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报道指出,过去一些年,北京和中国其它一些地方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引发公众强烈的不满,2014年中国官方开始提出空气质量保卫战。
据北京市环境局1月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去年,在区域空气质量同步改善、气象条件较常年整体有利的情况下,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较上一年减少13%,达到中国官方制定的35微克/立方米的空气质量标准。PM2.5和臭氧(O₃)同步达标。
中国目前的PM2.5限值相当于世卫组织建议的第一阶段过渡目标。去年9月22日,世卫组织公布最新《空气质量指南》,PM2.5的标准值进一步收紧,由每年10微克/立方米收紧至5微克/立方米,旨在通过降低空气污染物水平来保护人们健康。
北京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于建华将北京市在过去十年中对改善空气质量的努力以及其改善的速度描述为 “前所未有”。
他说:“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组织全社会力量,实现北京空气质量的全面改善。”
他说,2021年,北京市优良天数达到288天,占比78.9%,接近八成;较2013年增加了112天,相当于2021年的优良天数比2013年多了将近4个月。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达到71微克/立方米,但是在冬季月份却经常接近500微克/立方米。造成北京冬季空气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以煤炭为主的供暖能源。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来现余说:“压煤措施对PM2.5直接减排量贡献占五成以上。”他指出,北京煤炭消费量由2012年的2179.6万吨降到2021年的不足150万吨,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25.2%下降到不足1.5%。
北京和河北省都开始大规模转型使用天然气供暖,并在整个地区种植大量树木。
这些地区还对机动车施行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同时强制钢铁企业和其它工业企业安装控制排放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