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底层设计师(ID:Bottom-upDesigner),作者: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前互联网时代,曾经有一个充满玄机、日后被证明是惊人预见的口号,太阳微系统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约翰·盖奇(John Gage)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


用了20年时间,业界才认识到这句话的力量。江湖传言,在大型机诞生的年代,IBM的托马斯·沃森(Thomas Watson)作过一个贻笑后人的预测,他说:“世界上只需要五台计算机。”据考证沃森并没有说过这话,但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不止一位专业人士的确是这样想的。我们现在都知道他们错了。


从那以后,市场上卖出了数以亿计的个人计算机。但我们搞错了错误的方向。这个预测的错误在于:把计算机的数量夸大了四倍。上网工作时,我们仅需要使用一台能量可无限扩充的庞大计算机。


2019年,盖奇回顾说:“当我们建立太阳微系统公司时,我们制造的每一台计算机都以网络为核心。但我们在三十多年前只能想象,今天数十亿的联网设备,从最小的相机或灯泡到最大的超级计算机,都在一个分布式全球网络上分享它们的数据包。”


在这台超能量的庞大计算机上,我们开始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但人类的需求永不餍足。我们现在觉得这台计算机不敷使用,我们想改造它,超越它,用最新的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现在,是时候提出一个新的口号了:“网络就是元宇宙(The Metaverse Is The Internet)


一、元宇宙是什么


科技巨头们纷纷忙于建立“元宇宙”,它们都声称,元宇宙是互联网的未来,用业界术语来说,元宇宙代表着互联网的一个迭代,或者互联网的下一个版本。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如果你看过电影《头号玩家》,大概对科技公司预言的互联网下一个大事件有点感受。


电影主角在预告片中说:“人们来到OASIS(绿洲,电影里虚拟现实宇宙的称呼)是为了他们能做的所有事情,但他们留下来是为了他们能成为的任何人。”一些受科幻启发的科技公司CEO说,不久的将来,我们都将在一个互动的虚拟现实世界中游荡,就像电影中的人物一样,游戏、冒险、购物以及从事千百种有趣的行为。


你会问,元宇宙与今天的虚拟现实有什么不一样?AR/VR技术被提出都已若干年,可我们知道,笨重的头盔仍然只能提供孤立的体验,玩家很少有机会与拥有设备的其他人进行交叉游戏。相反,元宇宙将是一个巨大的公共网络空间,将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结合在一起,使化身(avatars)能够从一个活动无缝跳到另一个活动。


“元宇宙”一词是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1992年的反乌托邦小说《雪崩》(Snow Crash)中创造的。在小说中,元宇宙指的是一个沉浸式的数字环境,人们在其中凭借化身展开互动。


前缀“meta”意味着超越,“verse”指的是宇宙。科技公司借用这个词来描述互联网之后的东西,它可能依赖也可能不依赖VR眼镜;作为一个集体共享之物,它由多个持续的、三维的虚拟空间组成,彼此链接为一个可感知的虚拟宇宙。


其实这听起来很傻,有点像在90年代初谈论万维网,或者更像Web 2.0时期,人们一度热衷开辟“第二人生”(Second Life)。但元宇宙不是静态的网页,也不是单纯的虚拟世界,而似乎是要把观者推入一个身临其境的游戏般的世界。


元宇宙可能有一天会像《头号玩家》中华丽虚构的“绿洲”一样,但在那之前,你可以求助于《堡垒之夜》和Roblox这样的社交游戏,VRChat和AltspaceVR这样的虚拟现实社交媒体平台以及Immersed和Horizon Workrooms这样的虚拟工作环境,来体验沉浸式的互联元宇宙体验。


随着这些孤立空间的融合和越来越多的互操作性,或许一个真正的单一的元宇宙将会出现,一如我们的物理宇宙,也是单一的各种空间相连的世界集合体一样。


Roblox对元宇宙的愿景是创建一个沉浸式共同体验的平台,人们可以在数以百万计的3D体验中聚集在一起,学习、工作、游戏、创造和社交。换言之,你可以在不同的3D空间中自由穿梭,从事现实生活当中你可以想象到的种种活动。


