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杔格,原文标题:《刚刚,第56个通过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1年7月25日17时38分,从福建福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现场传来喜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通过本届大会审议,正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泉州市申遗办首页(www.qzworldemporium.cn)▼


作为中国的第38项世界文化遗产,它也意味着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56处,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


泉州申遗成功,中国世界遗产达56处,世界排名前五名除中国外,均为欧洲国家(本次世遗大会还没结束,数字会持续变动)▼


泉州项目申报世界遗产可谓历经坎坷,这也并不是其第一次申遗。早在2018年,我国的“古泉州(刺桐)史迹”项目申遗,经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结果为“发还待议(R)”,第一次申遗折戟,将在2020年世遗大会上补报。


然而,本应在去年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又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终推迟至2021年7月16日至7月31日在线上举行。而本届大会将审议2020年和2021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相当于往届大会双倍工作量,实际上是一次加长版会议。


本次世遗大会需要审查的项目相当多,之后几天还有一大波国外项目有待审议(官网https://www.44whcfuzhou2021.cn/cn.shtml)


解决了大量人口吃饭问题的泉州,其经济在宋元时期生产力所能达到的条件下,已经呈现出百业俱兴,多头并进的局面。


海上的鱼盐、山上的矿冶、纺织业的贡品棉布、陶瓷业的磁灶青瓷与德化白瓷,均是那一时期泉州地区的领域代表。


随着泉州地区生产力的提高,本地甚至国内需求已经无法消化这些产能,必须找到新的市场。而当时与宋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大多数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于中国,泉州的产品在当地有相当的竞争力,“海上丝绸之路”在商业层面已非常合理。


在当时的泉州与南洋之间共有三条主要航路,分别为:泉州至交趾、占城、真腊航路;泉州至三佛齐、阇婆、渤泥等国航路;泉州至菲律宾航路。当然,还可以通向更远,更加长途的贸易则多以短途贸易相互接力来实现。


遗产


这座在10~14世纪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的“东方第一大港”,也在今日的泉州留下了诸多历史印迹。


其精华部分便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该遗产整体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构成。


它以位于江口平原的城区为运行中枢,东南面的辽阔海域是其对外联系门户、西北面的广袤山区是其产业基地,水陆复合的运输网络连通其间,呈现为港口、城市与腹地联动发展的整体繁荣景象。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分布空间极为广阔:起于海港,经江口平原,一直延伸到腹地山区,完整地体现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


承载着关键价值特征的22处遗产要素及其关联环境,展示了泉州能够成为一个繁荣发展的成功港口的六大关键要素:机构保障、多元社群、城市结构、生产基地、交通网络、整体格局。


在此基础之上,这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可分为五类,分别是:行政管理、机构与设施遗址;多元社群宗教建筑和造像;文化纪念地史迹;陶瓷和冶铁生产基地;由桥梁、码头、航标塔组成的水陆交通网络。


这其中,有始建于唐代的开元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清净寺,世界现存唯一摩尼教寺庙遗址,祭祀真武大帝的道教庙宇,儒家祭祀建筑文庙组群,祭祀海神妈祖的天后宫等等。


这些遗产具有鲜明的海上贸易和东西方文明交融特征,古老、生动,甚至世所罕见,见证了“刺桐”这座古代东方大港的地位、奉献和风韵。古老的泉州作为宋元中国与世界文明的对话窗口,也见证着文明的和谐共处,述说着东亚帝国农业文明与世界海洋商业文明间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观交流的厚重历史。


如今,这一多元共荣的海洋商业传统,传承持续至今。


参考文献:

[1]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泉州市文物局).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EB/OL]. 2021年[2021-07-25]. http://www.qzworldemporium.cn.

[2]陈培坤, 黄浩栋. 试论宋元时期泉州港崛起的原因及其对泉州社会的影响[C]. //“泉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泉州, 2002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