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后,教培将告别资本,回归教育本质。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整个教培行业的从业人员估计过的都不轻松。
7月24日晚间,“双减”政策落地,70万教培机构和上千万从业人员终于还是等来了这份流传了半年的文件。此轮政策规范可谓监管力度最强、覆盖范围最广,K12教培行业几乎所有问题都在射程之内。
受此政策影响,在经过上周五的疯狂下跌后,7月26日,教育股票继续集体跳水。截至26日12时午间收盘,领头股新东方在线下跌31.42%,收盘价4.060港元。
“双减”政策的全称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通知发出后,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双减”政策的背景是,国家和政府要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政策发布之前,资本市场就给出了最及时的反应。上周五美股收盘,中概教育股票全线暴跌:高途跌幅超过63%,新东方收跌54%,好未来收盘跌幅超过70%,网易有道跌幅超过42%,高途等公司的股价相比高点在一年内跌幅超过了90%。
过去的十年,是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投资创业兴起的十年,在线教育也成为其中火热的风口之一。
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在线教育提速,多家在线教育公司在一年内完成十多亿美元的融资,以往一家互联网公司IPO也不一定有如此大的规模。2020年,整个教育行业共发生238起投融资事件,整体融资金额达到了超680亿元的惊人数字。
在线教育,一方面为边远地区学子提供了更公平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即使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家乡也能享受到北京海淀区的师资和教学资源;然而另一方面,在线教育在资本的助推下也催生了很多问题,如广告营销乱象、刻意制造家长焦虑、集资卷款跑路等等。
教育,兼具社会公共性和商业性,在每一个商业进程中也都牵动着大众的敏感神经。在过去的一年中,在线教育兴盛的同时,“鸡娃”、“内卷”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孩子的成长与选择成为一场家长之间无止境甚至有些畸形的竞争。
“双减”政策背后,教培将告别资本,回归教育本质。在教育中,关于公立学校和课外培训之间的新定位急需重新定义,在社会公共性与市场性之间的新平衡也亟待被重新建立。
▲以前扎堆的培训机构。摄影:曾靖
01课外培训问题逐个击破
此次“双减”政策,可谓针针见血。从少儿到高中的所有学龄段、从学科类到素质兴趣类的所有培训内容,在准入门槛、业务开展时间、资本运作等问题上均做了详细规范。
关于教培公司的资本化规范,政策明确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这意味着,在线教育已不再是投资风口,一级市场资本进入该行业已无退出渠道,已经进入该行业的热钱不得不想办法退出,或者摊手认输。而二级资本市场,相关个股市值大跳水。
关于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政策明确规定,各地将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将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这意味着,不管是心怀理想或投机取巧,创业者再想进入教培行业已无可能。
关于培训业务开展的时间,政策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这意味着,教培机构的业务开展时间大大减少,业务量减少,市场规模大幅缩小,员工也将冗余,生存空间大大被压缩。
关于公司资本用途,政策明确规定,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坚决禁止为推销业务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行业垄断行为。
这意味着,以往的基于流量和资本的信息流推广大战已成为过去,无法再扰乱市场,真心实意做内容,靠口碑赢得用户才是正路。
关于培训公司的产品形态和教职人员要求,政策明确规定,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机构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这意味着,小猿搜题、作业帮拍一拍、学而思旗下的题拍拍等工具不得不退出市场;与此同时,以VIPKID、51talk等为代表的外教教英语等培训业务也将受到重大影响。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之外的管控,政策明确规定,学前和高中阶段同样受到严控。《意见》要求,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各地也将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这意味着,以往教培公司们为了拓展市场,拓展少儿业务,延伸学龄段的做法也不再起效,且很多专注少儿业务的培训公司则受到重创。
关于非学科内容的监管要求,政策明确规定,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依法依规严肃査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申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
这意味着,在学科内容之外,素质教育等培训内容必须经过审批,需拿到相关资质。
▲众多的公司已经在“双减”政策出台前积极转型。来源:中企图库
02
出路在哪里?
“双减”政策背后,牵动着培训机构创始人、投资者、教培从业者、家长、学生等上亿级民众的神经,K12教培机构的出路在哪里?
针对培训机构创始人,政策给行业转型或规范提供了时间窗口期,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然而,实际上,众多的公司早有预期,且已经在积极转型。
今年来,好未来瞄准成人教育领域,整合了旗下的考研、留学、语培业务推出轻舟品牌;高途对旗下考研业务进行了升级,陆续将重心转至成人业务;猿辅导旗下斑马APP推出了美术、写字、编程启蒙等素质教育课程,且新增了南瓜科学的入口。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学大教育近期宣布成立集团新业务事业部,全面负责集团新业态战略布局、规划、拓展,新业务事业部下设咖啡餐饮中心。
在全面开展治理工作的同时,政策也确定北京市、上海市、沈阳市、广州市、成都市、郑州市、长治市、威海市、南通市为全国试点,其他省份至少选择1个地市开展试点,这意味着其他城市还有足够的转型空间和余地。
此外,对于各教培公司的创始人来说,合理用工和优化调整组织规模,也必将成为其重要的工作。过去的一年里,因为疫情之后,在线学习需求的激增,头部的在线教育公司动辄招聘上万人的团队,但如今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公司业务受到巨大打击,不得不缩减业务和转型,如何调遣员工成为重要的挑战。
对于投资者,在线教育已无吸引力,及时止损成为当下的迫不得已的选择。
一位教育投资人直接告诉《中国企业家》:“K12领域没什么项目可看了,三个月前就谨慎投资了,整个行业都如此。”但他同时强调:“人们渴望让生活变得更好的底层动力肯定不会变,教育依然是有意义的,所以需要再看其他机会。”
对于教培行业从业者,职业选择成为重要的人生命题。在线教育兴盛之时,置身其中变成一种光鲜亮丽的象征,行业外的人跃跃欲试企图入场淘金;行业内的的人则感受到明显的时代推背感,认为只有踏上了这趟列车,才算享受了飞速惯性。
而如今,随着各大公司可开展业务时间的缩短、业务量减少、整个市场规模的缩小,公司裁撤冗余团队几乎成为必然,选择离开或坚守,成为每个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根据拉勾数据研究院的数据统计,在线教育行业人才需求早在2021年2月和5月就分别出现断崖式下跌,在求职状态中,今年处于“已离职,可快速到岗”的用户比例达到98.1%,比去年同期增长24.9%。
一名已离开北京教培行业的老师告诉《中国企业家》:“虽然我之前的待遇并不差,但我能理解监管部门的初衷,毕竟我们小时候也没上过这么多培训班。而对于我的职业和工作来说,我找到了更好的选择。”
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此次政策也明确做了关于作业难度、作业总量、学生休息权利、学生全面发展、体育锻炼、保护视力,防止网络沉迷等方面的规定,即便学生没有完成当日任务,但已经到睡觉时间,政策也规定不能剥夺学生休息的权利。
过去的一年,在线教育行业流传着一个段子:“疫情利好了在线教育和爱尔眼科。”现实中,小学生们的体重和视力问题确实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家长和学生必须做好学科学习和体育训练、身心健康之间的平衡。
此外,本次“双减”政策还在学生们学习时间最长的公立学校教育和被誉为教育指挥棒的招生改革等方面提出要求,要求学生确保在校内学足学好,增加校内课后服务;同时基于学习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
毫无疑问,对于这场教育变革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是重大的改变和时机。如何在招生方式与学习策略、公立学校与课外培训、政策监管与市场灵活性之间寻找到微妙的平衡,才是大家都渴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