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疾病,发作的瞬间让人尊严全失:口歪眼斜、四肢麻木、甚至瘫痪……“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二战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都因它离世,这便是「中风」。



中风到底是怎样一种感觉?英国牛津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系乌多·基什卡教授在《柳叶刀》发表的文章中,记述了自己突患中风前后的身体变化。



5月25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第一时间识别中风,并在生活中做好预防。

受访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杨进刚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脑血管病专科主任医师 夏健

中风时,身体到底经历了什么

亲历中风的乌多·基什卡教授坦言,即便作为专业的神经康复科医生,他也是在自己患病后,才真正了解了中风的痛苦和无助。

基什卡教授说,当时他62岁,虽然现在距离中风已过去三四年,但回顾那段经历,仍会陷入深深的无助中。

“我像往常一样在外面夜跑,突然感到右脑疼痛,左半边肢体有轻微的无力感并伴随感知丧失。因为当时天很晚了,我第一反应就是回家。到家后,我没有告诉家人发生了什么,继续在办公桌前工作。

第二天一早,我发现自己居然躺在地板上,有一只眼睛看不清,一半身体麻木。我吓坏了,甚至不记得前一天晚上是怎样跌倒的。我不能动也发不出声音,那时,惊恐的感觉才涌上心头。”



中风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基什卡教授的想象。

半边身子不像是自己的

影像学检查显示,基什卡的大脑右侧基底神经节区域有大量出血。

基什卡本以为,左半边肢体虽然麻木但仍会有知觉,现实却是他完全没办法感知它们,仿佛左半边肢体不再是身体的一部分。有一次,他以为自己抬起了左臂,其实是理疗师帮忙抬起来的。

看东西,像在看恐怖电影


“我认为,视力受到的影响只是看东西模糊,事实却是,我会看到一个边缘呈红色锯齿状的黑洞,当我看某个人时,他的半张脸都会消失在黑洞中,这种感觉就像看恐怖电影。”

恐慌,强烈的焦虑感


除了身体,基什卡的心理状况也变得糟糕。各种不悦的经历不断在脑海中闪过,精神过度紧张,以致焦虑和恐惧,担心从床上、轮椅上摔下来,再次发生脑出血。

沟通变得艰难


基什卡的交流能力,也在急剧下降:想表达复杂的需求,却连把头摆正、坐下这些最简单的沟通都做不好;自己会喋喋不休说个不停,根本听不进别人讲话;难以控制面部表情,再也无法微笑着回应家人。

康复过程,伴随持续的疼痛和疲劳

康复过程极具挑战,常常是简单动一下,就让人筋疲力尽。当基什卡终于可以尝试站立或走几步时,肩膀和臀部又开始疼痛。不知为什么,他失去了触觉,却会有痛感,且比中风前更强烈。

“持续的疼痛让入睡变得困难,感觉医院的噪声、机器的运作声,都被放大了数倍。无法保证良好的睡眠,也间接影响了我的康复能力。”

事后基什卡回忆说,当时感觉不适后直接回家的做法并不明智,而应该马上寻求医疗救助。

3个测试提前发现中风

中风,其实是脑卒中(cù zhòng)的俗称,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



出血性(脑血管破了)



缺血性(脑血管堵了)

大多数中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身体残疾、昏迷不醒、不会说话、智力下降等。

如果能及时发现中风迹象,科学应对,就可能“逃过一劫”。推荐三个测试,有助提前发现中风的蛛丝马迹。

1

“FAST”预警


目前最常用的中风判断方法,是国际通用的“FAST”预警:

“Fast”口诀识别中风

F(Face),微笑时面部不对称,或一侧不能微笑;

A(Arm),指两只手臂中会有一只手臂没力气往下垂;

S(Speech),是指病人说话含糊不清或者口齿不清。

T(Time),代表患者家属应立即拨打120,尽快救治。

2

“120”镜面测试


与西方国家的“FAST”原则相似,我国有个“1-2-0”原则:

1 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 代表“查看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




0 代表“聆(零)听患者讲话是否清晰”



3

闭目难立征试验


又称昂白试验(Romberg's test),是用来检查前庭平衡功能是否正常的方法。

具体方法:检查时,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先睁眼后闭眼,睁眼和闭眼时出现摇摆或跌倒,应考虑小脑发生梗塞。



小脑发生中风还有几个症状,比如:

头晕,体位改变时头晕加重,稳定后头晕消失,以一过性眩晕为主。

走不直,像酒喝多了一样;

用筷子夹东西,越接近目标越不准。

中风期间,患者每小时有近1.2亿个脑细胞死亡,每延误治疗1分钟,脑部就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大脑每小时老化3.6岁。

因此,一旦发现中风信号,要立即求救,越早接受医学救治,越有机会康复。

拨打急救电话并乘坐救护车到达医院,是中风急症发作情况下接受治疗的最快方法。开车去医院是人们经常犯的错误,这会导致病人在接受治疗前等待更长的时间。

九成中风是可以预防的


中风虽然常常“打”得人们措手不及,但它是一种急性发作的慢性病,可防可治。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九成中风由危险因素所致:

1. 如果控制好血压,可减少48%的中风;

2. 如果增加体力活动,会减少36%的中风;

3. 如果饮食健康,结构合理,将有19%的中风可预防;

4. 如果戒烟,12%的中风就会减少;

5. 如果房颤等控制好,可防9%的中风;

6. 如果糖尿病控制好,4%的中风可减少;

7. 限制饮酒,可减少6%的中风;

8. 学会释放压力,也可防6%的中风;

9. 控好血脂,会减少27%的中风。

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可控制因素,也是降低全球中风负担的重要靶标。生活中,坚持做好几件小事,就能有效降低中风风险。



1

每天吃盐不超过6克


盐吃得太多会使血压升高,推荐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6克(少于一个啤酒瓶盖的量)。

少吃油多、盐多、糖多的饭菜,每天吃够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并尽量选择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

适量多吃鱼类,有助提供欧米伽3脂肪酸、多种氨基酸等,促进神经递质形成。

减少反式脂肪酸(常见于植物性奶油、马铃薯片、沙拉酱、饼干、薯条等食物)摄入。

2

坚决戒烟酒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老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大大增加中风风险。另外,没有所谓的安全饮酒量,尽量做到滴酒不沾。

3

每周锻炼3~5次

缺乏体力活动是中青年中风的重要原因,不管是哪个年龄层的人,都应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每周锻炼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

4

心态平和


突然的情绪激动,可能使血压骤然升高,增加脑血管破裂风险。

5

房颤及时治疗


临床数据显示,每6个中风的人,就有1个是房颤患者。房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中风危险因素,并坚持科学用药。▲