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米河镇一处清淤现场。(南方周末记者 汪徐秋林/图)
全文共3953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21日凌晨两点左右,武警官兵抵达米河镇区。“前面铲车开道,我们徒步前进,水到齐腰深。”
这些天来,米河镇的信号主要是由进入镇区的3辆卫星车提供。其中,一台卫星车来自陕西,一台卫星车来自山东,一台来自河南本地。
仪器、电线、水管、资料全都毁了,损失了几百万元的设备——分期付款还未还清。就在洪灾不久前,她还默默规划着对未来的畅想:“半个月前,B超室才装修完毕。”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汪徐秋林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王豪 谭海燕
责任编辑|何海宁
在7月20日13时,神鹰救援巩义分队已派出12名队员赶赴米河镇。此时郑州暴雨还未到极值时刻,但米河镇这个媒体后来所称的“孤岛”,已进入断电、断网、断水的至暗时刻,成为郑州下辖巩义市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这支先遣队主要由具备重大灾害救援经验的退役军人组成。出发前,不少人告诉副队长宋京,去往小关镇、米河镇的数条交通要道基本断了,他觉得“总得去试试”。
路途中,他们多次遇到泥石流、塌方,部分地区水深难以测量,先遣队只能绕路,或结伴同行慢慢趟过。
一路上救援了不少受困居民,待行至小关镇与米河镇交界处,已是17时。此处水流湍急,齐腰的洪水再次挡路,先遣队与之后抵达的另外两支神鹰救援分队共计35人只能原地等待。23时左右,水位逐渐下降,神鹰救援队随即抢进米河镇。
这是第一支进入米河镇的救援队。
21日凌晨,武警部队的铲车推开淤泥和破碎的路基,借由310国道从外部打开了一条通往米河镇的生命线。巩义市派遣的医疗救护车、巩义山岳应急救援队等也陆续进入镇区。截至22日,南方周末记者在该镇已看到,各个官方救援力量已悉数到位,多支民间救援队也赶到现场,甚至包括一支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越野e族巩义分队。
22日,一支救援队伍在集结。(南方周末记者 汪徐秋林/图)
1
“没想过自己还能活下来”
与外界的通讯从2021年7月20日上午10时左右开始中断。米河镇的道路、自来水管道、电路、通信基站和部分房屋被冲毁。洪水从流经镇中心的河道涌来,两次扫过这个住着4万余人的村镇。
“米河镇已经不是一个镇了,是一条河。”居民张峰回忆。
尽管已做好最坏打算,但进入镇区后看到的情况,仍比宋京想得严重:“国道两边都是被冲烂的小轿车、大客车,不是冲坏,是冲烂了。”
河道中洪水滚涌,许多车辆被冲走,柏油路被连片掀开,路面中倒下的电线杆难以计数,电线缠着倒下的树木、车辆、各种垃圾躺倒在大雨中。
37岁的宋京自小在巩义长大,他从没见过这样的水,记忆中,“山清水秀”是米河的代言词。小镇生活节奏慢,他因工作需要,频繁从巩义前往郑州,每次路过米河总要停下来,和朋友们吃一碗当地特色的地摊烩面。而现在,他看到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地方,“这种反差让你说不出话”。
米河镇卫生院建在河道边上,医院和这里的工作人员直面了河道里奔涌的洪水。卫生院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7月20日9时许,第一波洪水从卫生院住院部的门窗和两栋楼之间涌入,将门诊楼一楼所有医疗设备冲毁;第二波洪水在13时左右袭来,此次力度更大,工作人员在楼顶搜寻手机信号时,看见了楼下漂浮着不知从何处而来的汽车。
“水位最高时,离住院部的二层只有三个台阶。”7月22日下午,米河镇卫生院副院长王杏利说。当时,卫生院已将所有住院患者转移至二楼,其中就有不少行动不便的老人,情况十分凶险。
村民王嘉木在洪水袭击之际,正和同事一起将新贴好膜的汽车开回家。12时许,二人行至高庙村,就遭遇了奔袭的洪水。他们从天窗爬出,弃车抱在一棵柳树上。当时,附近两辆大巴车上还有70名乘客被困。住在附近的居民刘松峰目睹这一幕,正好身边有一辆铲车,他就开动铲车,用铲斗将王嘉木二人和这70名乘客送到高处。
“当时都没想过自己还能活下来。”王嘉木心有余悸。
22日,洪水冲垮的路面,形成了一个大坑。(南方周末记者 汪徐秋林/图)
2
“不计代价”
20日晚,米河持续了两天的暴雨曾短暂停歇两小时左右。但没等人们高兴,暴雨很快又肆虐小镇。当晚部分居民已被疏散至镇政府三楼大厅内,巩义市市长也带队到达米河,临时指挥中心在镇政府内建立起来。
神鹰救援队被安排前往4处受困的“孤岛小区”进行救援,由镇干部做向导带路。他们慢慢分散队伍,进入街道向各处制高点呼喊:“楼上有没有人?有没有受伤的?”
