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一般大致都差不多,指出中国与日本的发展有哪些相似之处,最终下定结论,今天的日本就是未来的中国。
可历史总会惊人的相似吗?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经济确实和中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而日本的兴盛到衰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多借鉴与参考的意义。
首先,从人均GDP来看,中国2020年人均GPD为1.13万美元,大致相当于日本80年代1.16万美元的水平。
从城镇化率来看,中国一线城市高于日本80年代水平,而低线城市则低于日本80年代水平,整体约相当于日本60年代水平。
再从产业结构上来看,2018年的中国也与70年代的日本相当。
当然,这些数字可能说明只是中国凑巧走在这个发展阶段而已,但可能在其他的一些地方,中国正与日本有着出奇的一致。
日本是世界出名的老龄化社会,2018年老年人社会占比达27%,65岁以上老人占比24.48%,几乎是平均四个人之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而中国尽管人口老龄化不及日本一半,2018年数据为11%,根据联合国数据预测,中国在2050年社会老龄化将超过日本,看似很远,但是应该各位和局长一样应该都有幸见证这一天。
而低生育率也让日本成为了出名的低欲望社会,年轻人不愿生育,这又加剧了社会的老龄化。而是中国目前生育率已经跌倒了1.3,联合国给出的可能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标准则是1.5。
文化上,日本有个词叫“平成废宅”,这个词其实用中文也很好解释,正是近几年来大热的“佛系青年”、“躺平文化”。
不论从产业发展还是从文化延伸来讲,今天的中国都与80年代的日本有些许神似。
那么网络上“今天日本是xx年后的中国”这种论调真的会成立吗?
战后日本与中国
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在经济上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很多发展由美国把控,而日本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完全不受苏联控制,一下子就成了美国在亚洲的亲儿子。
二战结束后的日本企业根本不在乎人权,开始对日本劳动者进行了肆意的压榨。日本人也普遍刚刚从贫穷与愚昧中走出来,只要有口饭吃,随便你怎么压榨。当时的美国工人月薪380美元还经常到工会闹事,而日本的劳动月薪不到30美元,还愿意无偿加班,为公司奉献一切。
日本重点发展煤炭、钢铁、造船、汽车的产业,并依靠大量出口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以此来赚取外汇,换取用于本国建设的资金。
恰好当时美国参与了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需要大量后备资源,日本在当时就成了美国的子弹库。
美国有需求
日本大力发展工业
再加上大量低成本劳动力
日本经济增速堪比火箭。
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在经历“神武景气”与“岩户景气”的高速增长期后,经济大幅增长。60年代,日本开始修建新干线,并且申奥成功,一副经济繁荣向好的繁华景象,而此时距离日本战败不过20年。
在当时,日本的日元便宜且汇率稳定,日本央行对日元总量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加上政府对产业的扶持,三菱、松下、东芝、日立等企业渐渐成为了出口世界的品牌。
日本经济本就依赖出口,加上产品物美价廉一下子就成为那个年代的“世界工厂”。而最爱买买买的国家则是美国。
而这个时间则与中国发展的90年代相对应。
在当时,日本也随着经济发展陷入了一些问题当中,就比如贫富不均。
日本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一个重要基础在于劳动力成本低,而劳动力成本过低则会导致大量社会财富被企业主分走,民众没有钱,国内需求就跟不上,日本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1960年,以池田勇人为代表的内阁制定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池田涌人
池田涌人认为如果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没有随着GDP的增长比例而增长,社会生产力与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只有工人和农民收入倍增才能解决国家经济中内需不足、产能过剩问题。
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顺利推动下,日本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更多社会财富能分配到日本普通民众手中。
有钱了,人们也自然开始消费,拉动内需增长,1968年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而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加上美国对日本的出口制裁,日本迅速在国际出口贸易商败下阵来,尤其是低端制造领域。
