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去看病时会跟医生表示自己有“头晕”“眩晕”的症状,但具体是怎样的晕却无法表达清楚。其实,这两种“晕”的症状有着明显差别。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列出两种“晕”的区别并指出必须看医生的症状。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刘 静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唐玉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马 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孙 葳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医师 范建民

头晕、眩晕不是一个晕

眩晕和头晕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种症状,现代生活带来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也使它们的发病率迅速增加。但很多患者分不清眩晕和头晕这两个症状:

头晕

头重脚轻


这种晕不会带来运动错觉,即看物体时,不会感觉物体在动,也不觉得自己在动,但有头沉脑胀、大脑不清晰、头重脚轻等感觉。

一般来说,失眠、贫血、劳累、紧张、焦虑抑郁、颈椎病、心脏病导致的晕以头晕为主,且不会伴随视物旋转;服用过多降压药也可导致头晕。

眩晕

天旋地转

眩晕时,患者睁开眼睛会发现周围物体在运动,比如上下、水平、旋转等,即使闭上眼也会感觉身体不稳定或在漂移。眩晕是由前庭神经周围及中枢通路病变,导致出现身体与外界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主观感受。

头晕和眩晕是如何发生的?

研究表明,这两种病症与我们的内耳和脑干有关。内耳有一结构叫前庭,前庭神经末梢的细胞能感应身体的空间位置,并将信息传递入脑,进入脑干的前庭神经核。



前庭和前庭神经核的病变,如炎症、缺血、肿瘤囊肿的压迫,均会造成位置觉的错觉,出现头晕。而眩晕发生的机理是,前庭感受的刺激与来自肌肉、关节的本体感受器,视觉感受器的空间定向冲动不一致。

前庭系统相关的“晕”,有时可能是头晕或眩晕,也有时同时出现,较为常见的引发原因有耳石症、梅尼埃综合征、前庭偏头痛、前庭神经元炎、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桥小脑区肿瘤等。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刻就诊”:

喝醉酒一样走路不稳、意识丧失、肢体麻木无力、言语困难、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视物成双、视野缺损、口角歪斜等。

首次发病的患者,不管是否伴有以上症状,最好都及时就医。

如果之前曾因“晕”就诊,但此次与之前发病表现不同,也应及时就医。

如果已诊断为常见良性前庭相关疾病,此次发病表现和既往差不多,可不必担心,按既往医嘱服药或观察,安静休息即可。

头晕眩晕应看哪个科室?

如果当地没有晕厥头晕专病门诊,患者可以根据具体症状选择不同科室进行筛查。

出现反复眩晕,一般先去耳鼻喉科就诊;

伴有意识减弱、手脚发麻的患者,需到急诊科或神经内科进行检查;

眩晕的同时伴有失眠、焦虑,考虑去精神科就诊。

对于疾病的诊断,了解既往病史十分重要,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回忆,有时遗漏了既往病史,即便通过仪器检查也难以明确病因。



怎么描述头晕症状?

很多患者咨询头晕的问题时,容易出现陈述不清的情况,直接影响医生的判断。建议患者向医生咨询前,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下自己头晕的特点。

头晕的具体性质:例如是头昏沉还是头重脚轻,也可以打比方来描述,如类似坐船摇晃感、喝醉酒感等。

头晕的时间:如最初头晕发生时的年龄,头晕持续时间和频率等。

头晕的伴随症状:如有无耳鸣(一侧还是双侧)、恶心、有无视物模糊或双影、麻木等。

头晕与头位变化有无关系:如转头、低头、仰头时是否加重。

有无诱因、合并疾病:如头晕之前有无发热、感染,有无中耳炎、偏头痛,有无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等。



为便于判断是哪种晕,患者可以通过几个问题向医生描述症状:

是否和耳朵相关?比如听力下降、耳鸣、耳朵闷堵感。

是否和眼睛相关?比如视物变形、水波纹、闪光、眼前发黑。

是否头疼?是整个头疼,还是偏侧头疼?影响日常家务和工作吗?

5件小事缓解头晕、眩晕


生活中,不少人有过天旋地转、突然头晕的现象,有时是暂时的,有时会持续很久。引发头晕、眩晕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这些细节入手预防、缓解:

01

调节情绪


紧张、焦虑、恐惧、生气等都可以引起短暂性血压升高,高血压会增强脑动脉的搏动感,进而对脑组织形成冲击和振荡,引起头晕。

02

避免暴饮暴食

饭后血液更多地供应到胃部来消化食物,脑部的血液相对减少,会加重头晕症状,建议少食多餐。

03

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也会引起头晕,尽量在23点前入睡,保证7小时左右的睡眠。



04

注意保暖,饮水充足


到了冬天,温度变低,容易引起脑部小血管痉挛,导致血流减少,脑供血不足;冬季饮水较少,水分蒸发流失较多,易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变缓,导致脑部血流量相对减少,引起头晕,同时也增加了脑部血栓的形成及脑梗塞的风险。

05

站立动作不要猛


随年龄增长,血管机能下降,下肢肌力减弱,久蹲后起身大多会伴有头晕眼花、起身困难,蹲下起身时,最好保持较为缓慢的速度,不要太迅速站立,让身体有时间做出反应。

最后提醒,一旦出现头晕或眩晕,首先要避免跌倒,立即寻找身边相对安全的地方休息,同时观察是否有需要“立刻就诊”的预警症状,并尽快联系亲友或拨打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