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江西,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相信在很多网友们心中,总会第一个想起江西省的绰号——“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份”。
意思是发生过很多事情,但没人记得住江西,它就像个默默无闻的“小透明”。
然而,最近这个“没有存在感的省份”,却因为江西葛仙村在疫情中给游客的一封信在网上火了。
葛仙村有超过1000名游客被隔离,他们的防疫压力很大,经济损失很严重,不被外界理解,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还给游客发放终身免费游的身份卡。
还有“家庭年卡”、“家庭VIP接待”等等。
消息一出,很多网友大呼羡慕,“突然想被隔离”,然后盛赞景区“格局打开了”,心疼“你们明明也是受害者,却默默扛起了更多...”
而之所以会有这么一幕,一切起因还要归结于前几天那篇叫做《江西的红灯与上海的烟花》的文章。 这篇文章一经发布,就在朋友圈刷屏。
但理由却并不是因为它写得有多理性,而是因为它用了一种“拉踩”的方法,将上海迪士尼和江西铅山的防疫措施作对比,讽刺铅山将全县红绿灯调成红灯的防控工作。
明明两地都是竭尽最大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启动疫情防控紧急预案,全力以赴,有条不紊地保护着身后的民众,却非要强行拿来对比。
这样的文章,看似批评,实则就是带着高高在上的态度在嘲讽。 而更加过分的是,文章里用了许多有失偏颇的字眼,拿“穷”来嘲讽江西。
最令人揪心的是,文章火了之后,“江西红灯与迪士尼烟火”迅速冲上热搜,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就开始对铅山进行指责和嘲讽。
有一说一,上海的防疫确实是做得不错,可铅山的红灯也做得很好。嘲讽的人,他们忽略了这两件事本来就不应该被拿来直接对比。 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大上海的烟花,还应该看到小县城的烟火。 为什么铅山的红灯和上海的烟花不能直接对比? 首先,上海与铅山对比,是一直辖市对一县,就像是举重比赛里的重量级选手,去和草量级选手比试一样荒谬。 上海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通常是我国新政策的测试地,之前像垃圾分类这样的大政策,都是先从这里开始。 它的资源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别说铅山比不了,相信我们中国很多的城市都无法比拟。 而上海迪士尼烟花,是早就已经定下的万圣节特定烟花,万圣节这天是必然要放的,当时所有人都被困在园区里,空间小,燃放烟花可以转移注意力,消除群众恐惧。 可耀眼的烟花照亮了夜空,却也遮住了许多人看向铅山红灯的眼睛。 我们常说“因地制宜”,作为连接着市区和其他县城的交通枢纽,铅山在疫情不明朗时,亮起红灯切断传播路径、确保其他地方的安全性,本来就是最合适,也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而在铅山之后,在大连庄河等地也有过类似的学习措施,足以证明这个方式是有一定的实用性的,并不是他们说得那样不堪。
再说效率,上海之所以仅用了5个小时就完成了3万多人的采样工作,那是因为上海有近40家三甲医院。 每家医院抽调10个护士,分分钟就能组成一支训练有素的团队,然后奔赴迪士尼集合,效率的确惊人。 可是铅山县呢? 各种医疗资源都相差太多太多。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铅山县在疫情发生后短短48小时内,完成了30多万人的核酸采样检测。 而这30多万人,分布在20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并不仅仅聚集在一个地方,他们的效率,也同样堪称“中国速度”的典范。 大城市上海的烟花,的确很美,但小县城的烟火,也足够动人。 比起大城市的烟花,我希望更多人去看一看那些小县城的烟火,去看一看那里朴实勤勉的人们。
