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ID:timeweekly),作者:邓宇晨,值班:怡,原文标题:《失踪的首富:父亲被枪杀,22岁仓促接班,如今被债主2100万公开悬赏》,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曾经的山西首富,如今沦为债主天价悬赏寻找的“老赖”。


9月15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悬赏公告,称上海海博鑫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海博鑫惠”)应支付美锦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美锦集团”)2.16亿元和利息,李兆会对上述付款义务中未清偿部分,承担1/4的连带清偿责任。


公告显示,举报人提供李兆会下落并成功找到李兆会,美锦集团承诺奖励举报人10万元。同时,举报人若能提供法院尚未掌握的被执行人名下财产线索,美锦集团承诺按实际执行到位金额的10%予以奖赏。这也意味着,举报人最高可获2100余万元奖励。


山西前首富的浮沉让人唏嘘不已。李兆会,系山西海鑫集团原董事长,出生于1981年的他曾在2008年登顶成为山西省最年轻的首富。然而在2017年,李兆会就因巨额债务纠纷成为“老赖”被限制出境,名下的财产早已被法院拍卖,多地法院均已确认李兆会名下已无可执行财产。而作为申请执行人的美锦集团,其实控人姚俊良是目前的山西首富,旗下拥有上市公司美锦能源(000723.SZ)


2003年,海鑫集团创始人李海仓不幸在办公室遭遇枪杀。李海仓的独子李兆会在澳洲被急召回国,仓促接班,那一年他才22岁。2010年,李兆会高调迎娶女明星车晓,但仅一年后,两人便以离婚收场。2013年,沉迷资本运作忽视主业的李兆会接连遭受挫折,公司资金链断裂,债主堵门追债。


最终,2014年,曾经的全国第二大民营钢企海鑫集团宣告破产,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破产案。李兆会也因此被冠上“败家第一人”的名号。


“公司是我父亲的,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接班时,李兆会曾这样表态。事与愿违,他终于还是辜负了期望。


22岁接手钢铁帝国


1987年,李海仓集资40万元,在家乡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创建闻喜县联合焦化厂,即海鑫集团前身。李海仓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当过榨油厂工人、经销部经理、肥皂厂厂长,履历丰富。


联合焦化厂的生意越做越大,李海仓开始涉足钢铁、水泥、房地产等生意。1992年,山西省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总资产达30亿元。得益于基建蓬勃发展,钢铁景气度一路走高。海鑫集团也成为当地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产值一度占闻喜县工业总产值的七成。当地流传“海鑫打个喷嚏,闻喜都得感冒”,这一说法毫不夸张。


正当海鑫集团发展如日中天之际,2003年1月,刚刚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不满3个月的李海仓因私人恩怨在公司惨遭枪杀,凶手随后当场自杀。当时,李兆会还在墨尔本大学读书,被家人紧急召唤回国。在祖父李春元的力挺下,这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仓促继承了这个庞大的钢铁帝国。


当时,海鑫集团内部暗流涌动。李兆会刚刚接手,经验不足,集团的实权落在了创业元老辛存海和五叔李天虎手中。当时就有人担心,李兆会被“架空”的风险极大。


出人意料的是,李兆会展现出了极为老练的管理能力,上任后便开始整顿集团内部人事。借助祖父权威,李兆会利用五叔李天虎和辛存海之间的嫌隙,先后将两人排挤出局,然后在六叔李文杰的帮助下,牢牢掌握了海鑫集团的控制权和决策权。


在接手初期,李兆会带领下的海鑫集团在钢铁主业上成绩颇为出色。


2003年下半年,李兆会投资1亿元建起了高炉煤气发电厂,完成了对高炉和转炉的改造工程。同年,海鑫集团的总产值超过50亿元,上缴利税超过10亿元,为当地财政贡献了3亿元。


2004年,海鑫集团总产值达到70亿元,上缴利税12亿元。李兆会在2004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中位列第19,超过了父亲在世时的第27位。


只是,年轻的李兆会并不理解父辈对于实业的专注。在他看来,钢铁行业重投资、低回报,不值得做一辈子。李兆会不止一次表示对钢铁没有太多的兴趣


喜好投资金融


李兆会对资本运作兴趣盎然。初次进入资本市场的李兆会便在民生银行(600016.SH)的项目上尝到了甜头。从2004年开始,李兆会便对海鑫集团的商业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海鑫实业、海鑫钢铁两家公司作为投资主体。


在当时看来,此举并无不妥,但由于并未区分实业经营和资本运作平台,也并未对家族企业的经营和家族财富的管理进行隔离,导致资本运作的失败直接拖累了实业经营,并最终导致海鑫集团轰然倒塌。


2004年,海鑫实业豪掷6.1亿元,受让中色股份持有的1.61亿股民生银行股权,成为民生银行的第十大股东。在2006年10月,李兆会持有的民生银行股份全部解禁后,李兆会大举减持了8969.7万股,入账6.8亿元。经过《新财富》的测算,李兆会在民生银行一役中浮盈约26亿元。


继民生银行之后,李兆会还参与了兴业证券(601377.SH)、光大银行(601818.SH)、民生人寿等金融机构的增资扩股,收获颇丰。2007年,海鑫钢铁以1.03亿元入股兴业证券,总套现9.68亿元,净收益约8.6亿元。


凭借着民生银行的收益,李兆会的资产攀升至125亿元。2008年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公布,李兆会首次登顶山西首富。


