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中国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

  袁隆平逝世,举国哀痛。

  网上却有人故意诋毁袁隆平,甚至否定袁隆平及杂交水稻的贡献。

  有的是无脑喷,有的则是煞有其事地分析论证。

  这些言论很有迷惑性,必须澄清,以正视听。

  


  有一种言论认为,杂交水稻没那么重要,自己这辈子甚至没吃过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的重要性在于,即使你不吃杂交水稻,它对你也很重要。

  这种重要性,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粮食太重要了。

  水果产量少了,价格上涨,老百姓少吃一点,也没太大的关系。

  水果的消费量少了,价格也会降一降,最终达成新的平衡。

  粮食是刚需,每个人都不可或缺。

  粮食少一点,价格上涨,老百姓少吃一点,顶多挨饿。

  粮食再少一点,价格还上涨,后果就不是单纯的挨饿,而是要死人了。

  粮食减产造成的另一个后果,是恐慌性囤积,最终导致贫困者缺粮,带来更大的饥饿。

  中国有14亿人口,哪怕1%的人挨饿,后果都是很可怕的。

  1942年到1943年之间,中国河南爆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死于饥饿。

  

  1942年大饥荒 来源:电影藏密


  距今也不过几十年而已。

  杂交水稻口感不好,有的人不爱吃。

  但杂交水稻毕竟是粮食,关键时刻能充饥,更能救人。

  2020年,杂交水稻双季测产突破亩产3000斤,再一次刷新纪录。

  直至今日,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1333万公顷,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58%。

  所以说,杂交水稻是定海神针,也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底牌。

  有了这张底牌,中国才有底气优化农作物种植。

  同一块土地,能种出比以前多得多的水稻。那么,种出同样多的水稻,就不需要原来那么多土地。

  多余的土地,就可以用来种植其他农作物。

  大家都知道,黑龙江是我国第一大粮仓。

  但很多人不知道,黑龙江种植最多的不是水稻,而是玉米。

  以2019年为例,黑龙江省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为3940万吨、2664万吨、781万吨。

  

  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占比 来源:智研咨询

  黑龙江种植的玉米,主要用来喂猪,少量做玉米胚芽油、玉米淀粉。这样,咱们中国人才能吃上猪肉。

  如果没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水稻可能产量不足。

  黑龙江的土地,就得拿来种水稻,而不是玉米。

  人都吃不饱,哪来多余的饲料喂猪?

  从主粮到经济作物,再到肉类、副食品,这是一条条环环相扣的产业链。

  杂交水稻,便是这条产业链的起点链。

  起点链断了,后面的链条将大受影响。

  有了这张底牌,中国才有底气开展国际粮食贸易。

  2021年,中国进口大米290万吨,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

  中国为什么要进口大米?

  一是调节国际贸易需要,二是国际米价便宜。

  

  国际国内大米价格对比


  花同样的钱,能买到更多的粮食,何乐而不为?

  不过,中国敢于花钱进口大米,原因恰恰在于,大米自给率高。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自己的粮食自给率不足,大量进口粮食,有可能受制于人。

  2005年,国际粮食出现缺口,粮价大涨。

  国际四大粮食乘机哄抬中国粮价,关键时刻,中储粮抛出储备粮。

  国外资本合力高价回购,中储粮继续抛售,资本再次回购。

  几个回合下来,国际资本发现中储粮深不见底,这才败下阵来。

  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关于袁隆平及杂交水稻的贡献,微博网友Ent_evo提供了另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环保。

  

  微博网友Ent_evo的观点


  这位网友的逻辑,与我上文逻辑是一致的。

  杂交水稻提高了产量,也减少了对农田面积的需求,间接保护了生态环境。

  详细的逻辑是这样的:

  首先,农业本身是最大的不环保。

  小时候,咱们都背过一首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站在大自然的角度看,水稻、小麦是农作物,更是植物,都要经历生长—成熟—死亡的过程,最终回归大地。

  这是大自然的“内循环”。

  然而,人类出现后,打破了这种“内循环”,利用农田,源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

  其次,人口膨胀亟需大量农田。

  人越多,就需要更多的农田,以获得足够的粮食。

  所以才有了围湖造田、毁林开荒,这对大自然其实是一种伤害。

  传统的农业,需要休耕才能延续。

  现代农业为了增产增收,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这对自然生态又是一种伤害。

  最后,杂交水稻减少了农田的需求量。

  杂交水稻提高了产量,也减少了对农田的需求。

  一方面,中国不需要将每一寸土地都变成农田。

  大量的森林、草原、湖泊得以维持原貌,这当然是一种环保。

  另一方面,中国有底气将部分耕地恢复原来的面貌。

  自1999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中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08亿亩,其中退耕地还林还草1.9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63亿亩、封山育林0.46亿亩。

  没有杂交水稻保障粮食产量,退耕还林简直是一种奢望。

  部分地区在退耕还林,部分地区的城市边界却在急速扩张。

  长三角、珠三角,曾经是中国的鱼米之乡,现在却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率最高的区域。

  这背后,当然也是杂交水稻释放空余土地的功劳。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粮食供给,完全可以靠市场经济(国际贸易)解决,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没那么重要。

  典型的就是前央视及前《新京报》记者王志安的观点。

  

  王志安的观点

  王志安最低级的错误在于,搞错了基本事实。

  其一,他说的日本人爱吃的荞麦,70%从中国进口。

  但是,荞麦不是日本人的主食,大米才是。

  日本大米的自给率,已经接近100%。

  

  日本食物自给率

  日本不仅保障大米100%自给,还一直想方设法提高整体粮食的自给率。

  2011年8月11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发表了2010年度(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的粮食自给率仅为39%。

  当年,日本制定的目标是,2020年度粮食自给率提升至50%。

  

  新闻报道


  看来,王志安所谓的“靠市场机制而非自给自足,解决粮食问题”的观点,连日本政府都不大赞同。

  其二,日本农业,恰恰是最不讲市场经济的。

  为了保护本国农民利益,日本采取了反市场经济的方式。具体可以看正解局《政府忌惮三分,比黑社会还厉害:日本农协为什么牛?》这篇文章。

  所以说,王志安的观点,事实错误,逻辑混乱。

  其实,国际贸易解决粮食问题,这种观点并不新鲜。正解局在《猪肉保卫战与中国粮食安全》一文,就进行过详细的批判。

  自己没有,就拿钱买。理论上行得通,现实却很残酷。

  因为中兴、华为事件,早已警醒中国人,有些东西,中国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

  有人会说,芯片特殊,不能一概而论。

  那就看猪肉。

  前两年中国猪肉紧缺,价格暴涨,中国大力进口,也没有缓解。

  这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海外供给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这些铁一般的事实,过去不过两三年,王志安之流不可能忘记;这些道理,浅显易懂,王志安之流不可能不明白。

  此时,还发表类似的言论。

  不是蠢,是真的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