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无芯可用,华为比肩苹果、三星的手机业务几乎拦腰折断,营收也出现了大幅下滑,一度面临生存危机。
但令人振奋的是,华为并没有妥协,反而是在任正非的带领下迅速调整业务重心,如今已变得更加坚韧与强大。值得强调的是,老美的霸凌行为让国内市场清楚地认识到了掌握核心技术自研的重要性,从而掀起了国产化替代的潮流。

相比之下,美芯片市场却是一片哀鸿,因无法自由出货而遭受到了巨大的反噬。据国际半导体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以出口为主的美市场至少损失了近11000亿,不少中小型企业因此而破产,大批高薪岗位流失。
正如业内人士所说,“芯片断供是把双刃剑”。老美看似是对华为的单边制裁,实则是“自损八千”的愚蠢行为。

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个“本末倒置”的打压结果,在这段时间里,高通、英特尔、AMD等美企巨头们先后获得了对华为、中芯等中企的供货许可,而且老美还批准了一项价值2亿美元的车载芯片出口。
很显然,胜利的天秤已经开始逐渐向华为等中企倾斜了。就在刚刚,媒体又披露了一份美恢复供货的详细数据,让不少业内人士猜想:这是认输了?

财联社于10月22日报道,从去年11月份至今年4月份,美国所批准的面向华为的供货许可已累计113份,总金额更是高达6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00亿!
如此规模的技术产品或许覆盖到了华为的各项业务上。这足以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华为各项业务的背后,有着一个无比庞大的全球市场供应链,而且,华为在全球市场中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如果凭此就断定老美妥协了,那只能说明我们太过天真。
原因很简单,在这113份供货许可、610亿美元的技术设备出口中,没有涉及5G以及其他任何尖端设备技术。比如高通所恢复的对华为的芯片供应,只是4G版本,而且美批准的车载芯片出口,其制程工艺也仅仅是28nm,国内市场已能够独立制造。
换句话说,美所批准的清单并不足以让华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只是想通过华为的销售来为美企清理库存,从而实现快速变现,继续从国内市场攫取利润。

对此,任正非可谓是看得很透彻,并且正式表态:对于“解除禁令”已不抱任何幻想,华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有质量地活下去。
在前不久的华为内部会议上,任正非也说过,会全力支持海思继续进行技术攻关,站在制高点,为突破封锁做好准备。
而华为也正是这么做的:积极布局推动“1+8+N”的发展战略;创建鸿蒙、欧拉两大移动操作系统,弥补软件技术短板;投资国产半导体企业,踏入重资产的芯片制造行业;成立“四大军团”,推动5G价值的全面发挥;支持海思继续研发高端芯片,保证在华为突破封锁之时,不会出现技术断层等等。

这足以看出华为自立自强的决心!因为所有人都清楚,即使老美此刻能解除限制,可在未来有着一日,也保不准它会再次进行技术封锁,若想根除“卡脖子”情况,就必须加大研发脚步。
正如中国工程院士倪光南所说,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换不来、求不来的,我们要身体力行地完成“去美化”替代,只有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