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正在被资本抛弃。
9月30日,三只松鼠发布了股东减持的预披露公告。
据报告显示,NICE GROWTH LIMITED及其一致行动人GAO ZHENG CAPITAL LIMITED计划将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2406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
若按照9月30日收盘价38.44元/股粗略计算,上述股东最高可套现金额为约9.25亿元。
公告一出,从9月30日收盘价38.44元/股,到10月8日开盘跌到了35.34元/股。
三只松鼠股价下跌已经在这两年逐渐常态化,如今股价相较于上市之后的最高价90元已腰斩至40元以下。
自去年开始,原始股东疯狂套现,导致股价波动频繁。但归根结底上是三只松鼠在商业模式和产品上一直问题不断,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情况之下,互联网零食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三只松鼠贴牌代工的轻资产模式导致生产环节不受控,产品上遑论建立护城河了,连食品安全问题都难以保障。
如今电商流量红利已然见顶,流量去中心化大势所趋。乘着流量发家的三只松鼠不得不面对现实,在新趋势下摸索新的玩法,但三只松鼠的转型之路,注定坎坷。
资本正加速撤离
这次预披露公告上的减持股东NICE GROWTH LIMITED和GAO ZHENG CAPITAL LIMITED背后是IDG资本,是三只松鼠的三大股东之一。
2012年,三只松鼠成立之初就受到了IDG的青睐,届时拿到的150万美元一度堪称中国农产品电商最大的一笔天使投资。随后,IDG接连三轮出现在了三只松鼠的融资名单里。目前IDG通过NICE GROWTH LIMITED和GAO ZHENG CAPITAL LIMITED合计持股18.37%,是除了创始人章燎原以外的最大股东。
2020年7月13日,三只松鼠上市一周年,限售期满之际,解禁的首个交易日还没到来,减持公告先来了。
7月8日,三只松鼠发布了第一个股东减持的预披露公告,宣布了NICE GROWTH LIMITED和GAO ZHENG CAPITAL LIMITED在半年内的减持计划。半年过去,两家公司共减持1249.8万股,释放了3.12%股权,套现金额约为6.68亿。
今年上半年,IDG继续减持。9月3日,三只松鼠刚刚发布《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届满暨实施情况的公告》称NICE GROWTH LIMITED和GAO ZHENG CAPITAL LIMITED在今年半年内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的方式共减持了3.36%股权。按照交易均价,粗略估计套现6.5亿。
三只松鼠的第三大股东则是参与了B轮和C轮融资的今日资本。今日资本通过LT GROWTH INVESTMENT IX(HK) LIMITED持股14.38%,也在迫不及待地套现。
一年限售期解禁的第三天,即2020年7月15日,三只松鼠就发布了预披露公告,称LT GROWTH INVESTMENT IX(HK) LIMITED将在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9%的股份。半年内,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共减持2.36%股权,粗略估计套现约5.53亿。
一年半内,三轮大幅度减持之下,三只松鼠的两大原始股东已经陆陆续续套现了近20亿,而新一波的套现还在路上。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IDG资本和今日资本合计投资三只松鼠239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亿元。按照发布减持公告的9月30日的收盘价来计算,三只松鼠的市值约为154.14亿元,目前IDG资本和今日资本所持股份价值就超过了50亿,加上三轮减持套现的近20亿元,两大原始股东的投资收益超过了56倍,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了。
资本获利离场,散户人心惶惶。
每次大幅减持的公告一出,都会带着三只松鼠的股价震上一震,达到一个新低。