而此时恰逢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大量低成本劳动力与亚洲位置迅速取代日本,成为新一代的世界工厂,并成功通过制造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十年。
美国压力下的日本与中国
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的唯一亲儿子,早就在上个世纪被美国制裁了一通。
日本早期经济发展其实最主要的依赖就是美国。毕竟日本地窄人少,即便经历了战后婴儿潮迎来了一波人口增长,但毕竟面积就这么大,美国依旧是日本的头号客户。
随着美日贸易的不断加深,美国开始逐渐发现问题有些不对劲了,日本的对美国的贸易出口远远大于从美国的进口,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美国的贸易赤字三分之一来自日本。
各大美国企业一时间被日本制造打得满地找牙。
美国挖掘机厂商卡特皮勒时任总裁李·摩根发布了《美元与日元不匹配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的“摩根报告”,指责日本通过日元优势向美国赚取大量外汇,从而降低美国人民收入。
报告发出后,经过媒体的发酵,迅速引起了全美反日高潮。
无处宣泄的怒火,让日本汽车成了美国民众攻击的目标。美国民众开始跑到大街上,疯狂砸毁日本车。
美国政府也针对日本的出口出台了一系列制裁政策。
日本最后只能“自愿”妥协,限制出口。
并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调整为科技振国的发展思路。
简单来说就是降低密集型制造的产业比重,提升高精尖制造的产业比重。
大量低端制造业被取代,中高端制造逐渐占领高地。
来源:东兴证券
80年代的日本开始了首次产业结构升级。石油、钢铁、造船等部门缩减的规模约达20%,而计算机、半导体、航天、生物工程、新材料等则成为日本大力发展的高精尖技术产业。
搞科技嘛,最缺的就是人才,以此为契机,日本教育也开始了深入改革,开始了“宽松教育”时代:具体内容为削减教学内容、授课时间、降低授课难度,设置没有教学活动的“宽松时间”,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等。
而此前日本所实行的教育模式是被教育界熟知的填鸭式教育。
当然,教育的改革也给日本带来了显著的成绩,2001年日本提出了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而随着接受宽松教育的那一代学者逐渐走入学界,日本近20年获得诺奖计划已经完成了2/3,和原本的计划相比,时间一半都没到。
日裔美籍科学家真锅淑郎(左)、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中)和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乔治·帕里西(右)
80、90后的人也应该在两千零几年的电视新闻中经常看到央视对日本机器人产业发展作出的报道。
在政策鼓励以及廉价劳动力的加持下,日本半导体产业也是十分给力,直接占据了飞速登顶,占据了世界60%的市场份额。
后来随着日本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之下签订《广场协议》,日元开始升值,出口成本上升,日本出口不再享有优势,时代的浪潮陷入了一股危险的暧昧之中,也就是我们说的泡沫经济。
日本从半导体赚到的钱,最后以一种很另类的方式变成了过眼云烟。
日本疯狂的80年代
或许是日本民族性格的原因,做事情总很极端,哪怕是经济发展也是如此。
日本为了优化产业结构,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拉动内需。
假设内需足够旺盛,哪怕不依赖进口,产业发展也能玩得起飞。
可日本人口有限,最快地拉动内需方案就是增加单个居民的消费能力。
于是,在80年代,日本政府为了促进消费可以说是想了一系列骚操作。
调整税收、促进消费
日本人口与土地注定了市场规模有限,那么为了扩大内需,就需要提升每个人的消费能力,于是日本政府采用降低个税、增加利息税的税制改革方案,增加个人收入,降低居民收入,从而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
据数据显示在80年代税制改革中,日本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70%降低至50%,税率划分档次也从原来的15个降低为6个交税档次,甚至拥有配偶者可以额外减免15万日元的个税。
而利息税方面,日本则废除了小额储蓄与邮政储蓄利息免税的制度,所有储蓄需要征收20%的利息税,免税政策仅为老年人与单亲家庭提供。
举债基建,加大杠杆
另一方面,除了基础的居民消费之外,日本政府还发行了大量国债。其中改善住宅和生活环境是日本公共事业投资主要项目,特别是公共住宅项目(相当于保障房),单1987年日本就新建住宅共165万套,1988年新建住宅140万套,创历史纪录。而当时日本人口是1.23亿,按三口之家来计算,日本两年建房能直接满足了7%的家庭住房需求。
但大量发行国债,且银行承销国债却带来了新的隐患——政府花钱上瘾。
国际通常用资产负债规模/本国GDP来表达国家印钱的狂热程度,当时的日本一达到了惊人的1.03,而对比之下,美国是0.19,中国是0.37.