2021年7月,信誓旦旦要把Facebook变成一家元宇宙公司的扎克伯格,是这样看待元宇宙的:“元宇宙是一个跨越许多公司、跨越整个行业的愿景。你可以把它看作移动互联网的继承者……它是具身的互联网(embodied internet),因为你不仅仅是浏览内容,而是身在其中。你感觉到与其他人在一起,出现在其他地方,产生你不可能在2D应用程序或网页上拥有的体验……我认为很多人想到元宇宙时,他们想到的只是虚拟现实——这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元宇宙并不仅仅是虚拟现实。它将可以在所有不同的计算平台上进行访问;VR和AR,还有PC以及移动设备和游戏机……”


10月29日,Facebook更正式宣布更名为“meta”,大有把偌大的元宇宙纳入囊中的意味。


二、元宇宙不是什么


扎克伯格提醒了我们:考虑一下元宇宙经常被比喻为什么,对我们理解它也是有帮助的。当然要牢记心中的是,这些比喻都是不全面的。虽然众多比喻中的每一个都有可能是元宇宙的一部分,但它们实际上并不是元宇宙。风险投资家马修·鲍尔(Matthew Ball)列举了一系列元宇宙不是的东西。例如,元宇宙并不是……


一个“虚拟世界”


像“第二人生”这样的数字内容体验常常被看作是“原生态的元宇宙”,因为它们(1)缺乏类似游戏的目标或技能系统;(2)是持续存在的虚拟聚会;(3)提供几乎同步的内容更新;以及(4)其中生活着由数字化身(avatar)代表的真实人类。


登入“第二人生”,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生活,有工作、有爱好、有关系、有住处,甚至还能够建立和定制个人空间。但元宇宙要求与现实世界有更多的互通,它包含了诸如增强现实叠加、真实商店的VR试衣间,甚至像谷歌地图这样的应用程序。元宇宙的抱负要比“第二人生”大许多,指的是未来的数字世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身体有着更为切实的联系。


元宇宙不是一类虚拟现实应用:如扎克伯格所说,不能把元宇宙等同于虚拟现实。VR可以被视作一种体验虚拟世界的方式,然而在数字世界中的存在感并不能构成元宇宙。这就好比你不能因为你可以在一个城市中随意漫步、四处观光,就把这个城市称为你的家。


VR现在能做许多事情,例如在Oculus Quest上有大量的应用程序可以尝试,但它并没有带来大规模的社交,因为绝大多数人不拥有VR头盔。科技公司正在努力寻找工具,将常用设备如手机和电脑的体验与VR和AR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微软在这方面已经工作了多年,但仍然没有良好的破解之道。


一种数字与虚拟经济


数字和虚拟经济早就存在。像《魔兽世界》这样的游戏早就有了正常运作的经济,真人用虚拟商品换取真金,或者执行虚拟任务换取真金。


“第二人生”有6亿美元的年生产总值,从创立至今,已创造出超过20亿美元的用户生成资产。它的20万日活用户每年发生的交易超过3.45亿笔,而它每年向创作者支付超过8000万美元。通过一个名为Tilia Pay的跨平台支付系统人们能够将他们在“第二人生”中赚取的虚拟货币兑现并兑换成美元。


此外,像亚马逊的Mechanical Turk等平台,以及比特币等技术,都围绕着雇用个人/企业/计算能力来执行虚拟和数字任务。我们早已通过纯数字市场为围绕纯数字活动的纯数字项目展开大规模的交易了。


如果元宇宙确实可以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功能性“继承者”——只不过这次有更大的覆盖范围、更多的消费时间和更广泛的商业活动——那么它意味着更大的经济上升空间。


无论如何,元宇宙应能产生与我们在当前的互联网上看到的相同的多样性机会——新的公司、产品和服务将出现,以管理从支付处理到身份验证、购物、招聘、广告交付、内容创建、安全等的一切。这反过来意味着许多现有的公司可能会倒下。


一款大型多人游戏


现在的流行游戏如《堡垒之夜》中,有许多元宇宙元素。比如:(1)极具参与性,并没有固定的故事或IP,情节就是在上面发生的事情和谁在那里;(2)打造了一个跨越多个封闭平台的一致身份;(3)构成了通往无数体验的通道,其中有些是纯粹的社交;(4)为创造内容的创作者提供补偿,等等。


然而,它在做什么、延伸多远以及可以产生什么“工作”方面仍然过于狭窄(至少目前如此)。虽然元宇宙可能有一些类似游戏的目标,并涉及游戏化,但它本身并不是一款游戏,也不是围绕某个具体目标。