与此同时,乡镇的自救工作也在继续,干部们带队巡逻寻找受伤人员,依伤势联系120转送至医院,或找村医直接在集合点救助。另有一些干部带头清淤、处理垃圾、疏通乡镇道路,救援队才能更快向其他被困地区深入。
21日凌晨两点左右,武警官兵抵达米河镇区。一位武警官兵回忆,官兵们本是坐着卡车前进,在过河时却遇上桥梁损毁,他们只能改道从310国道前行。“前面铲车开道,我们徒步前进,水到齐腰深。”
武警官兵到达镇政府时,仍有9个村庄失联。
救援工作首先是将危房中的居民疏散到附近临时安置点。官兵们疏散了情况最危急的两个小区,共一百多人。这位受访官兵介绍,21日凌晨以来,部队官兵和米河镇政府总共疏散了3600多位居民。
21日上午7点,武警部队开始分组进入9个失联的村庄。这些村庄失联的主要原因是道路被毁。进村的武警官兵发现,有的村庄已自发组织村民转移,有的村庄则受灾较为严重,需要官兵将受灾的村民转移到安置点。
陈新越是米河镇陈家岗村村民。22日上午,他从家中赶往镇区,想了解镇区情况。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日当天,自己作为村民小组组长,组织其他村民将小组内数十名老人送往村委。“我那两个小组没有出现伤亡。”他说,“但居住在别村的亲戚依然失联。”
22日上午,米河镇所有村庄都与镇政府有了联络,但没有水电网的日子给当地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该日上午南方周末记者进入米河镇时,目睹一些离镇区物资发放点较远的居民正在想办法寻找食物。
米河镇党委副书记刘锐镔这些天负责米河镇救灾的协调工作。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眼下和未来几天的工作任务,是要将生活物资运送进来。
洁净的自来水、恢复的电力和通畅的网络,同样是当下米河镇需要恢复的基础设施。
22日中午,巩义市水利局工作人员、负责给米河镇片区供水的水务公司代表、米河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在开会商讨如何解决供水中断的问题。“彻底瘫痪。”一位村干部这样说,不仅是镇区的供水中断,农村的自备井同样缺少电力,需要消杀。
临时代管米河镇区供水的水务公司代表毛海成介绍,目前泵房的供电系统已经损毁,跨河的管道也被冲毁。巩义市水利局局长则表示,3天内会建立临时供水点,后续的修复则要依据村镇的环境确定。
“不计代价。”局长在会上说。
中国移动巩义公司前来抢修通信的工作人员郭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日的暴雨与随后的塌方、泥石流,冲毁了米河镇及周边所有的基站。此外,米河镇的汇聚机房被冲走,洪水浸泡后通信和电力的地下管道可能断裂。因此何时完全恢复通信“目前还没法确定”,这些天来,米河镇的信号主要是由进入镇区的3辆卫星车提供。其中,一台卫星车来自陕西,一台卫星车来自山东,一台来自河南本地。
22日,米河镇救援现场。(南方周末记者 汪徐秋林/图)
3
“谁说决堤了”
22日,笼罩在失联的阴影下,一些关于米河的谣言开始传播起来。与外界沟通不畅的村镇,除了没法向外界报平安,挥之不去的还有洪水可能再次降临的恐惧。
7月22日13时51分,在巩义的一个信息互助群内,有人发布短信聊天截图称“段河水库有决堤风险”。这一信息迅速在几十个互助群里传播开去,从“水库决口”变成“崩塌”,变成“跪求转发”,演化成“快跑”,谣言很快变成现实中的恐慌。
在当时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现场,路上行人突然变得步履匆匆,交头接耳之间,有人大喊:“上游水库决堤了!”
街道上所有人开始跑动。当地执法人员劝告南方周末记者,希望尽快找高处躲避。有的村民上了楼,还有的行人跳上汽车。米河镇的出口,一时间鸣笛声不止。
事实上,这场混乱只持续了大约20分钟,米河镇政府立即通过高音喇叭呼告:这是一场谣言。事后一位居民回忆,当时来不及逃跑的她,“快崩溃了”。
当时米河部分区域仍是断网。正在外地出差的钟泉看着微信群里不停滚动的消息,心急如焚。他第一时间给住在米河镇的父亲打去电话,此时两人失联已超过两天。
电话终于被接通,但父亲听不清钟泉声音,信号不稳,电话很快断了。22日14时4分,他再次发去短信:“你那边怎么样了,看到信息回我短信,爸爸”。在7条以“爸爸你看到信息回我”为开头或结束的短信之后,他终于等来父亲的回应。网络信号终于抵达,手机这端,他收到了两个字:“没事”。
与此同时,14时25分,辟谣的消息慢慢传出,在微信群内开始追上谣言的脚步。辟谣短视频也发出来了:视频画面对准水库水面,水面高度与堤坝旁道路高度相差数米,拍摄者们举着手机镜头说:“谁说决堤了?”
22日,被洪水冲毁了的汽车。(南方周末记者 汪徐秋林/图)
同一时刻,救援力量和救援物资正在不断地进入米河镇。
那天,巩义市人民医院给镇卫生院派来了数十人的支援队,其中就包括心理咨询师、灾后防疫的医生。但他们来到现场发现,这里首先要做的是清淤。
王杏利有时会对着医院里洪水留下的淤泥发呆。“俺手机上好多消息我都不敢看,看了俺掉眼泪。”她曾在20日那天,在医院顶楼,拍下了洪水扫过这座小镇的真实场景。
她向南方周末记者提起洪水对医院的影响:仪器、电线、水管、资料全都毁了,损失了几百万元的设备——分期付款还未还清。就在洪灾不久前,她还默默规划着对未来的畅想:“半个月前,B超室才装修完毕。”
她带着南方周末记者走遍医院,一间一间推门进入,空空的办公室内,淤泥遍地,洪水淹过的墙面已经污秽不堪,但原本悬挂的四面锦旗依然鲜艳。锦旗上写着“医德高尚,情暖人心”,她把目光停在了那里。
(王嘉木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