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西方国家给中国扣上了一顶山寨大国的帽子。

不仅外国人这么认为,就连很多中国人,提起中国制造,都不知不觉与山寨产品联系到一起。



狭义概念的山寨,一般指的是假冒伪劣,中国也的确有过假货泛滥的历史阶段。

可是如今,中国都成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了,还有人总是揪着山寨不放,这就有点不公平了。

其实你翻翻那些骂我们的国家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们自己也曾是山寨大国……

01.

事实上,后发工业国对先发工业国的“山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就曾赤裸裸地说:



“要将一个享有经济霸权的国家‘拉下马’,一个方法就是打破它的垄断地位,通过直接同客户进行交易绕开它控制的进出口贸易中心,窃取其工业秘密,效仿它的成功之道,挖走它的熟练工人和企业家,等等。一旦这些努力成功,就能使挑战国获得与霸主对等的地位。”

西方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我们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是英国的,蒸汽机是英国的,铁路也是英国的,没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英国坐不上世界霸主的位置。



英国人称霸了,德国人看着眼红,那时候德国还叫普鲁士,水平差英国老远了,人家英国人搞工业革命的时候,德国还没统一,是个半工业半农业国,工业水平和英国差了50年。

在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各国都展出了琳琅满目的最先进的产品,德国呢?啥都没有,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只是一门克虏伯大炮。



在世界博览会上放大炮?大炮跟世博会也不搭啊,可想而知当时的德国人有多尴尬。

为了快速赶上,德国人开始派遣大量的工业间谍进入英国,窃取核心技术,然后回国仿制。这些仿制的东西虽然依靠德国低廉的人工成本把价格打了下来,但质量却和英国货差的很远。

很快,英国发现了德国人在用这些山寨货鱼目混珠来败坏英国声誉,于是去跟德国说,你们生产的东西,必须打上“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



所以“德国制造”在当时,根本不是如今的高精尖代表,而是一种假冒伪劣产品的代称。这种称呼是为了提醒消费者,看准了哦,你买的可是劣质货!

这个侮辱性的称呼出人意料地激起了德意志帝国工业界令人震撼的反应。德国人开始卧薪尝胆提高产品质量,也许德国人基因中就有工业天赋,很快德国制造的质量大幅提高,不仅在海外市场击败英国货,还能返销打入英国市场。

到了19世纪末期,“德国制造”这个曾经的耻辱印记摇身一变,成了人见人爱的金字招牌。



▲汉阳钢厂请德国工程师来指导

连抄带偷再山寨,德国的崛起是如此,美国的崛起,也是如此。

美国建国初期,经济模式是殖民地经济,主要以出口基础半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为主,北边都是矿山和粗炼厂,南边都是种植园,根本没啥工业能力。



美国人很清楚,这样下去根本不行,说不定哪天英国人就重新杀回来了。必须搞工业化提高工业实力。

可是英国人对美国技术封锁特别厉害,有时候英国去美国的船,英国海军都会在半路进行拦截,检查所有人的行李,确认没有带任何相关的技术资料才放行。

可是英国人越封锁,美国越想要,既然偷技术不行,那就挖人!

靠着重金收买,美国人买通了一个英国人塞缪尔·斯莱特,这人记忆力非常好,知道机器带不到美国,资料也带不到美国,他就把纺纱机大卸八块,靠记忆力记清每个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然后登船。



到了美国,斯莱特马上被美国人捧成了神,他在1790年凭借记忆成功仿制出了纺纱机,并主持建造了美国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塞缪尔·斯莱特的杰出贡献帮助美国奠定了纺织工业的基础,大大推动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因此被誉为“美国制造业之父”。



美国就这样实现了崛起,到了1894年,英国人赫然发现,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居然超越了英国,成为了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但此时,英国已经没法拿美国人怎么样了。

二战中,美国人已经拥有了极其庞大的实体工业基础,飞机、坦克、大炮、军舰,美国一家就占了全球总产能的60%以上!正是凭借这样的工业实力,美国用钢铁直接碾死了日本和德国。



而日本的山寨之路,更加具有传奇色彩,人家是山寨工业,可日本,是工业、产品、文化、娱乐、动漫、音乐,全方位地山寨。

而且日本的山寨,从千年前就开始了,和服、茶道、樱花、相扑……这些日本的文化象征,统统都是山寨自中国。



早年山寨中国,后来山寨欧美。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在通信、电子产品、相机等领域紧跟美国,买来美国的产品进行拆解,彻底研究每个部件,从而吸收其设计思想。