此外,电子游戏可能是一种“最粗暴”的交流媒介,我指的是人们很难平滑和直观地使用它。电子游戏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一种“你只有投入才能参与进去”的前置条件,玩家通常需要访问能力、金钱、时间和设备的组合。


与传统交流形式相比,撇开语言障碍不谈,书籍、音乐、电影/电视和口头交流形式通常如此无缝,人们仅需很少的指导或提示,就可以消费、生产和操控它们。


相形之下,游戏素养远远达不到这样直观的水平。即使在自称老游戏玩家的人当中,你也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先前的接触/训练有多大的影响,而非真正的直觉。也因此,我对基于游戏的元宇宙会成为这一新趋势的主导力量的想法,表示怀疑。


一个新的UGC平台


扎克伯格对投资者说:“元宇宙的决定性品质是在场感,也就是你真的和另一个人在一起或在另一个地方的感觉。创造、化身和数字对象将成为我们表达自己的核心,这将带来全新的体验和经济机会。”


然而,元宇宙不仅仅是另一个类似YouTube或Facebook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无数人似乎都可以“创造”“分享”和“金钱化”内容,但其实他们只是为大平台劳作而已。


元宇宙将是一个合适的帝国获得投资和得以建立的地方,这些资本雄厚的企业可以拥有用户、控制API/数据、发展规模经济等。很可能就像当下的互联网一样,由十几个平台占有大量的用户时间、体验和内容。


除了以上这些主要比喻以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例如,把元宇宙比作一个“虚拟的主题公园或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乐园的前首席技术官蒂拉克·曼达迪(Tilak Mandadi)这样预想,“游客可以与海盗一起探险,与英雄一起训练,与皇室成员一起跳舞,并在不离开家的情况下参观遥远的星系”。其实,在真正的元宇宙中,不仅“景点”是无限的,它们也不会像迪斯尼乐园那样被集中设计,更何况元宇宙不可能仅限于娱乐。


它也不是一个“新的应用程序商店”:没有人需要另一种打开应用程序的方式,在VR中这样做也不会解锁/实现继任的互联网应有的各种价值。元宇宙必然与今天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模式、架构和优先事项存在很大的不同。


所以,元宇宙不是一款游戏、一组硬件或一种在线体验。要这么形容就好比说《堡垒世界》、iPhone或谷歌是互联网一样。它是虚拟世界、设备、服务、软件等的大集合。互联网是一套广泛的协议、技术、管道和语言,再加上访问设备和内容,以及它们上面的通信体验。元宇宙也将是如此。


三、阻碍抵达元宇宙的三大路障


以扎克伯格迫不及待描画的愿景来看,元宇宙将Facebook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游戏、商业和社交网络方面的主要投资汇聚到一个虚拟环境之中。


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它将促进从社会互动到娱乐、购物和工作的一切。它将具有互操作性,允许消费者轻松地从一种体验传送到另一种体验,并且可以通过一系列设备——从移动应用程序和个人电脑,到沉浸式VR和AR设备——以不同的形式访问。


由此出发,我们可以梳理出元宇宙的基本技术要件:


  • 与旧的网络服务或现实世界活动重叠的功能集;

  • 实时三维计算机图形和个性化的头像;

  • 各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与刻板的游戏相比,其竞争性和目标性较弱;

  • 支持用户创建自己的虚拟物品和环境;

  • 与外部经济系统的联系,以便人们可以从虚拟物品中获利;

  • 看起来适合虚拟和增强现实头盔的设计,也可能支持其他硬件。


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标准化以及科技巨头之间的合作,而这些巨头,不论是微软还是脸书,并不愿意携手合作。


所以,不要只看设备量的亮眼上升(根据IDC的数据,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VR头显设备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2.4%),从设备的体验到标准的诞生再到产业链的衔接,元宇宙还有许多障碍要克服——尽管这并不能阻止许多人说元宇宙就在眼前。


这些障碍大小不一,从科技公司如何处理元宇宙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到人们是否真的想在一个身临其境的虚拟模拟中度过他们的大部分生活。在我们继续朝着下一个大事件混乱演变时,有三件事对元宇宙来说是关键。


