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伊朗司法总监易卜拉欣·莱希在刚刚结束的第13届总统大选中无悬念获胜,他也由此成为伊朗历史上首位还未上任就已被美国制裁的总统。莱希的脱颖而出有着怎样的背景,被制裁经历是否会影响他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伊核问题重回正轨又是否迎来新的变数呢?

特约评论员 吴蔚:影响中东局势走向的两个区域内强国以色列、伊朗都迎来了政权交替。不同的地方在于,以色列政局的变天是在最后时刻才揭晓悬念,甚至为此衍生出了一场局部武装冲突,但伊朗这一次政权更迭却显得笃定且坚定,作为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爱徒,莱希此番披挂上阵似乎早被预见,在候选人资格审查结束后,西方媒体就普遍预测他会无悬念当选。

莱希胜选出任总统的背景,我认为可以从两个维度着手分析。

首先是伊朗伊斯兰革命正统接班人传续的维度。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暴发以后,伊朗成为一个政教合一的总统制共和国。最高领袖、总统、议会会长共同组成伊朗政权结构的稳固三角关系。其中,最高领袖采取终身制,总统任期四年,可以连任一届。因此,也有了“流水的总统,铁打的最高领袖”的说法。伊朗最高领袖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根据伊朗宪法,最高领袖是中央政治的最高领导人以及伊朗共和国武装力量、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最高统帅,由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提名产生。而今天我们谈论的易卜拉欣·莱希就出身神职人员,是专家会议成员,更是“伊朗什叶派之心”伊马姆·礼萨圣地的监护人。这意味着,莱希极有可能成为继霍梅尼、哈梅内伊之后的第三位伊朗最高领袖。如今已是82岁高龄的哈梅内伊确实需要在接班人的问题上迈出关键一步,所以,这一次总统大选对哈梅内伊来说不容有失,事关伊斯兰革命火种的传承。意识形态、政治光谱与哈梅内伊更加贴合的莱希由此脱颖而出,此番出任伊朗总统正是他迈向权力巅峰的“最后一场试炼”,时间可能是4年,可能是8年,也有可能与哈梅内伊的身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另一个维度则是伊朗如何融入国际体系的维度。同样也要从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说起,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后,美国与伊朗断交、终止一切经贸往来。1996年美国政府通过法案,以国内法为武器制裁伊朗。2006年,美西方国家以伊朗发展核计划为由在联合国层面对伊朗实施制裁。在我看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融入国际体系的最大障碍自建国以来一直是层层叠加的国际制裁。这使得依赖能源出口的伊朗在国内经济建设、民生福祉方面一直举步维艰。以制裁围堵制造“饥饿效应”促使伊朗内部生变,一直是美国应对伊朗的方法论。那么反过来讲,伊朗发展核计划就更像是一张突围的王牌。伊核问题之于伊朗本身,在我看来,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切都围绕解除国际制裁做文章。

在各国的努力之下,2016年伊核协议签署,解除制裁迎来曙光。但随着特朗普在2018年的毁约,伊朗身上刚刚松开的绳索再次套牢,美伊关系全面恶化,苏莱曼尼被美军无人机斩首。伊核协议的主导者伊朗总统鲁哈尼声望急转直下。尽管随着拜登上台,围绕伊核协议重回正轨的维也纳谈判也已经进行了数月之久,迟迟没有决定性的利好传出。归根结底是美伊双方陷入了一个僵局:美国咬定应该先执行协议,再解除制裁;伊朗则认定应该先解除制裁,再履行协议。

外界普遍推测,伊核协议应该能够在鲁哈尼最后任期内实现突破。但我却没有那么乐观,尤其是在美国政局越发扑朔迷离的当下,拜登真能顶住压力给伊朗松绑吗?我相信,哈梅内伊与莱希也对此做好了最坏打算。虽然他们先后发声对伊核协议持欢迎态度,那也是因为如今伊朗经济的持续恶化与新冠疫情复杂严峻的双重叠加,伊朗太需要一个松绑的契机了。