用日本人的话来说,“巧妙吸收美国产生的创意,在此基础上大量生产高质产品,这是支撑日本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之一。”



▲宫崎骏的动画片《起风了》

吐槽日本人偷师

比如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照相机在美国诞生后,日本人就拿来进行了拆解,掌握了很多核心技术,最终成为世界最大的数码相机生产地。

相机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家用电器,日本山寨美国通用;汽车,日本山寨德国奔驰;摩托,日本山寨宝马。总之,从重工、机床产业到家用电器商品,没有什么不能山寨的。



当然,日本人不觉得这是“山寨”,而是起了一个很有逼格的名字,叫“逆向工程”。

后来,日本专门拍了一部纪录片《日本パクリ大百科 Copycat》(日本山寨大百科),从东西古今、文化器物、工业农业等各方面介绍日本的山寨史,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可是,你山寨人家产品也就算了,连人家的名字都山寨,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比如,人家美国有个“Singer”牌缝纫机,日本将其山寨后,命名为“Seager”牌。

人家宝马有个“BMW”摩托,日本人山寨后,推出了“DMW”摩托,商标几乎一模一样。



人家美国有个超人Superman,日本也搞了个超人Rocketman,可是你这Rocketman的胸口S和人家超人的也一模一样啊!



是不是和中国的“雷碧”、“康帅傅”异曲同工?



更过分的是,日本有个城市叫宇佐市,日文拼音恰巧是“USA”。日本人直接将山寨产品打上“Made in USA”,而且标识图案也跟美国的星条旗整的差不多一模一样。



这简直是天才的擦边球手法。

你看,我没说这是这是美国生产啊,是你自己理解这是美国生产的,这不能赖我吧?

02.

所以你看,现在的各主要工业大国都是靠山寨起家的,大家也就别大哥笑话二哥了。

单独说中国是山寨大国,无非是西方为了维持高额利润和技术壁垒,给中国扣上的罪名罢了。

从历史的观点看,新技术必然会从发源国家流向其它国家,由此推动人类的共同进步。中国的四大发明当年流传到欧洲,对西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中国说欧洲山寨了么?



而如今,西方国家靠工业革命占据了科技创造的制高点,中国从老师变成了学生,努力学习和吸收西方的先进科技,有问题么?

当年德国、美国、日本山寨的时候,山寨得热火朝天都没事,怎么如今中国山寨了,就被横加指责,还要起诉赔钱?这公平么?

况且,中国的“山寨”,早已脱离了“假冒伪劣”的层次,开始向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发展。正如《华尔街日报》指出,“山寨一词曾经用来形容廉价或劣质的产品,而如今对很多人来说它意味着中国人特有的聪明和智慧。”

打个比方,以“山寨”被叫响的山寨机为例,2000年之后,中国市场上销量前五的手机都是洋品牌比如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而国产的TCL、波导、联想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靠着技术垄断,洋品牌在中国薅羊毛薅得不亦乐乎,诺基亚随便一个直板机都要将近2000块钱,那时候中国人工资才多少钱?2000块钱甚至能抵得上一个人几个月的工资。现在,1000块钱都能买个红米了,才相当于很多人工资的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当时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就这样被洋品牌傲慢地拒于门外,爱买买,不买滚,谁让你穷呢?

珠三角很多电子厂看到了这个巨大的需求,那时正是电子业寒冬,DVD黄了,无绳电话、MP3、BP机也日薄西山,手机,就是新的利润增长点。

刚好当时联发科推出了mtk全套解决方案,将芯片与手机开发所需的软件平台和第三方软件都捆绑起来,生产商不用投入研发,搞个外观设计就能造出手机来。



这一下子为山寨机的低成本研发生产打通了任督二脉,深圳几千家大大小小的山寨机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连同配套的做塑胶壳、镜片、按键、电镀件、五金件的零部件供应企业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极大带动了珠三角制造业产业链的飞速发展。

在长达五年时间里,整个产业链都是加班加点,不停赶工,极大地满足了中国人对手机的需求,手机也因此在中国的千家万户迅速普及。



山寨机给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电子制造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拉动作用。随着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山寨机厂商也开始逐步形成了渠道、品牌的意识和行动,一些原本生产山寨机的企业,都成长为了正规的手机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山寨机后来的恶性竞争和质量低下,就否定山寨机的历史作用。更不能以山寨机为“借口”,否定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崛起。

