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复旦大学出版社(ID:fudandushu),内容节选自《儿童早期发展中的观察与评估》,作者:[德]沃尔夫冈·波特 、[德]西尔维娅·海尔楚格 、[德]克莉丝汀·诺恩海姆,翻译:王晓,原文标题:《老师的观察、陪伴与记录:重新发现我们的孩子》,头图来自:《看上去很美》剧照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种情境。


尽管有明确的困难,但是儿童能否展现出特殊的兴趣或者能力?


儿童在面对困难时能否保持积极乐观?


儿童是否感觉幸福满足?


一个尝试多次却始终没有成功的任务能否让他们不那么失望?


儿童能否偶然地想到一个主意去成功解决一个难题?


正是在这些情境中,幼儿的人格和个性一步步形成。


各种教育理论都有着一个共识,儿童在很大程度上进行着自我教育。成功的自我教育需要教师与父母的陪伴、观察与诊断、引导。


通过观察幼儿如何应对这些情境并诊断,教育者(抚养者)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幼儿的弱项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障碍和问题,也能从中找到幼儿的长处和已有的优势。


谁在主导儿童的早期发展?


人类的发展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这个问题在不同的研究阶段有着不同的答案。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这个概念首先被认为是“自然成熟和成长”,后来慢慢地侧重为学习能力,再后来被看作是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近几年才被广泛认为是儿童自己主导着自己的发展。


儿童的自身活动是他们个性发展的内在动力。换言之:发展是在个体拥有天资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进行积极自我塑造的一个综合过程。所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创造和自我塑造。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和环境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发展的过程不会随着成年而结束,而是会持续终生。成功发展的标志就是个体具备了社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认知能力。


教育不同于学习


幼儿园属于教育系统,具有明确的教育任务。教育任务是否能完成,怎样完成,儿童能否真正在教育活动中受益,这些都取决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们是否能够科学地观察儿童个体的发展进程,并且能否对儿童进步作出正确评估。这种观察活动应该遵照何种理论,以何种目的进行,实质上就取决于教育者如何理解早期教育,如何定义教育的概念。


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的一点是:


教育不同于学习,教育的内容远远多于学习的内容。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程序,这个程序关系到儿童整体的人格。这个程序中,儿童的身体、精神、思想等都在不断地发展。


洪堡(Humboldt)对教育进行过如下解读,他认为: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活动,通过主体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态度而完成。


我们很清楚,儿童的早期教育是无法通过标准化的方法来衡量的,从这一角度来讲,每名儿童都应该被持续地观察,以便深入地判断他们的自我教育是否成功,以及自我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当前,关于儿童早期教育及教育方法等教育理论存在着诸多分歧,但是这些理论或多或少都是基于洪堡对教育的阐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就是认为儿童在很大程度上进行着自我教育,主动地去学习探索自己内心的小宇宙和周围的大千世界。在这种自我教育中,儿童自身的行为和经历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外部环境是怎么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儿童如何感知并接受身边的环境,如何处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而从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教育的进程是无法离开学习过程而独立存在的,但是教育和学习又不能完全混为一谈。儿童成功的早期教育并不是通过课堂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孩子们自身的“第一手”经验,即在具体环境中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中完成的。在儿童进入小学之后,也是这样进一步学习并获取知识和能力。


幼儿教师如何观察和诊断?


福禄贝尔指出,“观察”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行为能力,通过观察能够评估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并且制定相对应的教育活动。所以不管是日常的观察,还是用标准化的方法进行针对发展和教育过程的观察活动,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德国早期教育领域的教育计划和纲领中,观察和关于观察内容的研究讨论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中心步骤。通过持续的观察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儿童正在做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理解这个世界的。


“诊断”这个概念大多用于医疗或心理治疗,在早期教育领域出现的并不多。这个词起源于希腊语,最初的含义是“通过某种方式识别某物”。我们在这里将它与医学上的诊断区别开,用作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相关活动的一个概念。从教育学的意义上来看,诊断的含义是指收集并且评估儿童的整体发展和单项人格领域发展情况。


本书将幼儿园中的诊断进行了如下定义:


总体而言,诊断是使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评估儿童的发展、教育和学习进程,目的是支持儿童的整体发展和自我教育潜能的发展,同时也为尽早发现儿童发展中的问题和异常提供了支持。