“小地方人没见过世面”,“江西等地的落后是共同富裕之路上最大的困难”,这样“何不食肉糜”的句子,真的看得人心里发酸。 写出这种字句的人,他们只看得到铅山的红灯,却看不到一个县城的人顶着寒风,整夜排队做核酸。 只看得到小县城的落后,却看不到这里的人民为了抗疫众志成城的付出。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里面,我们国家的每一个省份,每一个儿女,都应该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在这样最需要团结的时刻,每一个防疫人员所做出的努力,都不应该被轻飘飘的一篇文章、几句话给否定。 当很多人在嘲讽江西亮起红灯的时候,江西铅山和葛仙村景区的防疫人员和老百姓们,却正在进行着一场奋不顾身的逆行。 他们所有人的努力,都值得被我们看见。 当葛仙村景区内超过1000人被隔离时,景区管理团队迅速出手,为滞留游客均按照“一人一房”安排住宿,并提供日常生活用品、药品等物资。
不仅如此,葛仙村还按照1:5的比例,组成了近200人的服务小组,为隔离者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
而就是靠着这个不到200人的小组,从10月30日发现第一例疫情,第二天,当地便已经完成了第一轮核酸检测,而两天后,他们又完成了第二轮。
人性化程度和细腻程度做到这个份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很多城市。 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轻言轻语一间间敲开隔离者房门,一边说着抱歉,一边送上生活物资,测量体温,这样的场景让人泪目。
而在景区之外,勤勉果决的铅山人民,也纷纷做好了战疫准备。 700名青年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应召奔赴各乡镇中心,在病毒和人民之间筑起一道“青春长城”。
江西医专600名学生志愿者驰援铅山。
无数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地鏖战,累了,只能靠在公交车扶手上短暂地休息:
困了,干脆直接躺在地上:
人民医院一个护士连续工作三天三夜,与儿子在隔离酒店相望的那一幕,让人热泪盈眶。
还有那一群善良的铅山普通人,为了让防疫人员吃上一口热食,他们连夜赶工1200个肉包,驱车30公里回到家乡,将食物送到工作人员手中。
而就是在这样一群众志成城的人民共同努力下,前天,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传来: 本次铅山疫情的首例感染者已经顺利结束了治疗,痊愈出院。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经历了无数讽刺与网暴之后,铅山人民用最沉默的努力,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抗疫答卷,控制住了疫情蔓延,狠狠地打了键盘侠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误解的寒冰消融之后,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春暖花开般的支持和鼓励。 而在支持的声音中,最有发言权的,自然是那些滞留在葛仙村景区的游客们。 他们在被滞留后,不仅没有焦虑,没有抱怨,反而是吃得饱,睡得香,关键还玩得好。
一盒盒热气腾腾的饭菜,一句句温柔贴心的问候,一次次风雨无阻的帮助,虽不似烟花般绚烂,但却是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 葛仙村景区和铅山县,已经身体力行地用他们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方式,去鼓舞和温暖了每一个滞留的人。 病毒可以隔绝我们的身体,但爱却将我们的心拉的更近。 我曾经在江西生活过半年的时间,那里的美景让我陶醉。 我想说,如果疫情过去,去葛仙村看一看吧。
很少有人知道,在铅山之下的遗珠——葛仙山,竟然宛如一处美丽的世外桃源。
在那里,有连绵不绝的青山,清晨的云雾就那样在山间萦绕,翻腾成飘逸灵动的云海,好似玄奥仙人的隐居地,又像摄人心魄的古典画。
在那里,有叠翠流金的秋景,朦胧迷幻的秋意中,微风徐来,落叶归根,在清幽静谧的风铃声中,令人不经意间就与不期而至的美好撞个满怀。
在那里,还有最怡然自得的古刹古镇,当夜幕落下,灯火齐明,穿着汉服提着花灯的姑娘小伙便纷至沓来,一同在氤氲的人间烟火之中流连忘返。
这样的世外美景,这样的安逸气氛,这样一群善良可爱的人们,不该是没有存在感的“小透明”,他们值得被我们所有人看见。
唯愿疫情能够快些过去。 愿静谧与安详再次笼罩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时,我们都能山水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