家族以实业起家,但李兆会对金融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据媒体梳理,李兆会投资的12家企业中,6家处于金融领域,涉足银行、券商、保险和基金。同时,李兆会所投资的单项投资浮盈1亿元以上的企业,均来自金融领域。


李兆会在实业也有投资布局,如新能泰山(000720.SZ)、中国铝业(601600.SH)、中化国际(600500.SH)等,但总体投资数额不高,以短线交易为主,收益不佳。总体而言,李兆会偏好在二级市场中快进快出,所投资的企业通常只在季报或中报中出现后就快速消失。


据《新财富》测算,李兆会以40.589亿元的投入获得42.446亿元的浮盈。不过,大部分的收益是来自获取法人股或原始股的“圈子交易”,在公开市场的收益并不算优秀。


2010年,李兆会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事业、爱情双丰收。这一年,他再度凭借100亿元的身家名列当年胡润百富榜的第85位。同年,李兆会高调迎娶了著名女星车晓,备受舆论关注。


据媒体报道,李兆会和车晓的婚礼斥资500万元,地点为在海鑫集团的厂区。有现场嘉宾称婚礼“像春晚”。在婚礼现场,海鑫集团总部大楼张贴的对联颇受瞩目。“海市起蜃楼,看晓日洒金,彩凤舞霞,浓浓喜气会心至;鑫潮扬壮势,瞩金鹏举义,前程兆瑞,滚滚车流载富来”,将“海鑫”“兆会”“车晓”都嵌入其中。


身陷10亿债务纠纷,行踪成谜


过度关注资本市场的代价,是忽略了实业的发展。据媒体报道,李兆会对钢铁主业过问不多,也鲜少在闻喜县露面,大半时间住在北京。公司实际经营是由妹妹李兆霞负责,而李兆霞也只是主管财务,对具体生产管理并无太多经验。偌大的海鑫集团,基本靠惯性运作。


山西证券的招股书披露,2006年9月,李兆会在2006年9月辞去了海鑫钢铁、海鑫实业这两家主要公司的总经理职务,仅保留董事长之位。这似乎也成为了李兆会无心主业、专注投资的佐证。


实际上,在李兆会大举投资的那些年,海鑫集团的实业经营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山西证券的招股书显示,与2003年相比,海鑫实业的总体产翻番,净资产增长近两倍,但净利润却从2003年的4.2亿元下跌至2009年的2.4亿元。


随着整个钢铁行业的周期轮转,海鑫集团也进入了内外交困的危局之中。据媒体报道,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开始,海鑫集团停产半年,开始走下坡路。


截至2010年11月底,海鑫集团及其子公司在11家金融机构总授信73.67亿元,用信额度71.59亿元,用信率97%,其中民生银行是海鑫集团融资的主力军。


同年,海鑫集团已发展为山西省最大的民营企业,拥有年产560万吨铁、600万吨钢、260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从业人员1万余人,2010年实现产值119亿元、利税8.7亿元。


加之钢铁行业整体下行,海鑫集团的情况也急转直下。2011年,海鑫集团开始出现拖延员工薪资的现象,当年年底,海鑫集团拖欠当地税金达1.19亿元。


海鑫集团的危局很大程度上来自李兆会不断从实业抽资用于投资。曾有接近海鑫集团的人士表示,如果李兆会不乱投资的话,海鑫钢铁不会像现在这么惨。


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不景气、金融部门抽贷,以及内部管理等多重因素影响,2014年3月,海鑫集团被迫全面停产。消息传出后,海鑫集团所在的闻喜县东镇的酒店里住满了全国各地赶来的债权人。


据媒体报道,在海鑫集团破产前夕,李春元希望李家几个兄弟能够各自出钱,把海鑫集团救活,但李天虎和李文杰等均不愿意出手。


2014年11月,运城市中院受理海鑫集团公司重整案。


据运城市中院的裁定书,截至2015年5月25日,总计954家债权人申报债权总额为234.09亿元,确认债权143亿元,不予确认的债权23.9亿元,待确认债权66.7亿元,待确认债权包括税收债权、担保债权和普通债权。而整个海鑫集团的账面资产仅有100.68亿元左右。


最终,北京建龙集团对海鑫集团实施并购重组,并将其更名为山西建龙。曾有业内人士指出,建龙集团在重整方面经验丰富,善于平衡金融债权人、供应商、政府和职工间的利益。重整海鑫集团可以说极为极为成功的。


不过,众多机构对李兆会的讨债之路并未停止。


2013年1月,海博鑫惠与光大银行签订协议,获得了最高5.2亿元的授信额度,李兆会和美锦集团提供最高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光大银行于2014年2月提起诉讼,美锦集团代海博鑫惠向光大银行偿还本金共计2.16亿元。


2017年3月,上海一中发布民事判决,海博鑫惠应支付代偿款本金2.16亿元及利息,担保方之一的李兆会承担四分之一连带清偿责任。2017年12月,李兆会因未清偿债款被限制出境,2018年11月,李兆会被太原中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据媒体统计,李兆会本人面临的债务纠纷金额近10亿元。


只是,李兆会的行踪至今成谜。海鑫集团破产后,债权人就再也没见过李兆会。美锦集团副总裁姚四俊曾表示:“只知道李兆会在北京,但具体在哪里并不知道,他欠了那么多钱,怎么可能会露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ID:timeweekly),作者:邓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