在中国手机需求量爆炸的时代,山寨机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狙击了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优势扩大化,也给国产手机留下了一丝喘息之机。



更重要的是,山寨机产业链上那些靠野蛮生长发展起来的小企业,经过淘汰和自我成长,最终成为了如今国产手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是靠着它们,如今的华为、小米、oppo和vivo才能靠着完整、成熟、灵活、低成本的产业优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攻城拔寨,在技术竞争和成本竞争上,完成了对国际品牌的逆袭和超越。

如今中国手机品牌占据了除苹果、三星外的绝大部分全球市场,放在十年前,你敢想么?

03.

很多人觉得,山寨山寨,一抄就灵。

可是事实上,会山寨的多了,有几个山寨成功的?

事实上,靠着“山寨”成为工业强国,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的,是需要工业基础的。

中国虽然建国时是一片烂摊子,但起码从洋务运动开始就已经开启了工业化,经过几十年的奋斗,虽然成效寥寥,但起码还稍微有点底子和人才。



很快,中国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冷战两大阵营对抗,美苏都向前线国家进行了工业化转移和投资,美国武装日本和韩国,而中国在抗美援朝中,用鲜血换来了苏联对中国进行的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核心的全体系技术转移,中国一口气引进了156个工业项目,此后虽然援华中断,但中国并没有放弃,一直埋头苦干直到70年代末,基本的工业基础已经成型。



80年代,中西关系好转,从四三项目开始,中国开始了第二轮工业化,大批国际技术和生产线被引进,一直搞到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在联合国产业分类所列的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中,只有中国拥有全部的工业门类。

全产业链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管想造什么,都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原材料、各种配件、配套技术等等,大大提升生产效率,这也是中国制造业的底气所在。



有了这全产业链,就相当于有了充足的内力,绝大部分技术在被我们消化后,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完整、低廉、创新的“山寨”(无贬义),日本、韩国、美国、德国能够山寨起来,也是这个原因。

但是,具备这种条件的国家,如今也没几个了。想靠山寨实现国家工业化,越来越难了。

打个比方,某国想山寨一个设备,拆开后发现,机械部分还凑合,但是电子电路搞不定,控制系统搞不定,高精度电机搞不定,传动系统搞不定,配套软件搞不定,甚至连大尺寸一体化吹塑成型的外壳都搞不定。



▲印度蹦蹦跳跳的阿琼坦克

把这一系列配套的零件相关产业都发展一遍?那可就费了劲了。

那零配件进口行不行?可是进口的话,那还山寨个什么劲?直接进口整机不就行了?

就算你千辛万苦山寨出来,没准成本比进口还高!人家国外分分钟用更新换代产品秒杀你!

所以你看现在的印度和越南,口口声声喊着要搞工业化,但其实就是外来产业的代工厂罢了,挣点辛苦的加工钱,对整个国家的实力根本没什么实质性提升,德尔塔疫情一来,不是缺呼吸机就是缺氧气,潮水一退,就知道谁在裸泳了。



应对疫情都这么拉垮,更不要说靠山寨来强国了,就算你靠山寨有点起色,也会直接遭到更早山寨起家的中国的碾压,因为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和产业链优势,导致今后,不可能也不需要有一个比中国更强大的工业国出现了。

中国在世界工业国排行榜上,真是寂寞如雪啊。

04.

所以,山寨的出现和形成,最根本的原因是——本土制造业的崛起,与人民的消费需求爆发所契合而形成的产业萌芽。

等过了这个历史阶段,自然而然地就会更进一步走向创新和发展,中国手机从大举山寨到攻掠全球,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么?

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因为洋人扣上来的“山寨大国”帽子而羞愧。

山寨,从来不是中国的专属,山寨,也从来不是“中国制造”的名片。

从德国到美国到日本,这些后发工业强国的崛起,最初无一不是靠着山寨和仿制。

山寨,就像是一个初生工业国的“蹒跚学步”。评价一个人是不是成功,不是看他刚学走路时有多么笨,那么评价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更应当是如此。

干好自己的事,建好自己的国,等中国产品干死原版的那一天,让洋人们目瞪口呆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