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当地时间12月10日,拜登政府召开的所谓“全球民主峰会”结束。回顾此次会议,你有何评价?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首先,我们应当肯定甚至鼓励国际社会就民主的发展和推广召开多边会议,进行切实探讨,但遗憾的是,拜登政府的所谓“民主峰会”并不符合这一标准。其次,就算这个所谓的“民主峰会”不符合标准,我们依然应当允许美国人关起门来和自己的盟友以及一些其他国家开会,甚至允许美国人自认为这就是“民主峰会”。但我们不允许、不接受的,是美国人借着这个会议,以一种自负的态度对民主进行单方面的“独家”定义,甚至以暴力进行推广。这就叫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但你说的话,我一个字都不认同。而这,才是民主。
民主的意义在于通过协商求得各方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以弥合不同参与方之间的利益诉求,其本质在于妥协和自我约束。然而在美国所主导的“民主峰会”之中,我们看到的是它蓄意挑起的国家与国家、团体与团体,甚至是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对立,是美国对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极致放纵,是一个国家只要不屈从于美国,就要遭到排斥和打压的现实逻辑。
这样的“民主峰会”,无论有再多的国家和政治团体参与,其目的都并非在真正意义上推动民主的进步与发展,更像是以“民主”和“多边”为名,在国际社会上打造一个“环形监狱”。什么是“环形监狱”?“环形监狱”就是一座有中央塔楼和环形囚室的监狱,由英国哲学家边沁于1785年提出。处于中央塔楼的守卫可以观察到每一间囚室之中的犯人,而每一个犯人在被守卫监视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别的囚室之中的犯人,导致所有的犯人既是被监视者,也是监视者,从而所有的犯人都不敢轻举妄动。
第一,美国是处于中央塔楼的守卫,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民主政体,完全由美国说了算,这就叫“单向凝视”。第二,峰会本身是一个筛选和驯化的过程,屈从于美国意志的国家会被纳入到“环形监狱”之中,接受美国在民主议题上的“单向凝视”,直至形成“被监视”的自觉,再也不会质疑为什么自己要在内政问题上受到另一国的“监视”。第三,就像囚室中的犯人,参与峰会的国家在“被监视”的同时,也起到“监视”其他列席国家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了美国在民主议题上的话语权。第四,不愿意屈从于美国意志的国家,则会被孤立在“民主峰会”这个“环形监狱”之外,或许这也解释了某些国家在面临美国在民主议题的话语霸权时,为什么国际公义会常态化地处于一种失语状态。
直新闻:就在“民主峰会”结束的当天,英国允许将“维基揭秘”创始人阿桑奇引渡至美国受审,对此你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这是一个让人沉重的问题。阿桑奇案的本质,就是美国以国家权威去迫害一个对其造成威胁的个体。问题是,阿桑奇做了什么?
我举三个例子。2007年,阿桑奇创立的维基解密公开美国《关塔那摩监狱管理指导手册》,该手册内容展现了美方“标准化作业”一般的虐囚程序,其中规定:如果被关押人员表现良好,可以获得“特别奖励”,而“特别奖励”就是一卷手纸。
2010年,维基解密以“连带杀害”为名公布了美军在伊拉克滥杀平民的视频,其中美军直升机驾驶员在目标身份无法确认时急切的“快啊,让我开枪吧”声音清晰可闻。最终包括两名儿童在内的13名当地平民与两名英国记者被杀害。视频显示,当美军地面部队赶到现场时,两名儿童尚未断气,但美军却拒绝予以救治。
2016年,维基解密公开了美国民主党内部上万封邮件和相应附件,向全世界宣布美国不仅是个卑劣的全球领导者,更是一个阴谋的国度。而在当年的总统大选中,本来领先的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最终被特朗普反超,外界普遍认为与维基解密的爆料不无关联。简而言之,阿桑奇所为,就是通过维基解密去抹平个体和美国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如果阿桑奇最终被引渡至美国,他会否面对一场公平公正的审判,说实话我不清楚。但我清楚的是,2010年,希拉里据报道曾经质问军方,为什么不能使用无人机炸死阿桑奇?说实话,我也不认为阿桑奇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所提倡的理念不免激进,不免存在历史局限性,一个黑夜中的英雄和不法之徒的界限非常模糊。究其根源,阿桑奇与维基解密并不是对抗美国“信息暴政”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是美国十数年来最肮脏的秘密不断积累,以至于最终爆发的产物。就像被大坝蓄起的洪水,秘密的存在本身就蕴含着自我毁灭的根基。溃堤千里毕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阿桑奇也只是摸到了答案的边缘。
不得不说,当阿桑奇的引渡和“民主峰会”的落幕发生在同一天时,这其中有一种让人难以言喻的黑色幽默。我只想说,人类的发展注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任何民族都不应该把话说得太满,更没必要总是盯着别人,幻想通过将别人说烂来抬升自己。
事实上,如果美国在冷战后的30年里,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自身社会的改革,而非向外强迫他国接受自身的制度模式,也许今天阿桑奇的命运和故事会截然不同,他和维基解密不会、也不需要走到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