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10月9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宣布放弃对新冠病毒感染“清零”的政策。“我们必须敬畏病毒,但不能被它吓坏。”此时,新加坡连续5日新增感染病例在3000例以上,为历史最高值。
2.新加坡制定了走向“与病毒共存”的四阶段路线图,虽然疫情有反复,但是会下定决心往前走。选择与病毒共存,而不是封锁,是因为“新加坡无法长期封锁。封锁不会成功,而且代价很高。我们将无法恢复正常生活,无法社交,无法重开边境,无法重启经济。”
3.新加坡目前已经有近85%人口接种疫苗,是世界上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98%的确诊病人是无症状或轻症,2%是重症,0.2%需要ICU治疗。在疫苗的保护之下,新冠已经不再是可怕的疾病。
4.如今新加坡放弃清零而走向与病毒共存,也是提前摸索经验。中国大力接种疫苗,也是为了有一天能放下严防死守的包袱。何时放弃清零,是中国面对的新问题。近期,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钟南山院士,已先后多次表态,认为中国将在接种85%至90%左右时,迎来开放。中国应该制定一个路线图,适时调整心态。
日增感染超3000例,新加坡迎来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总理李显龙为何高调放弃实行了一年之久的“清零”政策?
因此,几个月前,我们判断,'清零策略'对我们来说已不再现实。所以我们采用'共存策略'。”
10月9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表全国讲话,宣布放弃对“清零”政策的追求,将与病毒共存。此时,新加坡的每日新增新冠感染病例,已经连续5天突破了3000例,为历史最高值!同时,新加坡的死亡病例新增数值,也处于历史的最高峰。
在之前,新加坡曾学习中国的“清零”政策,疫情也一直控制得不错。
新加坡人口大约为600万,截止2021年7月31日,新冠死亡人数只有37人。
此后,新加坡虽然迎来了一波疫情,但到目前为止,每百万人口中新冠累计死亡数也只有29人,远远低于美国和全球的平均水平。
但是,放弃清零,并不等于是完全“躺平”、向病毒投降!李显龙说,“我们必须敬畏病毒,但不能被它吓坏。我们必须尽可能正常地过生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遵守限制措施。”
新加坡的“仰卧起坐”抗疫模式。李显龙提出的与病毒共存路线图,为何将分四个阶段完成?
说到抗疫模式,如果说中国一直是“严防死守”,欧美几乎是“躺平”,那么新加坡就是在做“仰卧起坐”。
之前因为新加坡实施封锁令,餐馆都不能提供堂食。今年6月21日,新加坡开放堂食,但最多只能两人聚餐。
8月9日是新加坡的国庆节。从今年8月10日起,新加坡开始了实行走向与病毒共存的路线图,分四个阶段逐步开放经济、社交和旅游活动。新加坡的四个阶段分别是:预备期、 过渡期A、过渡期B、与新冠病毒共存。
在8月10日这天,新加坡进一步开放堂食,对于已完成疫苗接种的居民,可最多5人堂食,但需要出示疫苗接种证明。未接种疫苗的居民,仍然需要遵守最多2人堂食的规定。完成疫苗接种者也可以进入健身房,健身房接待人数提高至30人,但运动时需佩戴口罩。体育活动、大型宗教集会或仪式的人数限制也相应提高,并在8月19日进一步放宽。
从8月10日至9月初,是“预备期”。当新加坡八成的人口完成疫苗接种之后,如果重症率可控,新加坡就进入“过渡期A”,进一步放宽经济、社会和旅游活动。如果疫情继续趋稳,新加坡将进入“过渡期B”。而新加坡的终极目标,就是达到与新冠病毒共存的状态。
10月9日,新加坡进入冠病疫情稳定阶段已有两周,李显龙总理发表讲话。要点如下:给30岁以上人员接种满六个月的,医疗人员、前线人员可接种加强针;未接种疫苗人员不能堂食,不能进入商场与景点,可打包食物;目前堂食两人为限,不论是否接种;政府将通过新邮政给每户派发10个自助检测仪;简化居家康复方案;进一步开发边境:新加坡旅行走廊将增至11国。
很显然,新加坡的“四个阶段”路线图,其实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一步一步走,并不是一下子进入到与病毒共存的阶段的。
当然,计划赶不上变化!在8月10日时,新加坡日增本土新冠病例为50例左右,但到了8月23日,新加坡的本土案例又攀升至100左右。至9月下旬,日增感染数更是破了千!
