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园长,编辑:石灿,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快手将于2021年7月起取消大小周”的消息,正在微博、知乎、脉脉等各大互联网打工人聚集的媒体社区刷屏。


快手取消大小周的邮件<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快手取消大小周的邮件


快手自2021年1月10日开始“全面大小周”模式。而根据公众号《Tech星球》此前报道,快手人力负责人曾表示,在全面大小周之前,快手就已经有70%的人在大小周加班了。


此次快手取消大小周的员工邮件表明,大小周制度取消后,各部门、各团队的加班模式将变为“按需加班”。

 

腾讯光子工作室群的“加班管理机制”<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腾讯光子工作室群的“加班管理机制”


与之类似的还有腾讯游戏的光子工作室,自2021年6月中旬起,将开始实施“规定时间必须下班、离开办公区”的作息制度,团队想要周末或者其他休息时间加班,还要发邮件申请才行。


另一大巨头字节跳动则不同。有媒体报道称,在字节跳动近期的一次“openday”上,字节跳动CEO梁汝波表示,经过调研,1/3的人不支持取消大小周,1/3的人支持。目前,字节跳动能否如快手、腾讯一样为员工“减负”,还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小组8个人一起吃午饭,里面7个人觉得大小周好,一个人说无所谓。”一位认证“字节跳动员工”的用户在脉脉上表示。和字节跳动的这份调查相比,在一些团队中,支持搞大小周的比例更大


多上一天班,到底好不好?或者说,加班到底好不好?对于这个问题,各大公司和各大公司的打工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一、谁在制造大小周,谁在污名化按时下班


“996与奋斗无关,与利益有关。”这是新华社主办的思想政治刊物《半月谈》评价996加班制度时的标题。


大小周和996,都是一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过度加班产物,并没有本质不同。因此,大小周和996一样,都是企业对于员工的休息时间的一种挤压,试图用增加员工的工作时长,来降低招聘人数,降低人员成本,以获得市场上的更大竞争力。


很多互联网公司从业人员,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点。2019年3月,有人在知名程序员论坛GitHub开设了一个专栏,名叫“996.ICU”,意思是过度加班,等于给自己挣ICU医药费。这个栏目专门用来统计哪些互联网公司正在实行,或者曾经实行过996、大小周等不合理加班制度。至今,这个名单仍在加长和更新。


刺猬公社查阅发现,拼多多、游族网络、依图、德邦、小红书、饿了么、掌门一对一、步步高、京东、58同城、字节跳动、每日优鲜、用友、Boss直聘、小米、亚信、猎聘、百度、便利蜂等知名公司,都出现在了这份长长的表格中。


从这份表格中还不难看出,996、大小周的加班制度,已经从北上广深向二线、三线城市扩散,大连的东软集团、厦门的4399、潍坊的歌尔股份......也被“指认”存在不合理加班现象。


在不合理加班制度在企业中扩散的同时,也出现了对合理、合法上下班的“鄙夷”之声,认为遵守国家法定的8小时工作制,就是不奋斗、不努力,没有“狼性”。


996、大小周公司名单  图源:github
996、大小周公司名单  图源:github


在《半月谈》看来,这套话术相当具有迷惑性。一些人为了夯实加班=奋斗的逻辑,还会将研制两弹一星时期的科学家们的事迹,拿来与公司加班进行对比。“他们甚至将合法的8小时工作作为996的对立面污名化。”《半月谈》在评论中表示。


为了尽量按时下班,一些员工不得不成为“职场表演艺术家”。“下班之后不拿包,电脑永远开着,让同事以为自己还会回来”“把钥匙和外套放在工位,制造没有离开的错觉”......知乎社区中最近正在流传“花式”假装加班的技巧。在畸形的职场氛围下,“打工人”只能行此下策。


二、多上一天班,打工人并不能多赚钱


“只有11%的职场人因加班而获得升职加薪。”


