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平安抵达深圳宝安机场,这也让外媒对中美关系的走向做出诸多解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27日的记者会上指出,孟晚舟事件同康明凯、迈克尔案件的性质完全不同。

美国当地时间27日,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也被问及一个相似的问题,两案是否是“换囚”,白宫是否参与协调,普萨基表示“没有任何联系”。



美国司法部日前与孟晚舟签署延期起诉协议,美方向加拿大撤回引渡申请。孟晚舟在不认罪、不支付罚金的情况下离开加拿大,于北京时间25日晚回到中国。包括反华议员卢比奥在内的一些美国政客看上去气急败坏,他跳出来指责称“孟晚舟的获释让人严重质疑拜登总统应对华为和中国共产党构成的威胁的能力和意愿”;共和党参议员比尔·哈格蒂也宣称,“这是向中国的进一步屈服”;福克斯新闻网保守派评论员彼得·施韦泽则在《周日早间期货》节目中批评说,这显示出美国的“战略撤退”。

因孟晚舟回国,拜登政府受到了国内一些对华强硬派的激烈批评。而白宫此次记者会,正是在此背景下召开。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27日,有记者将孟晚舟事件与加拿大籍被告人康明凯、迈克尔·斯帕弗案件称为所谓“囚犯交换”,并问及白宫是否参与其中进行协调,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作出了回应。

根据报道,普萨基表示,与孟达成的延期起诉协议是“(美国)司法部的行动,司法部是独立的。这是一个执法问题。”



普萨基还补充说,“没有任何联系”。

在记者的追问下,普萨基称康明凯二人返回加拿大是“好消息”,“我们也不掩饰我们对这件事的推动”。

看上去像是回应外界对白宫“软弱”的质疑,普萨基当天在会上扬言:美方将继续要求中国为所谓“胁迫行为”负责。

据报道,普萨基宣称,上周五(9月24日)宣布的协议并不意味着美国对中国行为的所谓“担忧”,会有所缓和。

“我们的政策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的政策(没有改变),”普萨基宣称“我们不是在寻求冲突。这是一种竞争关系。”她同时提及所谓中国“不公平的经济行为”、“胁迫行为”,声称美方将继续要求中国“为此负责”。

在27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面对外媒记者将孟晚舟案和两名加拿大人案相提并论,并称“有外界人士认为,两个加拿大人被释放的时间点证明中国在实施‘人质外交、胁迫外交’”,华春莹表示,孟晚舟事件同康明凯、迈克尔案件的性质完全不同。孟晚舟事件是一起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压中国的高技术企业。日前,孟晚舟已经平安地回到了祖国。康明凯、迈克尔涉嫌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犯罪,两人以身患疾病为由提出申请取保候审,经有关部门确认和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并由加拿大驻华大使提供担保,中国相关法院依法批准取保候审,由国家安全机关执行。

随着美、加结束对孟晚舟长达一千多天的非法拘押,美国彭博社25日发表题为“美国付出代价结束华为问题有助于中美关系”的文章称,孟晚舟回国意味着美国执行了中方关于改善两国关系的一项关键要求,尽管美国会为此“付出一些代价”,但孟晚舟回国将为中美关系的改善“铺平道路(paving the way)”。

不过美国《纽约时报》认为,虽然美国释放孟晚舟会让人产生一种“冷战氛围消解”的联想,但美国政府对华为的打压仍在持续,相关争端还远远谈不上“结束”。

对于孟晚舟回国带来的影响,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表示,这是近期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它使得人们开始能够谨慎并乐观地预期中美关系可能会迎来一个阶段性的拐点。在双方共同的不懈努力下,在中方以实力为后盾、坚定遵照负责任的态度处理中美关系,为孟晚舟事件争取到了一个良性结局;在不懈努力之下,我们迎来了一个阶段性的胜利。毫无疑问,这值得各方感到欢欣鼓舞。

“但是,中美战略博弈是一场持久战。以孟晚舟背后的华为公司为代表的、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博弈也是一场持久战,这需要我们保持定力和耐心,继续不断向前推进。”沈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