疫情上升的速度比预想的快,是因为新加坡遭遇到了德尔塔疫情。
从9月27日起,新加坡收紧了防疫措施,社交聚会与餐馆堂食人数从五人减少至两人,为期一个月。
之前在新加坡宣布走向“与病毒共存”的路线图时,很多人觉得新加坡已经向病毒投降,躺平了。如今,有网友戏称:新加坡进入“仰卧起坐”模式。
新加坡为什么高调放弃“清零”?全民疫苗接种超85%
在走向与病毒共存的道路上,新加坡并不顺利。是大胆地往前走,还是回到封城的老路上?新加坡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新加坡无法长期封锁。封锁不会成功,而且代价很高。我们将无法恢复正常生活,无法社交,无法重开边境,无法重启经济。”
虽然疫情在反复,但是新加坡新冠疫苗接种进展很快,目前已经有近85%人口接种疫苗,从10月9日开始,30岁以上的人员可以接种加强针,但需要在完成两剂疫苗接种六个月之后。在疫苗的保护之下,新冠已经不再是可怕的疾病:目前98%的确诊病人是无症状或轻症,只有2%是重症,其中0.2%需要ICU治疗。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新加坡继续执行清零政策, 代价会很大,而收益却非常有限。李显龙说,“我们每一次封锁,就会再一次冲击商业,员工会失业,儿童会失去正常的童年和校园生活,分居两地的家人难以见面。这些都加剧了心理和精神压力。”
很显然,面对着病毒,新加坡也充分考虑到了民众所需要的正常生活及亲情。所以,即便现在新加坡每天新增感染人数超过3000,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新加坡还是下决心要走向与病毒共存。
因为疫情,新加坡像其他很多国家一样限制了出入境。但是,现在是新加坡与世界重新连接的时候,必须重开边境,因为企业与投资者需要出境做生意,学生需要出境求学与实习,而分居海内外的家人,也需要要团聚。
新加坡亲民的政策,也惠及了他国公民。在去年二月之后,美国禁止中国公民直接入境美国,赴美人士需要选择第三国作为入境美国前14天的停留地。从去年11月开始,新加坡恢复中国旅客入境,旅客在新加坡机场接受拭子测试后,只需要在住宿地点隔离最长两天,在核酸检测结果确认为阴性之后,就可自由活动。因此,很多中国旅客选择新加坡作为飞往美国的“中转国”。
新加坡放弃“清零”政策,会有什么后果?
在开放之后,随着感染数的上升,即便重症比例不大,住院病人和ICU病人数也肯定会增加,医疗资源有被迅速挤兑的风险。
这是放弃“清零”政策的后果,对此,新加坡有充分的认识。
如果感染数继续增长,最危险的是老年人,尤其是尚未接种的、有基础病病史的老年人。因此,李显龙呼吁尽快接种疫苗,老年人应尽快接种加强针。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因为有了疫苗的保护,即便感染了病毒,问题也不会太大,只是无症状和轻症,完全可以在家康复,就像对待流感一样。从9月15日起,对于已经完成疫苗接种的突破性感染者,居家康复成为新加坡的默认护理模式。这样做,可以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病人,尤其年长者。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居家康复。如果家里有体弱、慢性病人员,为了减少传染风险,感染者也可以选择到社区隔离设施进行隔离和康复。
目前12岁以下儿童并没有疫苗,虽然儿童感染后出现重症的几率相对比较低,但是新加坡也在关注美国的儿童疫苗试验。一旦试验成功,获得批准,新加坡也会第一时间安排儿童接种。
10月6日,新加坡与美国Merck公司签署了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Molnupiravir的购买协议。该药物目前已向美国FDA申请紧急批准使用。在3期临床试验中,Molnupiravir显示出对轻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果及早使用,可以减少感染者转为重症的几率。
有了这些准备,新加坡应该可以较好地应对因为开放而出现的疫情。预计目前这一波疫情在一个月内会走完峰值。不能排除未来可能会因新突变株而出现更大疫情的可能性,但如果出现,新加坡会根据情况做出判断,必要时仍可封城。
到底要不要回到“封城”的老路上,关键要看医疗资源是否能正常运转。
新加坡放弃“清零”模式,是否可以为中国提供经验?
在新冠防疫这件事上,中国应该是做得最彻底的,对于其他国家无法清零的德尔塔疫情,中国可以一次又一次做到动态清零。
但是,新加坡所面临的抗疫成本,中国也同样在承受,虽然中国地大物博,但是如果新冠病毒长期不消失,中国也不可能长期严防死守,不停地动态清零。
中国目前所有的动态清零,基本都是靠严防死守完成的。如果下定决心永远严防死守,中国根本没有必要大规模接种疫苗!中国目前完成了11亿人的疫苗接种,就是准备着有一天能不再背负“严防死守”的包袱。
所以,放弃清零不是中国的问题,问题是是何时放弃。虽然中国完成疫苗接种的比例比较高,但是接种疫苗后中和抗体的浓度也会随时间下降,导致保护率减弱,还是会有突破性感染的发生。虽然中国已经开始给一些人群接种加强针,但到底什么样的加强针效果最好?这也还是一个问题。
即便新冠降级为流感,如果感染规模太大,对于中国也是一个极大的风险!与其他国家不同, 即便是一般的感冒,国人也有跑医院、打点滴的习惯。在疫苗接种率达到群体免疫之后,如果国人无法改变对新冠的态度,那么一旦开放后出现疫情,医院肯定会被挤兑。
新加坡虽然没有像中国一样做到极致,但多少借鉴了严防死守的经验。如今,新加坡放弃清零而走向与病毒共存,也是在给中国探路,提前摸索经验。
如果新加坡放弃清零之后,通过居家康复能避免医院的挤兑,那么这个经验对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现在可以不放弃清零,但也应该制定一个路线图。
对病毒需要敬畏,但也需要调整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