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内容已获独家授权
作者: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沪生
我已经记不得是第几次看到类似新闻了。
昨天,#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又冲上了微博热搜榜。点进去看了下,说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的硕士研究生到深圳的“四大校”即深圳最好的四所中学之一的教师岗面试。生物学进入面试的有7个人,7人中有4个人都是博士,听在场面试的人说,化学那边应聘的全都是博士。
这事儿,说真的,本来一点也引不起我的兴趣。但一看微博下面的评论区,好家伙,这都能吵起来。
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是,既然是“深圳”,又是“四个最好的中学”,那竞争激烈正常得很。要是谁对此大惊小怪,那就是刻意制造焦虑。
我真的昏古七了。拜托,就业形势都到这种程度了,还在用键盘说风凉话呢。要不是工作不好找,还真有人以为博士爱到中学来做老师?
有些网友一个劲地强调,这就是“个别现象”。我不知道这些网友从哪里来的,到底有没有做过老师。反正就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博士挤到中学的赛道上来找工作,完全是日积月累后的正常结果。
网友评论(图/网络)
我本科、硕士读的是同一所师范大学,坐标魔都,既是211又是985,听上去要找一份教师的职业,是不是还挺容易?
实际上远不是那么回事。
本科毕业的时候还是新世纪的头一个十年,我就发现竞争对手清一色的硕士,要不就是北大清华级别的本科,简历还没拿出手,感觉自己已经“输了”。不过那会儿找不到重点高中,还能去普通高中,不行还能想办法找个初中、小学,反正只要你愿意向下兼容,找到个岗位还问题不大。
到我硕士毕业的时候,形势已经越来越夸张了。想在高中里找份工作,硕士已经成了“起步价”,北大清华都不稀奇了,各种你听说过没听说过的海龟统统粉墨登场。
我亲眼看到自己的简历直接进了垃圾桶,连被挑选的资格都没轮到。
你说事情怎么就变这样了?
第一就是学历贬值。前段时间为了“第一学历”的事,教育部官网还出来解释,其实有什么好解释的呢?招聘之所以会设定乱七八糟的门槛,根本原因就是学历不像以前那么“值钱”了,还不得筛选下?听上去刺耳,但就是事实。
第二就是学校的观念也变了。以前讲教师是个专业型的人才,现在已经放开了标准。只要能考出教师资格证,学校就欢迎你,是不是师范专业的,学校不再看重。
这时候,学历就显得更重要了。哪个学校领导向上报告或者对外宣传的时候,不希望自己多一点炫耀的资本?我校有XX个毕业于XX学校的老师,听上去就很牛,对不对?
02
有人要说了,教师这个职业吃香了,这不是好事吗?
这也算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博士到中学来教学,到底合适不合适?很多人认为,懂得多不一定教得好,博士的渊博学识在中学课堂可能完全无从发挥。
这就是个伪命题。就拿语文来说吧,文学素养深厚和只会照着教参讲的老师,教学效果必然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绝无例外。眼下,大多数课文还不都是从名著里选出来的,普通老师上课前还要忙着查资料、熟悉文本,这些东西对专家来说,难道不是小菜一碟?
临阵磨枪和信手拈来,你说谁更能上得好?
别再拿刻板印象说事了,总有人把博士和“书呆子”“厚眼镜”联系在一起,拜托!什么年代了,博士要科研,要搞课题,要写论文,哪个是靠“死读书”就能搞出来的?说句不好听的,学习这事儿,也要讲天分的。如果真有博士连起码的表达能力都不过关,怎么可能通过答辩呢?
但话又说回来了,中学课堂真能发挥出博士的潜能吗?
创意图(图/图虫创意)
说个真实的故事吧。我的一位师姐从前在高校做老师,混得风生水起,可为了照顾自家的两个小孩,她不得不辞职找一个离家近的工作。于是,她到一所中学里任教,因为上课风趣、学养深厚,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但她心里一直有很深的遗憾。一听说某某师兄又发表了什么论文,某某同学又完成了什么课题,羡慕之情是掩饰不住的。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但如果全身心地投身学术,她能取得的成就肯定要比一位中学教师高得多。
说到底,博士到中学来教学,没有什么可以不可以,但你说中学课堂和高校科研哪一个更能让其发光发热?当然,你要说高素质人才就该投身基础教育,那别杠,杠就是你对。
03
还有人在评论区里说,来深圳“四大校”做老师,好处多得很。又是娃能优先入学,又是待遇优厚,总之吸引力大得不得了。
具体是什么情况,我没办法印证。其实魔都也有“四大名校”,能进去的当然都不简单,得到的待遇肯定也比其他学校好上一大截。
但这都是相对的。真要谈待遇,随便找一个互联网大厂来,难道不比中学要好得多?就算是什么名校,能和BAT比吗?
再说了,凡是博士,谁不想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一番成就来,谁不想在高校里谋个教授副教授?你说,就这社会地位,中学给得了吗?在外人看起来,哪种人生更“体面”一点?
博士挤到中学来找工作,还能有什么理由呢?就是工作不好找了呗。
还有网友说,博士不去高校来中学是个人选择问题。这恐怕是这部分网友根本不知道现在要在高校找份工作有多难。博士又怎么样,海龟又怎么样,统统不稀奇了。发表过核心期刊吗?导师的分量够不够?任意一所你可能都没听过名字的高校桌子上,都能摆满来头显赫的简历。
这么说起来,中学教师这个职业比较稳定,不用担心失业,还有个寒暑假,甭管待遇怎么样,也能让博士先解决了户口。就算再多不满意,也比毕业就失业好一点吧。
但也就这样了,可千万别拿“人类灵魂工程师”“园丁”之类的话来唬人了。不久前,光明日报刚刚刊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不应忽视男性教师比例逐年下降问题》。男性教师太少,这个问题都强调了多少年了啊!可比例就是肉眼可见地继续下降,你说是什么原因?还用多说吗?
教育部刚刚为了“双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可同学们的减负问题还没解决,老师就“卷”起来了。这可不是什么段子,就是严酷的现实。从上到下,赛道越来越拥挤,很多人就要连比赛的资格都失去了。不信,问问那些非重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是不是只能考虑小学和幼教了?
然而,他们去幼教了,那原来那些学幼教的大专生又能去哪里呢?反正你挤我,我挤他,大家都在错位竞争,都在一个别扭的位置上为生存而战。吃不上饭,博士的名头还有啥用?至于能不能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那就另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