互操作性


第一件我们已经提到了:互操作性。就像今天的互联网一样,元宇宙不会是一种被一下子打开的单一技术,而是一个由许多不同的公司使用各种技术逐步建立的生态系统。理想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这些不同部分将是相互连接和可以互操作的。


互联网之所以成功(而且还在运作!),是因为它是开放的。它的设计是分散的,设计时就制定了互操作性标准。所以数以亿计的服务器和设备既可以运行基础设施,也可以访问在其上的丰富体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东西都能在任何地方运行,但它确实意味着标准的参与模式的存在。


互操作性是互联网存在于数不胜数的服务器中的关键想法,因为那些在人们该如何分享信息方面极有远见的人在早期就建立了一套互操作性标准,比如:我们如何分享数据包?我们如何索要信息?以及我们将内容怎样安放?所有这些是使万维网得以建立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元宇宙中,我们需要同样的东西。这并非要求每个三维世界都能互联互通,但重要的是,在它们之间分享东西、获取内容的方式是标准化的。


风险投资家马修·鲍尔把“前所未有的互操作性”作为元宇宙的定义特征之一。我想他加上“前所未有”的定语,其实点明了一个现实: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从开放互联网走向了平台统治的互联网,而最大的科技平台几乎没有互操作性;它们最多只能让你分享一些联系人数据或导出一些照片。


所以,要想建成比今天的系统更具互操作性的未来系统,恐怕不是唱唱元宇宙高调就能实现的。


如果你曾进入过“第二人生”和其他虚拟世界,你会被一种徒劳的感觉所震撼。尚无人建立一个能与另一平台一起工作的平台。即使在我们相对扁平的社交媒体环境中,我们在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上也是完全不同的实体。扎克伯格渲染的那个巨大的、无边界的数字世界的愿景,与他自己的企业实践就格格不入。


互联网的关键因素是它的开放性、连接性和互操作性,所有早期类似于元宇宙的体验都无法复制。互联网有HTML和Javascript的通用语言,以及确保无缝浏览的既定协议,但我们却还没有建立连接虚拟世界的共享标准,而这些虚拟世界在未来的畅想当中是充斥着元宇宙的。


隐私与自由


当我们的更多生活、数据、劳动和投资现在以纯粹的虚拟形式存在于元宇宙中之时,数据隐私和安全一定会成为非常大的关切。


我们在广告的基础上建立了传统互联网。尽人皆知,广告在准确定位时更有价值。而准确的定位需要数据,我们迄今为止所积聚的庞大数字消费者数据是侵犯隐私的。


我确实希望,无论在元宇宙中我们做什么,都能找出不依赖广告的盈利模式。希望我们会有正确的基础设施和系统,以实现最好的结果,而不是最坏的结果。想想科技平台可以追踪的所有数据。它们可以通过非语言手势和身高来识别你。它们可以使用机器算法,根据你在虚拟世界中看不同人的方式来预测你的性取向。


以Facebook为例,我们料想,Facebook如此大力投资VR/AR的部分原因是,当用户在这样的平台上互动时,可用的数据颗粒度比基于屏幕的媒体要高一个数量级。现在不仅仅是我在哪里点击和选择分享什么,而是我选择去哪里,我如何活动,我看什么最久,我身体移动的微妙方式和对某些刺激的反应。这是一条通往我的潜意识的直接途径,而它对数据资本家来说是黄金。


如果过去有任何迹象可寻,可以预期的是,Facebook将在元宇宙中大量使用我的数据,并常常是在未经我允许的情况下。因此,问题就在于,我们真的想生活在一个由扎克伯格统治的宇宙中(尽管是一个数字宇宙),而你所有的工作、生活和声誉都取决于该公司的服务条款和公司政策吗?