三只松鼠股价在2020年5月达到91.59元的历史高点后,一路下滑,整体上呈下落趋势。如今股价跌破了40元/股,市值也缩水超过一半,已经被后来居上的良品铺子反超。
互联网零食第一股风光不再。
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2009年,阿里10周年庆,供职于安徽詹氏食品公司的章燎原在杭州见到了马云。
听完了马云的演讲,他觉得“看到了一束光,点燃了另一种激情”,电商这种当时新兴的商业模式强烈地吸引着章燎原,在他心里种下了种子。
两年后,章燎原依托于詹氏公司建立的网络坚果品牌“壳壳果”上线,一天的销售额达到5万,8个月后销售突破1000万,成为电商界异军突起的黑马,给了章燎原很大的信心,也更加使他确认了电商这个风口。
2012年初,经过再三考虑,章燎原提交了辞呈,开始电商创业。随即三只松鼠在安徽芜湖注册成立,初始核心团队仅有5人。
三只松鼠定位为“全国第一家纯互联网食品品牌”,主打细分品类坚果,提出了“森林食品”的概念,采用了轻资产“代工+品牌”模式,瞄准了线上战场。
也是2012年初,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开始培育“淘品牌”。6月,三只松鼠成为了初代淘品牌。天时地利人和,不到5个月,就在双十一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三只松鼠以766万元的当日销售额夺得了天猫坚果零食品类的销售冠军,一战成名。
搭上电商红利的快车,加上淘宝天猫的流量扶持,章燎原带领着他的团队打造一个年营收超过100亿的互联网零食品牌,创造行业神话,仅用了7年。
2019年7月12日,三只松鼠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价扶摇直上,接连十来个涨停,一时风光无限。
但命运的馈赠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2019年4月,三只松鼠的第一份年报就暗藏玄机。年报显示:三只松鼠在2019年的营业收入为101.73亿元,同比增长45.3%;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却只有2.39亿元,同比减少21.43%。
虽然表面上看来市占率高于同行,但处于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三只松鼠的软肋渐渐显现出来。
某种程度上讲,三只松鼠的轻资产模式确实香,相比传统食品企业在生产链、供应链上长期重点加码布局,一身轻松,姿态灵活,以流量作为支点,短时间内用较小的成本撬动了极大的利润。
换言之,三只松鼠做的是互联网流量生意。但三只松鼠的根基不稳正是这种模式的一体两面。
近三年来,电商平台的运营模式和发展阶段都发生了变化,在有限的流量争夺之下,流量成本越来越大,三只松鼠的利润逐渐被平台蚕食。
最直接体现在年报上的是,三只松鼠的推广费及平台服务费在连年翻倍增长,远高于营收增长速度。2020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的推广费及平台服务费增加超50%,达到了3.98亿元,而这个数字在今年的半年报中已经增加到了7.21亿元。
也就是说,三只松鼠赚的钱一大部分都进了电商平台的腰包里。但这钱,又不得不出。
三只松鼠的销售渠道高度依赖于电商平台行业皆知。据悉,2019年三只松鼠线上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近87%,这个数字表明了三只松鼠几乎把收益all in在了线上电商渠道。相比之下,良品铺子以线下门店起家,就算这两年加重线上布局,也一直是维持线上线下五五开的局面。
踩着流量飞升的三只松鼠已经慢慢被流量拴住了手脚。
三只松鼠的另外一个“顽疾”就是“代工”问题。采用“代工+品牌”模式的三只松鼠说白了就是“贴牌企业”,生产的关键环节靠代工,品控差,监管不到位,食品安全不可避免地存在隐患。
三只松鼠接二连三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今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以“开口松子产品过氧化值(以脂肪汁)超标”通报三只松鼠抽检不合格。去年,霉菌超标、致癌物超标等问题也多次让三只松鼠陷入舆论漩涡。
截至2021年10月9日,三只松鼠在黑猫投诉1059条投诉中,最高频出现的就是在食品中吃出各种石头、绳子、虫子、虫卵等异物,以及食物发霉、变质变味等问题。
三只松鼠在生产端和终端销售上均受制于人,能把握的唯有营销,对于食品企业来说,无异于把命脉交付到了别人手里。