日本杠杆来到了惊人的200%,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
而至于高杠杆引发了最后怎样的雪球,这个放到后面再说。
高薪、高保障、多假期
为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日本政府多次提高居民最低收入,80年代日本薪资增速甚至长期高于GDP增速。日本政府想法也很简单,通过收入刺激经济,拉动制造业飞速发展,再创GDP新高。
除了不断提升的收入之外,日本政府还加强了社会保障,提高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可以说是民众放心飞,政府永相随。
哪怕你被失业、退休的时候一分钱积蓄都没有照样能靠保险活得很滋润。
仅有钱多还不够,还得有时间去花,日本出台政策增加国民休假天数、推行带薪休假。
而且日本没有调休的说法,反而有补假,就比如某个节假日刚好是周日,那么顺延的下一个工作日则变为休息日。
2020年,日本的休息日高达120天(含周六日)。
放松金融管制,鼓励消费信贷
受美国方面的压力,日元逐渐从本国流通货币变为了一种国际货币。大量外资得以进入日本市场,而外资的进入让日本央行失去了对日元的绝对控制,各自银行也摆脱了央行的束缚获得了利率自主权,借贷这件事对于普通银行来讲成本变得很低。
个人消费信贷由此盛行,曾经的日本首富武井保雄就是靠着消费贷起家。
武井保雄
当时日本出现了一系列奇怪的现象:求着你借贷款。
甚至会有多家贷款公司为了求你贷款而大打出手,只为了借给你钱。百年贷都是毛毛雨,日本金融机构甚至推出了“祖孙三贷”,爷爷借钱孙子还,就怕你不来借钱。
政府理想很美好,人民有钱去消费,大幅度刺激制造业发展,GDP再上一个台阶简直轻而易举。
可如果事实真的和日本政府设想的一样,那日本早就发展到宇宙第一超级大国了。
大量资金并没有流向制造业,反倒流向了房地产和金融、奢侈品。
在低利息与肆意扩张的个人消费信贷的双重推动之下,日本社会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疯狂。
黄金是财富的象征,日本人就在食物里大量的加金箔,金箔寿司,金箔拉面,并不是金箔有着特殊的口感或者味道,金箔入菜只是单纯的炫富。
出行上,日本人当时首选是开车、还得是开豪车,打的都显得没面子,要是坐公交,地铁这些公共交通,就好比和你心爱的女生约会却拉着她来到煎饼果子摊点了俩煎饼,还不肯加个蛋。
日本街头经常能看到公交车空空如也,打的站台却排起长龙的反常景象。
日本的钱多到像是天上掉下来一样,怎么花都花不完。
这时日本又迎来了一股炒房热。
日本东京最核心地段一平方米房价炒到3650万日元,买一块100美元大小的土地,需要花60张100美元。
以当时日本东京的房价来计算,一个东京能买下世界第二大面积国家加拿大。而东京市区面积约等于1/3个深圳,1/2个香港。
原本应该流入制造业的现金却流入了房地产、投资、奢侈品,日本制造业企业受到了打击吗?
不仅没有,反而企业营收也一度再创新高,那就是因为制造业开始搞起了投资,炒期货、炒外汇。
制造都是过家家,真赚钱还得靠投资。
部分制造业企业甚至投资带来的营收直接超越了制造收入的两倍。
而以阪和兴业为代表的6家企业冲进金融市场搞投资则被人们称为“六鬼闹东京”。
阪和兴业的社长北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一天大约能赚多少时,北茂轻描淡写地说道:“一天一亿日元很轻松,一天五亿也有过。”
阪和兴业在投资上赚到了钱,其他日本制造企业也开始纷纷效仿,都去玩起了投资,制造业空心化严重,日本的泡沫经济已经逼近顶点。
1989年12月号称“平成之鬼”的三重野康接替澄田智,出任第26任日本央行行长。而三重野康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加息,并严格限制贷款,特别是向房地产领域的贷款。
收紧的银行政策直接让股市、楼市相继暴跌。
日本人曾经花高价买到手的房地产,瞬间暴跌70%。
卖了房子也还/不起贷款,大量的坏账最终导致银行相继倒闭,普通人的存折变成了一张张废纸。
20世纪90年代日本申请自我破产的件数迅速增加,到1992年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仅1年内就多达4万件以上),消费者无法偿还银行消费贷款的信用事故1年内多达27万件。
日本又是一个很极端的民族,自杀率直接涨了30%。
1991-2001也被人们称为日本失去的十年,从今天来看,日本经济似乎已经失去了30年。
当欲望过度膨胀过后,日本陷入了漫长的低欲望社会,人们消费意愿变得极低。
通常情况下,银行降息可以有效促进消费,但在低欲望社会下,日本政府即便把利率调到负的,日本民众仍然热衷于存钱,而非消费。
任凭日本最顶尖的经济学家数十年用尽浑身解数刺激经济,日本经济都有着自己的态度,一动不动。
中国会不会是下个日本
回头看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发展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从中小制造业起家,一路发展到世界第二。
今天的中国生育率也陷入了潜在的低生育率陷阱标准之下。
越来越多的躺平文化在年轻人之间盛行。
看着日本经济接近停滞的30年,中国的未来会是下一个日本吗?
