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产生活观察(ID:funbook2014),作者:张3丰,题图来自:IC photo


这两年最红的法学教授罗翔清空了全部微博。其实,他已经停更一段时间了,现在清空,是从“半封”到全封,彻底告别了。


如果把法学家在网上的走红看成“出圈”的话,今天可能就是罗翔“退回圈中”的日子。


这无疑让人感到悲哀,尤其是联想到不久前朋友圈到处在转发的一段视频。在那段视频中,罗翔进行了“反思”,也道明了他是如何从一个象牙塔学者转变为一个公共演说家的。


2003年冬天,罗翔在北大读博士的时候,在三环路一个天桥上遇到一个问路的老太太,要找一个xx援助中心。老太太从北京西客站一路走过来,几个小时,都没有人帮她。


罗翔说打车送老太太过去,老太太扑通一声就给他跪下了。


当时罗翔已经拿了律师执照。一路上,他一直想问老太太是什么案件,担心麻烦,一直没问。到了目的地,老太太说:“你回去吧。不要影响你的前途。”


这段视频广为流传,标题用了“17年前天桥偶遇一位老太太,让罗翔羞愧至今”,很煽情。罗翔自己的反思是,知识应该从书本走向现实,法律,就是要在每一个案例中体现公平正义。他现在参加各种节目,录视频,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听一位法律人士说,在法学家圈子,教授们对罗翔很不以为然,称他为“讲司法考试的”——这让人想起那些办辅导班的,在正经严肃的学者那里,似乎低了一等。


罗翔和这位老太太的相遇,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老太太不仅代表着“人民群众”,更是象征着苦难和活生生的现实。而罗翔,则可以看作是中国学院派知识分子的代表。


事实上,罗翔所在的法律界,对现实的关照是所有学科中最出色的。有些教授持有律师执照,直接到前线去打官司,也有的法学家持续在公共媒体发言,是微博兴起后一股启蒙力量。


更多的领域,教授们距离当初天桥上的罗翔还有很大距离。他们看到老太太,会假装没看到,或者告诉自己,那可能是个骗子,从而把自己保护起来——他们行走在北京的天桥上,根本不会注意身旁发生了什么。


回想起2003年,当罗翔在天桥上遇见那个“皮袍下的小”一样的自己时,我也正在北京读书。我当然也经常路过天桥,看到一些苦难的场景,但是却事先把自己隔离起来,“那多半是骗子”(现实中确实有很多骗子),这样自己也就心安理得了——我那时既无良知,也无勇气。


所以,罗翔的反省其实弥足珍贵。这无疑是一种勇气,但是这种勇气的获得却不是天生的,而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对自己懦弱和惰性的克服。事实证明,当一个学者决定告别过去的自我,走向更大的世界时,确实会面临很大的危险。


除了罗翔在视频中所说的“怕麻烦”外,还有更深的风险:把自己卷入漩涡中,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失控。哪怕你只是说出事实和常识,也会有难以预料的后果。


那些在微博上撕咬和举报他的人,很多其实是现实中潜在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都有成为天桥上老太太的可能。这就是知识人所面临的现实。


“清空微博”,也是清除了自己的一段岁月。不知道现在的罗翔,会不会感到后悔?假如再回到2003年北京的天桥上,遇到那位无助的老太太,他又会如何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产生活观察(ID:funbook2014),作者:张3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