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4年2月,司马南参加微电影《求求你,药别停》首映式(图/视觉中国)
我们不能以现在有些改制后的企业日子好过了,管理层得到巨大回报了,就认为是改制错了,更不能因为看到现在有些国企看似风光无限,就彻底否定当年的改革。
昨天冰川发了《!》之后,后台留言很多。
让我惊讶的是,大多留言竟然是支持司马南、批判联想的。还有不少读者朋友留言,问我们是不是拿联想的钱了。其中甚至还有我生活中朋友,骂联想是汉奸卖国贼,当然,我们也就成了助纣为虐的号。
看来,我太高估了有些人的理性思考能力,而又过于低估了联想这些年来给公众留下的负面印象。
01
从2021年11月7日开始,司马南连续在微博上发布视频,炮轰联想集团,从国有资本被贱卖,高管中有多名外籍人士,高管分红占比过高,到资不抵债、研发比例过低,再到最新一期指控联想是一个“资本永不眠”的金融帝国,到现在已经公布了联想的“七宗罪”。
实际上,司马南针对联想的这些质疑,都不新鲜。你去网上搜,都能找得到。
但是,我看了一点司马南的视频,还是被吓得不轻。怎么说呢,就是各种大词,各种大帽,让人看了,简直要怀疑联想就是阻碍国企做大做强的绊脚石,是违背中国经济制度的一个怪胎。
联想有没有问题,这些年其实已经有很多讨论。联想的有些具体做法,也确实容易引起争议,或让人感觉不可思议。比如司马南指责的这些问题,都是那么多年的老梗了,为什么联想一直都没有正面公开回应,消除公众误解,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包括这次的应对,找司马南私下勾兑,也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司马南是拿你当祭品,根本不在乎你企业死活,联想居然一点都看不出来?
但是,联想真的像司马南所说的那样十恶不赦吗?肯定不是。
比如国企改制的问题。联想改制这么多年了,难道这起经过正规流程、公开操作的国有改制案例,真的包藏什么祸心,而又这么长时间没人看得出来?这不是在侮辱公众智商吗?
再说联想高管中有多名外籍人士的问题。联想本身是一家具有国际化特征的公司,当年收购IBM的PC部门,还是被看作走出去的一个成功案例。既然如此,管理层里有外籍人员(有些可能还是并购后留下来的管理人员),有什么奇怪的?中国企业要走出去,不广纳天下人才怎么行?如果连这点胸怀都没有,还怎么走出去?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华为创立后不久,就专门聘请IBM的顾问团队来做公司管理和战略的咨询。包括丰田公司、普华永道等西方企业,都曾经是华为的顾问团队。华为、福耀的国外分公司肯定也有外籍管理人员,这有什么问题吗?
照这么说,苹果、特斯拉、微软这些公司来中国,都不该聘请中国管理人员才对了?
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说的是联想的电脑在国内卖得比美国还贵。可要知道,中国的很多商品就是比国外价格高,比如美国超市的牛奶一大桶(1L以上)只要一两美元,比国内便宜多了,牛肉也是。
这种价格对比,有意义吗?要说美国的房子还比中国便宜呢,你找谁说理去?
当然,这些问题其实联想应该自己站出来澄清解释,而不能任人以讹传讹,进而变成偏见。
▲司马南频道截图
联想有一些做法,包括它原来奉行的贸工技发展战略,以及长期以来对研发的投入是不是太少,都是可以批评的地方。但批评也好质疑也罢,有一个前提是,人家是一家企业,它对自己的企业发展负责,干得不好,自然要面对市场的教训。
对于一家企业来讲,无论公众说什么,最终它还是要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众的批评、质疑和建议,也许可以让企业少走弯路,但无论如何也替代不了企业负责人的角色。
02
但是,司马南把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翻出来,却让我嗅到了不一样的信号。
司马南用这么大力度炮轰一家企业,以各种上纲上线的罪名来打击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的确非常不同寻常。
司马南的视频,让人感觉,他是在借炮轰联想改制来否定国企改制,进而否定我们这么多年来的改革开放。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释放市场活力开始的,就是从鼓励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开始的,就是从国企改制开始的,也是从引进外资开始的,没有这些领域的改革就不叫改革,也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
我们不去说,联想集团至今都不完全是一家民营企业,因为联想集团的母公司联想控股的大股东还是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它拥有联想控股36%股权,而联想控股又拥有联想集团超过40%的股权。
我们也不去说,如果不是当年的国企改制,联想能不能做大,能不能成为PC领域的世界第一,这都是一个悬念。
2018年12月,柳传志获“改革先锋”称号
但我们可以问一句: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大会,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表彰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员。其中,作为“科技产业化的先行者”,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获得“改革先锋”称号,获颁改革先锋奖章。
三年前给柳传志授予这个荣誉,难道国家搞错了吗?
国企改制,说白了也是一种利益重新分配,在这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记得当时是有一个共识的,国企改制势在必行。
那时候,很多国企都处于破产边缘,成为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沉重负担。在我的老家,当地政府当年就干脆把40多家国企打包一起卖出去了。
我们不能以现在有些改制后的企业日子好过了,管理层得到巨大回报了,就认为是改制错了,更不能因为看到现在有些国企看似风光无限,就彻底否定当年的改革。
03
我主编过一本书叫《重新发现改革》,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点点滴滴,现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当年改革的启动是多么不容易,取得一丝一毫的进步又是多么艰难。
别的不说,当年连个体户或企业应该雇佣多少人都成了争论焦点,舆论沸沸扬扬。那时候,很多企业家那真的是冒着坐牢的风险在搞企业的。
改革的成果有国有经济的功劳,也有民营经济的贡献,没必要把二者对立起来。中国过去40多年的改革经验不是这样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也不是这样得来的。
现在,有人刻意抬高国有经济,打压民营经济,其实质就是颠覆改革精神,为某个时代叫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