可以看到的是,三只松鼠近两年营收增速明显放缓,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增速也基本停滞。与2019年双十一销售额破10亿的辉煌战绩相对比的是,去年双十一三只松鼠破天荒地没有公布具体销售额,而是不痛不痒地发布了战报称“拿下了多个渠道休闲食品类目的第一”。
流量红利或许在一段时间内是财富密码,但不是长久之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19年正是三只松鼠的高光时刻,但也开始处处透露着危机的信号,三只松鼠就算有所察觉也还是止于观望。
这一年,来伊份、百草味、良品铺子等同行也开始投身于线上战场,来势汹汹。劲敌在前,三只松鼠的打法依旧——流量营销+价格战。虽然在双十一保住了销冠的位置,但不能忽视的是,三只松鼠的毛利率也跌破30%,远低于其他同行。
分析师刘彬认为,“2017年开始,流量去中心化的局面已经出现。到了2020年,大平台的流量掌控力已经降到十年来的低点。直播带货和私域流量的崛起进一步解构了大一统的流量格局。”
2019年三只松鼠处处乏力,其实也预告着后流量时代的来临,但三只松鼠没能及时居安思危,错失了在流量端转型的最后时机。
2020年,流量拐点正式到来,“左手阿里,右手京东”的流量法则已经行不通了。章燎原在2020年9月的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三只松鼠要忘记流量时代,并习惯放缓增长。”
三只松鼠寻求转型,开始了一系列的“自救”。
第一,线上在电商平台进行精细化运作,开辟新兴电商渠道;第二,大力发展线下市场,在自营店、加盟店的基础上继续拓宽分销渠道,可谓“线上拉新流量,线下拉新门店”,两条腿走路;第三,“坚果+精选零食”的产品矩阵之下,精简SKU,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把目标放在了婴童食品上,孵化了新品牌小鹿蓝蓝。
组合拳下来,似乎也有了一定成效,但依旧问题多多。
近两年,三只松鼠“以‘利润产出’作为战略调整期的导向”,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增利”上。
从2021年半年报来看,三只松鼠0.17%的营收增长虽然微乎其微,可净利润却同比增长了87.32%。面对市场长期“增收不增利”的质疑,三只松鼠来了个反向操作——“增利不增收”。
但仔细看来,三只松鼠上半年利润的逆势增长或许还得归因于产品涨价。从半年报可以看到,和去年同期相比,在销售额和订单数锐减的情况下,毛利率和净利率依旧提升或与订单均价增长有直接关系。
来源:三只松鼠2021年半年度报告
企业的成长性与指标的健康性绝不是依赖于一两个数字,牺牲了销量之下的利润增长也不是长久之计。
2019年,章燎原曾立下了“到2020年,开出1000家线下门店”的目标。在一年的时间内要达到这个目标只能加快车速,迅速扩张。据悉,三只松鼠曾在一个月内为线下事业部扩招1000人,甚至提出“40天培养一个店长”的飞速模式。
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两年过去了,三只松鼠的线下自营店和加盟店加起来至今也没能到达这个数字,且有着不低的闭店率。据半年报显示,2021上半年三只松鼠投食店(自营店)的新增门店数量为8个,关闭门店数量为16个;联盟小店(加盟店)的新增门店为191个,关闭门店数量为122个。在不少竞争对手早已站稳脚跟的线下市场,如何找到一席之地仍是三只松鼠面临的难题。
线上的直播流量也与线下的门店流量相对冲。为了开拓直播业务,三只松鼠通过压低价格来抢占市场,导致线上线下的价格不统一,甚至在与超级主播的合作中,直播间里经常会出现产品售价低于厂商拿货价的情况,于线下的门店销售十分不利。
而在大力发展线下的情况下,三只松鼠的线上收入依旧占据主营收的70%。与此同时,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线上渠道,还深陷了流量瓶颈:占据三只松鼠线上营收过半的天猫旗舰店,在2021年上半年营收锐减,同比下降26.8%。
来源:三只松鼠2021年半年度报告
三只松鼠的新产品孵化也还在烧钱阶段,小鹿蓝蓝营收为2亿元,但亏损高达4848.89万元。从品牌成长预期来看,作为“松鼠系”的小鹿蓝蓝有着同款痛点,那就是食品安全。而在婴童食品的品类上,食品安全问题是最为致命的。三只松鼠押宝在小鹿蓝蓝上的“第二增长曲线”要真正上扬起来还有一段路要走。
落后一步的三只松鼠在后面疯狂追赶,但资本明显已经信心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