Facebook不太可能有兴趣改变一个已经为他们服务得很好的商业模式,转而优先考虑用户的隐私,或者让用户对他们在元宇宙中的行为数据如何被使用存在任何有意义的发言权。


所以,隐私在这些元宇宙体验中肯定将变得更加有限。像以往我们所欢呼的技术创新一样,元宇宙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但也会有意外的、未曾预料的成本和伤害。而最坏的情况有可能让我们万劫不复。


如果你现在可以用另类现实取代某些人的整个现实,你就可以让他们几乎相信任何东西。


最坏的情况基本上是虚拟奴役,我们的设备和平台控制着我们看到的东西,隐含地控制着我们的行为,我们因此失去了思想的自由,失去了拥有我们自身的观点和我们想要的任何光谱的自由。


这里存在一个真正的危险。而且,元宇宙技术比电视或互联网强大得多,会是倍增的强大。


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数字生活


互联网的发达,并不是因为它连接了设备,而是因为它连接了人。人的红利并没有随着元宇宙的出现而消失;我们仍然是社会人。


数字化的接触应该是对人类互动的补充,而不是取代。我们在大流行中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人们仍然渴望身体接触。无论是AR、VR还是MR,都不会改变我们对沟通和互动的需求。


很多人一说元宇宙,就追溯到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的《雪崩》,其实在《雪崩》的世界里,元宇宙并不被视为特别酷——它成为必要的,是因为现实世界已经变得如此不堪一击:那是一个贫穷、绝望之地,实际上是由企业的特许经营权所统治。


《雪崩》中的实际场景是这样的:在黑色的地面上,在黑色的天空下,就像拉斯维加斯的永夜一样,斯蒂芬森的元宇宙由“街道”组成,这是一条无垠的大道,其中的建筑和标志代表着“由大公司设计的不同软件”。这些公司都向一个名为全球多媒体协议集团的实体支付其数字房地产的费用。用户也为访问付费;那些只能买得起便宜的公共终端的人,在元宇宙中目睹的是颗粒状的黑白。


2017年,斯蒂芬森向《名利场》指出虚拟现实(VR)而非增强现实(AR)是实现元宇宙愿景的必要条件。


如果你在一个AR应用中,你就在你所在的地方。你在你的物理环境中,你正常地看到你周围的一切,但有额外的东西被添加。只有VR才有能力把你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虚构的地方——《雪崩》中元宇宙描述的那种东西。当你进入元宇宙时,你在街上,你在黑太阳里,你的周围环境消失了。在书中,Hiro住在一个破旧的集装箱里,但当他去到元宇宙时,他是一个大人物,可以获得超级高端的房地产。


难道这就是元宇宙吗?一个我们通过VR头盔进入的大型替代性数字模拟环境,在那里我们可以假装过上美好的生活,而我们实际上不过是住在“破旧的海运集装箱”中,任由世界在我们周围衰败,就像小说中那样?


许多科技公司将元宇宙描绘成克服物理世界的社会经济障碍的一种仁慈的方式。扎克伯格就说过:“研究表明,你出生和成长的邮政编码与你未来的流动性和你的收入高度相关。我认为这与我们这个国家的意识相悖,即人们应该有平等的机会。”


充满讽刺的是,他领导下的Facebook正因垄断面临着美国联邦政府的拆分前景。换一个角度思考,发展新的虚拟性现实也可能是保护科技巨头在当前现实中的失败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迫使更多人上网的大流行中,杰夫·贝索斯、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拉里·佩奇和埃隆·马斯克等人的财富大量增加。随着元宇宙的发展,它们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并非所有人都赞同扎克伯格或者微软 CEO 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坚定不移的元宇宙热情。AR游戏Pokémon Go背后的开发商Niantic的创始人兼CEO约翰·汉克(John Hanke)就把元宇宙比作一个“乌托邦式的噩梦”。他写道,那些激发了元宇宙概念的小说、电影和电视节目实际上“是对技术出错的乌托邦的未来警告”。


扎克伯格认为,虚拟世界会给你生活中的人和你想去的地方带来更强的在场感,而汉克却相信,它将起到相反的作用。


“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利用技术向增强现实的‘现实'靠拢——鼓励每个人,包括我们自己,站起身来,走到外面,与他人和我们周围的世界发生联系。这是我们人类生来要做的事情,是200万年人类进化的结果,因此,这些是让我们最快乐的事情。技术应该被用来使这些核心的人类体验变得更好,而不是取代它们。”他在博客中写道。


严格来说,有关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价值之间的争论,不太可能得到完全解决。在未来,那些认为物理世界更重要的人将会说其他人在虚拟世界中出现了问题,反之亦然。


所以,我们现在不清楚,社会技术和创新专家预言中的元宇宙会是什么样子,它是否会成为一个有隐私意识的、去中心化的生态系统,或注定演变成一个反乌托邦的恶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底层设计师(ID:Bottom-upDesigner),作者:胡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