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被美国制裁的莱希出任伊朗总统之后,可能会采取一种“对美国不抱幻想”的强硬姿态。这意味着无论美国是否在伊核协议上松口,伊朗都将以另一种方式融入国际体系。这种方式可能体现在与欧洲关系的改善,体现在与中国、俄罗斯拥抱得更加紧密。有专家认为,伊核问题可能正在朝着“朝核问题”的方向发展。我倒是觉得,以伊朗目前的核工业基础以及弹道导弹发展进程来看,事情暂时不会恶化得如此迅速。但有一点是值得各国警惕的,那就是伊朗似乎已经在最高领导人层面做好了“苦难行军”的心理建设。这意味着,中东局势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新一轮复杂化。



直新闻:另一方面,在刚刚结束的朝鲜劳动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金正恩首次提出对美国要坚持适当的战略战术反制措施,做好对话和对抗两手准备。与此同时,美日韩半岛问题磋商即将在韩国展开。吴先生,你如何解读金正恩的最新表态,拜登时代的朝美关系何去何从呢?

特约评论员 吴蔚:正当国际局势被诸多新的热点问题吸引目光的时候,朝鲜半岛局势似乎处于一种相对平静的状态。但是新的变化每日都在发生,尤其是朝鲜国内有了许多新的动向,答案其实就在朝中社一篇又一篇的报道当中。在谈论此次劳动党八届三中全会之前,我想请大家关注平壤方面的几个新动向。

首先是今年1月举行的朝鲜劳动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党章正式恢复总书记作为党的最高领导职务,选举金正恩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八大结束后,朝鲜人民军在金日成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夜间阅兵式,外形巨大的新型弹道导弹首次亮相。

然后是今年2月,在参谒平壤锦绣山太阳宫的活动中,朝中社英文版正式将金正恩的英文职位翻译成President of the State Affairs(总统),不再是此前的Chairman of the State Affairs Commission(委员长)。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在金正恩授意下朝鲜主动拥抱国际社会的一次尝试。

其次就是今年上半年以来,在朝鲜官方通讯社的对内报道中,金正恩作为“共和国武装力量最高司令官”的头衔逐渐被淡化,转向凸出“党的总书记”。外界认为,这是朝鲜逐渐淡化“先军政治”色彩,聚焦国内经济建设的国家正常化举动。

再者就是在今年以来金正恩走访朝鲜基层的官方报道中,多次出现了他作为最高领导人因为朝鲜人民艰苦生活而感动落泪的具体描述。

综合以上多方面,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基本判断:朝鲜正在逐渐改变战略重心,经济建设与改善民生福祉正在成为重中之重。有了这个基本判断,我们就能更好地读懂此次劳动党八届三中全会里的那些细节。

总的来说,我认为金正恩的表态展现了朝鲜的自信与定力,是朝鲜外交政策尤其是对美国战略方向上的“独立自主,以我为主”。尤其是“主动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这种表态,在以往是很少见的,这当然体现出朝鲜对周边局势的塑造能力有了决定性的提升,这主要源于核武器与战略投射实力的与日俱增。

此外,金正恩也再次表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当前我们必须集中全力的最重要革命任务。”这让我想起九年前的金日成诞辰100周年阅兵仪式,金正恩发表了他作为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公开演讲。他提出:“不再使人民勒紧腰带,让人民尽情享受社会主义荣华富贵的崇高意志”。在前不久的劳动党第六次支部书记大会上,金正恩在致辞中提出:党的领导干部要进行更加艰苦的“苦难行军”,要减轻朝鲜人民的辛苦,最大限度地增进人民的物质文化福利。

内政决定外交,我认为随着朝鲜进一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在面对外部势力的挤压时,朝鲜将采取更加灵活的应对方式,也就是“以强对强,以善对善”,对抗与对话两手抓。逐渐走出了此前一味用狠用强的“应激状态”,这对朝鲜半岛局势整体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

但另一方面,由于拜登政府目前处于一种内政外交政策尚未完全成型的适应期,拜登的朝鲜半岛政策显然处于一种“薛定谔的状态”。一个直观的佐证是,在前不久文在寅访美时,韩美联合声明既未提到无核化字眼,也没有提到半岛和平进程,既未提到中国,也没有提到美日澳印四国安全机制,基本可以认为美韩在这些议题上全部没有达成共识。

这意味着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平壤的态度与立场比华盛顿方面更明朗。朝美关系何去何从,这个问题现在显然应该由美国方面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