图源:脉脉数据研究院<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图源:脉脉数据研究院


劳动的回报,并不一定随着工作时长的延长而增长。这是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在2021年五一劳动节之前发布的《2021职场人加班真相调研》给出的残酷结论。


实行大小周制度的“大厂”,一般情况都有相应的加班补贴。比如,针对大小周制度的话题,一些认证为字节跳动员工的用户就在脉脉上发帖称,自己周末加几天班,可能就把房租挣出来了。


对于企业来说,一般而言,员工多加班换取的效率提升,以及紧随而来的市场竞争力增强所带来的回报,远远大于为员工加班所支付的工资。而在制度相对正规、福利体系相对完善的大厂之外,还有更多的企业员工连基本的加班报酬也无法获得。


这也就意味着,“打工人”不得不用较低的薪酬回报,与资方交换劳动时长。在一些上下游协作紧密的互联网公司,“打工人”甚至还陷入了另一种困境:即使公司允许在“补工资”和“调休”之间二选一,员工也不得不放弃更多的休息。


在互联网大公司的协作链路中,飞书、钉钉、企业微信等移动办公产品,将员工裹挟到了一个“随时随地”处于待命状态的环境中。如果有上下游协作的同事在休息时间寻求协作,一起工作,等于没休息;拒绝或者拖延协作,势必引起协作者的不满。


“别人不休你调休等于没休,调休=在家办公。”一些媒体总结出了这样的“定律”。因此,虽然很多员工明明更想休息,但因为此类职场潜规则的规训,不得不选择加班。


对于大小周的取消,“打工人”同样心知肚明,自己休息了,与自己配合的业务团队很可能并不休息,一样加班,反而没有加班补贴,因此只能报以敬而远之的态度。


三、被期盼的和解


脉脉的《2021职场人加班真相调研》还给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只有6%的企业HR明确支持996工作制。HR是企业中连接公司和普通员工的“特殊角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不完全支持过多的加班。


由此可见,“取消大小周”和限时下班制度,确实是一个顺应民心之举。尽管它本来就是劳动法中规定的合法权益,但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点积极改变,是有益于“打工人”的身心健康的。


也有企业试图用更高效的组织和管理能力,避免无效加班,尽可能地让员工在合理、合法的办公时间之内提升效率。在这方面,Netflix的做法,时常被一些互联网公司当做学习的样本。

 

比如TapTap的运营方心动网络,他们效仿 Netflix给员工开出更高薪水,停止一度996的工作制度,并在部分部门实验 “离职意向金”......


在互联网领域的加班严重程度数一数二的游戏行业,心动的这个举措堪称特立独行。


“大家逐渐意识到,有些东西不是体力活,你急也急不来。”心动网络创始人黄一孟在接受《晚点》采访时表示。腾讯游戏光子工作室对加班时长的规定,也或许与之有关。


但像游戏这样依靠创意、灵感的行业,毕竟是互联网经济业态中的少数。如何让更多行业、更多从业者的休息权利得到保障,或者获得匹配劳动时间的合理报酬,才是一个更为宏大的命题。


1995年5月起,我国正式开始实行“双休日”制度。在此之前,一周单休才是常态。《劳动法》也对工作时长进行了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进一步保障了人们的“双休”法定权利。


时至今日,“周末休息两天”对于很多人来说,仍然是地平线上可望不可即的梦想。尽管劳动法同时规定,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但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但在一些新兴行业——社区团购、直播电商......从早上9点,工作到半夜2、3点才是“常态”。


工作时长的加长或缩短,是一个涉及工作效率、利益分配、企业文化等多维度的系统工程,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智慧。


但对于打工人来说,多一天在家休息、恢复元气的时间,总的来说并不坏。也正如新华社融媒体评论“辛识平”所言——“善待劳动者,让劳动者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是对奋斗者的最好致敬,对奋斗精神的最好弘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