童年早期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以儿童自我学习的形式进行的,这种自我学习在儿童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并且得到了支持。为了能够在儿童的个人兴趣、能力发展过程中给予科学的陪伴,就必须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的观察和诊断。所以教育工作者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儿童以及他们如何开展教育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所有早期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观察过程的基础。


儿童教育的过程,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的儿童行为进步或者异常,都无法通过传统意义上的可量化测试来衡量。所以对于日常的早教实践来说,要选择一个开放的观察方案,这个方案里应当囊括儿童的兴趣、学习成果以及教育进程。


从促进儿童教育进程的角度来讲,对儿童进行专业观察的首要目的,是了解儿童当前的兴趣和发展“主题”,并且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构造一个可以促进发展的环境。


狭义来说,观察主要涉及儿童的学习行为。这种学习行为是指儿童如何面对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评估所出现的问题等。这种观察主要集中在儿童的“社会学习”领域。


一般情况下,对儿童的观察要采用一套标准的测试方法。儿童的感知系统是否可以良好运转是学习和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通过标准的观察方法,教育者可以尽早地掌握儿童在感知方面的异常反应和发展方面的迟缓。


观察和记录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基础的教育行为。教育工作者们不仅应该积极地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技巧,更重要的,要通过这种教育行为去深入关注儿童,挖掘儿童兴趣,融入儿童内心,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正如前文阐述到的关于儿童发展的相关理论,幼教工作者不能仅通过传授的方式教育儿童,而是要帮助儿童进行自我教育。这就决定了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名陪伴者。这个角色要求他们要在陪伴过程中做好观察和记录,去充分认识和评估儿童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可以不断地优化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进程,协助孩子们争取更美好的生活前景。


幼教工作者应当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拥有“资源导向型眼光”。这里的资源导向型是指密切关注儿童,发现他们的兴趣,并且观察他们如何做事。这并不是指要盲目乐观,忽略儿童的弱点,而是要进行视角转换,更好地去感知儿童的长处和潜在的能力。为了拥有“资源导向型眼光”,幼教工作者们要深入观察儿童,明确儿童特点和兴趣所在。


较为理想的情况是在观察活动结束后,幼教工作者应立即与儿童沟通。通常儿童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答复,比如想知道观察者看到了什么。观察者可以为儿童展示一下记录的笔记或者播放记录视频。这样一来,儿童可以对观察结果进行直接的反馈,告诉观察者他记录的是否正确。


只有在观察活动结束后马上同儿童交谈,才能让儿童意识到,自己是了解自己行为的专家,可以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并且为之负责。儿童对自己被观察到的行为的反馈意见,与成人对此的意见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对儿童的观察作出错误的阐述。


如此一来,儿童就成为了自己的观察专家。对某些行为他们可以积极表示“现在我来给你解释一下!”这是一种与成人的互融共促,可以实现儿童与成人的相互关注,并且可以让儿童发现乐趣,感受到尊重。威尔岑将此称为“强化交互瞬间”。这种互动在教育活动中要被提前规划完备,否则是很难发挥作用的。


观察过后,观察者与儿童共同讨论个体的学习成果,可以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其更加积极主动。这种互动给予儿童安全感,促使他们作出一番积极的自我规划。由此一来,儿童知道了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也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这种关于观察结果的对话能够推动儿童的发展,让他们对自身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策略有充分的认知。这种认知在儿童对某项活动真正有兴趣并且观察环境足够开放的情况下尤为明显。这个进程在专业文献中被称为“学会学习”或者“学习能力”。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将对儿童的观察理解为一种“对话型工作”,这种工作属于专业的教育基础活动。从职业角度出发,教育者们应当将幼儿园定义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场所。教育者应当着眼于教育研究,以开放的姿态去面对孩子,并且认真地去观察男孩和女孩分别怎样理解世界,怎样理解他们自身的能力。


《儿童早期发展中的观察与评估》
《儿童早期发展中的观察与评估》

[德]沃尔夫冈·波特 、[德]西尔维娅·海尔楚格 、[德]克莉丝汀·诺恩海姆 著 

王晓 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复旦大学出版社(ID:fudandushu),内容节选自《儿童早期发展中的观察与评估》,作者:[德]沃尔夫冈·波特 、[德]西尔维娅·海尔楚格 、[德]克莉丝汀·诺恩海姆,翻译: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