设备、中游器械经销商以及下游医疗机构。就种植牙上游耗材设备而言,欧美及韩国品牌长时间占据中国市场。
通联数据行业研究专家常江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参考近年高值医用耗材纳入国家集采后的情况,2020年心脏支架价格从数万元跌至不足1000元;2021年人工关节均价从3万元降到万元以内,降幅达80%以上。“纳入集采后,种植牙降价幅度有望达到60%~90%。”常江分析说。
种植牙纳入集采,对相关上市公司影响几何?1月11日,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正海生物(300653.SZ)董秘办。对方表示,此前宁波、四川等个别地区已有相关政策导向,未来若种植牙实施大量采购,将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通策医疗(600763.SH)董秘办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称,“对集采决定无需过度担忧。除原有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外,企业还将通过集采接触更多低价种植牙的客户,为消费者提供对应层级的消费品,提升整体业务量。”
潜在市场规模超2000亿
种植牙,即种植义齿,是用生物材料制成的一种仿生牙。医生根据患者失牙后牙槽骨及颌骨的变化,选用一定形状的种植体植入颌骨作为人造牙根,然后在露出口腔内的种植桩上安装牙冠。
常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种植牙仍以进口为主。”不同品牌的种植牙差价较大,欧美品牌最贵,韩国品牌次之,对应市场份额也有差异。
常江分析,口腔医院采购的种植牙,国产品牌进货价约400-600元,韩系品牌约500-800元,欧美品牌约1600-3000元。欧美系有技术、材料等优势,价格和利润率更高;韩系有价格优势,消费端价格仅为欧美系三分之一,近年市场份额升至近60%;国产定位接近韩系,但市场份额较低。
种植牙属传统高利润板块,但口腔医院采购的种植牙进货价400-3000元不等。“装到消费者嘴里,终端价涨至6000-20000元,中间利润空间巨大。”常江说。
“一颗种植牙的成本,有显性和隐性。”口腔行业研究者《好的牙》主理人张越粤1月11日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情况下,患者端能看到的手术材料属显性成本,如韩国种植体的成本约占总成本20%~30%。其他如医生等费用占比约20%~50%。整体来说,种植材料、医疗器械设备、医护人员、经营场所等都是成本构成。
利润空间催生巨大市场。Med+研究院测算,我国人口潜在种植牙数量1888万颗,潜在种植牙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医药战略营销专家史立臣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牙科市场一直快速发展,对牙齿诊疗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史立臣指出,种植牙行业类似眼镜行业,“主要是公立医疗对牙科门诊不重视,民营机构借机发展起来,民营牙科诊疗收费一直很高。”
牙科材料纳入集采,是否意味着诊疗费用将下降?史立臣分析指出,公立医院牙科科室不太强,民营机构抓住机会蓬勃发展,但民营牙科诊疗机构收费并不受政策监管,属企业自主收费。“在公立医院牙科不强的情况下,即便进入集采和医保,患者牙科疾病付费也不一定降下来。”史立臣说。
带量集采利好国货
种植牙纳入集采,并不意味将直接冲击行业,特别是国产占比较低的种植牙领域。
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由于国内行业起步较晚,国产种植体、基台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不敌进口品牌,国内行业所持有的种植体医疗器械注册证数量相对较少。
好的牙DataLab《2021中国种植牙研究报告》显示,现存有效的国产种植体医疗器械注册证有22张,进口种植体医疗器械注册证有113张,国货占比仅16%;现存有效的国产基台医疗器械注册证有8张,进口基台医疗器械注册证有70张,国货占比仅10%。
当前,国内种植牙的需求正不断增长。据《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在65-74岁的年龄段,47.7%的人存有未修复的缺牙,但仅有1.3%的人有种植义齿;在54~64岁的年龄段,38.9%的人存有未修复的缺失牙,仅有1.2%的人有种植义齿。我国种植义齿率低,有缺牙未修复比例较高。
常江分析,“由于同时存在未集采市场和增量市场,国产厂家依靠集采有望加速进口品牌替代过程。而对于下游口腔医疗机构而言,集采后高净值客户若选择低端种植牙,可能影响医院利润。”
张越粤认为,医疗集采种植牙的影响还要看具体的落地情况,例如是否规定公立医院只能用集采名单内的种植体等。“集采政策出来后,患者可能会在公立和民营诊所两边做对比。这对民营诊所来说,短期内会对流量有一定影响,将增加解释成本。不过长期来看,影响不大,对整个行业来说,更有可能推动种植数量的增长。”她说。
公告显示,通策医疗2021年前三季度种植牙业务收入约3.31亿元,同比增长46.49%,占总营收16.47%。通策医疗董秘办表示,截至目前,种植牙被纳入集采对企业影响为正。
目前,市场对种植牙医疗集采影响尚未达成一致。1月11日,正海生物报收70.45元/股,跌0.49%;通策医疗报收182.20元/股,涨3.3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ID:timeweekly),作者:何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