答案肯定是不会的。
事实上,中国的今天已经和日本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大的人口基数。
也就意味着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工业需求,内需直接拉满。对外的进出口贸易也没有像上个世纪的日本那样如此依赖美国,最终成也出口,败也出口。
其实从近几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也可以很简单的看出,几十年过去了,美国用的还是那么几招。,不同的是我们与日本对美国的态度。
2021年初,美国政府将23家中国公司列入经济黑名单,其中包括14家虚构参与中国在新疆实施的强迫劳动项目的公司。
美国的制裁手段很简单,就是要切你供应链,断你市场,逼你妥协。
孟晚舟事件中,加拿大政府给出的理由是“涉嫌金融诈骗”。而美国政府却要求加拿大政府向美国引渡孟晚舟。哪怕孟晚舟真的有罪,美国大可不必向加拿大引渡孟晚舟,想通过孟晚舟来恶心华为的小算盘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了。
毕竟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的半导体公司只有华为一家,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直有人说华为在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西方半导体产业。美国想要限制其他国家的手段就是这么粗暴。
1857年,日本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东芝事件,日本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部长林隆二和机床事业部部长谷村弘明,在日本被日本警视厅逮捕,理由是违规向苏联输送五轴五联动机床。
日本和苏联当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在当时,日本甚至是苏联主要的工业设备提供者。
日本向苏联输送技术与设备,美国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气。东芝的部长在日本自己的东芝大楼里,被日本警察带走了。
面对来自美国的压力,邻邦日本一次又一次地发挥着“躬酱”精神,滑铲式赔礼道歉。
没有哪个公司那么想不开,顶着随着被本国警察带走的风险,日本的科技企业与政府之间像是叛逆的孩子与父亲,给了孩子一巴掌之后,政府依旧希望国内科技企业能蒸蒸日上,企业们却畏首畏尾,对政府失去了信心。
面对美国的制裁,日本、中国完全展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前者妥协,后者则由自己的坚持与底线。
事实上,在步入互联网社会阶段之后,中国已经有了全世界最发达的电商系统,2019年,中国电商的销售额几乎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韩国总和的两倍,并且增长还在提速。
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也早早开始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开始了教育的改革、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生育、对房地产进行调配,对P2P加强管控。
作为后发国家的我们,在发展路上,可以更好地借鉴前人的教训,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
读后台留言时,许多读者想让局长谈谈我们的导弹有多么先进、谈谈飞机有多么快的速度等等,这类军事类话题,而非经济话题。
其实,很多时候像日本今天陷入低欲望、老龄化社会的例子来谈,并不是导弹射程够远够精准、飞机速度快就能解决的问题,日本更像是被一枚“经济原子弹”轰炸过的岛国,陷入了动力的困境。
局长专注于产业经济话题也是如此,大国博弈之间,我们和和日本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不妥协、守住自己的经济低线,未来的结局也会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以史为鉴,日本的产业升级之路》东兴证券
《日本“双循环”经济对我国启示》民生证券
《日本是怎么把经济玩死的》十五喵金融
星海情报局入驻媒体平台
36Kr/ 虎嗅/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网易新闻/ 喜马拉雅/雪球/ 腾讯新闻/凤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